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首先觉悟的是知识分子.辛亥革命是知识分子组织发动的一次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功绩.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发起和组织的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革命思潮     
《源流》2011,(19):2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逐渐形成。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取得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代化学校教育的模版,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学校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道路,回顾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转变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漫长历程,对前几年学术界流行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和澄清.文章指出,接受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 ,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对信息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一系列美国宪政体制和思想.美国的宪政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理想模式,其丰富的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产生了示范性效应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先进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呼号奔走,留学救国思潮兴起.潮起潮落,巾帼不让须眉.其中留日知识女性更是创办报刊、组织女子社团、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宣扬女权.与此遥相呼应,国内终于在辛亥革命前后形成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中国革命也因之有了新起色.清末留日女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以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推动下,中国文化相继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从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到新民主主义文化、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通过领导文化建设,不断开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转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它以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其它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历程。这种飞速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矛盾组合,使整个近代中国出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要素的表面的虚假变化,在某种形式上改变了社会形态演化的理论图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未能看到这一虚假变化现象,而沉浸在救亡的躁急之中及对资本主义理论的陶醉之中,盲目宣传和实践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导致了跨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基础及历史生态结构,而出现了形式与内容、资产阶级代表者与资产阶级本身的离异。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追求,内部就隐含着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在19、20世纪之交,原本一直扮演着启蒙者角色的俄国知识分子,非但没有为发展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培育出健康的资产阶级文化,促进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反而使自身被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抛进了尴尬境地.契诃夫面对知识分子的这种失职,在作品中展开了文化批判,指出知识分子已被庸俗生活腐蚀、陷入意识形态的痴迷和信仰匮乏的焦虑之中,被信仰危机所困扰.这一批判消解了百余年来俄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的神话.契诃夫认为:知识分子只有积极参与“小事论”社会运动,重新建构新的文化理想,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2.
认知西方,是摆在近代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历史重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欧洲期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左翼知识分子是延安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建构者。1936年底,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受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的召唤,大批进步文人与左翼作家奔赴延安革命解放区。初来延安的左翼知识分子按照五四新文艺路径进行文学创作,尖锐批判和深刻揭露解放区存在的不良现象,引起党内干部和战士的极端不满,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矛盾日益突出。经过整风、审干、抢救运动,左翼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延安战时环境的特殊性,积极转变立场,主动改造自己,深入群众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把延安文艺运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4.
符杰祥 《东方论坛》2005,1(6):22-27
1948年的"文艺运动"是左翼文艺界发起的一场政治整风运动.其主要刊物<大众文艺丛刊>从创刊伊始就力图把自己表述为"主流代表"与"主导方向",它的纲领性宣言呈现出一种学习、响应式的公文写作的特征.这场运动所反映出来的学术与政治的混淆问题、"自我批判"对合理界限的超越问题,为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隐喻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五四启蒙运动与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是要反对腐朽的封建势力,建立自由、平等、文明的现代秩序,两国的知识分子都在不懈地追求这一秩序的建立,我们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两国知识分子在试图改变本国命运中所具有的超越意义的探索发现,又可以发现这两次运动中某些层面上无法遮掩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30年代,《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团结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自由谈》为阵地,引导广大市民关注社会事件,开展社会批评,拓展世界眼光,研究社会问题,倾注人文关怀,多方位构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和文化精英特质。  相似文献   

17.
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的精神压抑与形体摧残.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缠足逐渐被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作文明未开化的标志,少数有识之士倡导天足运动.在北京这场运动超越了檄讨变态审美的范畴,不仅解放了女性的脚,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脑;它不只是一种千年陋俗的革除过程,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一个经历了理想目标、改造手段、依靠力量的多重转换的复杂过程。如果以摆脱民初中国政治社会的困境而作的救国选择为线索,五四进步知识分子完成由一般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这样一种大致相同的思想发展轨迹:选择对青年群体进行文化改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选择依靠平和的民众运动推动社会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上海》是横光利一在到访中国后的1931年完成的。这是日本作家唯一一次取材于"五卅运动"创作的小说,同时也被誉为新感觉派文学的集大成之作。近代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始终没有停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探寻,小说《上海》实际上是日本知识分子从文学角度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