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营养需求与中国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水平的现状;阐述了我国食物结构与居民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营养学观点,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 ,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是确保食物安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食物消费的前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分析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采取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 ,以及对食物生产与农民食物消费行为所发挥的作用 ,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同时也超越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我们通过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建立农业生产性补贴和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到农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安全消费、幸福消费,实现潜在消费需求向真实消费需求转化,实现潜在消费意愿向有效消费需求转化的幸福消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产品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商品属性和消费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农产品的商品属性和消费特点主要以三阶段的显著变化为主,而且在三阶段的变化中会存在两次重大调整,一次是变革式的、一次是过渡式的。本文同时还揭示了反映农产品经济指标的两个关键变量—产量P和质量Q的权重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提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实质是经营能力的调整,调整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组织向农业经济组织的转变,调整应遵循利益驱动和市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总体水平的分析,可以发现食物消费支出在整个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随收入变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弹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各类食物的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从而为改善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试析北宋东京的肉类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消费属生存资料消费范围里面食物结构中的副食类,是较高层次的生活消费品,它的消费状况反映了与之相关的畜牧业、养殖业、贩运业、饮食业等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又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ELES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需求边际倾向、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肉禽、水产品、瓜果类等高营养食物消费逐渐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油脂、粮食、蔬菜等基础型食物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步改善;最后提出调整食物生产结构,树立“大食物”新观念,增加动物性食物供给;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区域间食物流通机制和农产品价格监管机制;保障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稳定食物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4-2014年中国居民主要食物消费量时间序列数据,依托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考察城乡二元间居民食物消费的新规律及特征差异。研究发现:(1)城乡居民经济占有量的增厚使其食物消费倾向转型。城镇居民肉蛋奶消费量攀升,农村则呈现动、植物消费交叉竞争但植物性食物尤其是粮食消费稳居主导地位的态势;(2)农村恩格尔系数大致沿城镇恩格尔系数的前进轨迹演变。相较于城镇,农村食物消费的落后表现在恩格尔系数始终持续过大与其所处低端转型阶段两个方面;(3)预测未来居民食物消费特征:恩格尔系数与主食消费支出逐渐下降,副食消费支出以及外出就餐等服务性食物消费不断增加。为实现《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膳食目标,需对居民食物消费进行科学引导与调控以期食物消费的营养均衡与城乡联动。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加强实施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即具有非齐性、社会性、分阶段稳定性和区域性。其次主要从收入、价格、城市化、家庭规模、市场化和商品化和消费引导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即将实施的"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继续将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内需不足的战略重点。吉林省消费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十三五"期间调整消费结构、扩大消费,本文认为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消费结构会逐步向城镇消费结构靠近,参照目前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收入会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中高收入水平将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扩大消费的对策包括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共服务、扩大耐用品消费、建立地方特色消费品牌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关联关系,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影响;计算交通运输业油品消耗相对于三次产业的弹性,分析三次产业对交通运输业油品消耗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改善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对策建议:加紧开发交通工具新能源、加快推广高新技术、改善交通运输业用能结构、不断降低能耗强度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运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弹性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类消费是当前黑龙江城镇居民最重要的食品消费支出项目,在整个食物消费市场中影响力强;粮食、油脂类的消费逐步趋于稳定;水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潜力。黑龙江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增长导向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其中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是核心。它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诸如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消费结构的迅速调整,消费自主性的增强等,同时也使消费分化加剧,消费预期不确定增大,消费需求呈现不足。因此,调节消费要从收入分配入手,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建立收入补偿机制,以保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AT方程运用完全分解法对上海市2000—2009年间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析,探讨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影响能源消费的三大关键因素在能源消费量波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上海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超出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扩张的反弹效应抵消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减少的能源消费;今后追求适度经济规模,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是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虽然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又有积极的反作用。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买方市场日趋突出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和调控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立足于现实基本国情,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消费政策调控体系的初步构想,希望有助于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这些转变带来了名优品牌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增强,更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新型消费;正是由于消费需求出现的层次化和多元化,生产才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在适应消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进行了调整。面对这一系列的反应,我们应该找到合理的方案,切实优化消费结构,使其对河北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杭州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消费行为差异依然明显。杭州市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在食品、居住、衣着、服务性消费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消费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