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学界和业界关于出版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论文成果丰硕.在出版理论方面,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史学与出版史研究、大学出版与学术出版研究等领域建树较多;在出版实务方面,出版人才与出版教育研究、中国出版走出去研究、出版传播研究、出版经纪人研究等领域有所突破:在出版理论与实务综合交叉研究方面,数字出版、出版创新、出版改制等前沿课题较受重视:对改革开放以采出版工作和出版研究所进行的回顾考察和对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警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我国经历了出版成果数字化和出版过程数字化两个阶段。互动是数字出版的本质特征,互动出版已经成为数字出版时代的新潮流。借助于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数字化出版平台,互动出版作为一种碎片式出版,催生了数字出版时代的按需出版、个性化出版和自助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类出版经历了从硬质出版、软质出版到虚拟出版的三大历史阶段。拟对虚拟出版进行概念的辨析和界定,认为,虚拟出版分为早期声光电磁的萌芽阶段、计算机革命的发展阶段、数字出版的当下阶段、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的未来阶段等四个阶段。借助两条线索及其双向互动,来考察虚拟出版时代出版与阅读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条就是技术驱动下出版载体和出版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条就是出版接受者即人在阅读场景、阅读行为上的流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不变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在虚拟出版时代,从人类阅读“姿态”、人类与出版符号之间的关系,去发现人与出版二重变奏的特殊景观。这一特殊景观的探索发现,将为未来人类文创事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处于传统纸媒向数字化新媒体转型的发展过程,出版与金融地产和信息科技融合成为当下主流,实体书店发展则面临困境。重经济利益轻文化传承,市场份额低、创造性服务价值弱,产业链不均衡、盈利模式不清晰以及民营出版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主要瓶颈。未来要整合和延伸全媒体出版产业链,优化和重构全媒体盈利模式;降低出版边际成本,加强行业内多媒体的内容与技术、产品与市场、创新与资金的融合,营造新型全媒体出版业态;加快出版产业的体制转轨与改革,保障出版形态的全媒体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走出去"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正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前,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在"内涵和意义、建设内容、实施策略、制约因素"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如研究主题单一、范式雷同,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从出版"走出去"到"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有研究背景的变化也有研究范式的转换.因此,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要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般性出发,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般性和出版传播、出版行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真正从出版传播、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出发建构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理论、深化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涵、加强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联互促.  相似文献   

6.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出版中介组织是出版产业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力发展出版产业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的出版中介组织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不顺、法规滞后、管理混乱、信用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其出版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建立完善的出版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必须规范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规范出版中介组织的职能定位、规范对出版中介组织的监管机制,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并从国外出版中介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潮流,虽说传统出版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和数字出版共生共存,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可逆转。只有在政策扶持、体制改造、法律法规健全、数字出版标准化体系建设、商业模式确立、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才能最终与时俱进、顺利完成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再造与转型,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网络出版是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 ;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 ;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所谓“大媒体”的阶段。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在载体、传播型式、传播工具和手段、功能、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范式 ,目前出版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行业相比呈现出的变化 在数字新媒体的浪潮下,数字出版昭示着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传统出版行业相比,主要呈现以下几点变化。 首先,数字出版将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和行业分工;其次,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呈现年经化、知识化趋势;最后,出版行业岗位的价值排序也发生着变化,从之前以编辑为核心逐渐向选题策划、发行、数字出版等能适应市场、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岗位倾斜。  相似文献   

11.
发行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报纸的生存状况,《城市晚报》发行方式的率先改革与《新文化报》的出现,使长春市报纸发行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长春市几家主要报纸邮政发行与自办发行等多种渠道并存,发行手段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春市报业市场的发展。因此,为适应我国报业市场的变化,各家报纸必须转变发行体制与理念,同时尝试新的发行方式与手段,如整合自主发行,促进发行渠道的品牌化与形象化,提高发行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理性的活动,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出版活动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不能没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出版经济学的建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构建出版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版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和出版经济活动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在出版经济学的研究中,如何紧密结合出版经济活动的实际,核心是要把握出版物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这个特殊性;出版经济学的尽快成长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出版业实现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这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报刊史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近代报刊的时间范畴、发展进程、史料价值以及外国传教士与近代报刊、近代妇女报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物权变动有公示生效主义和公示对抗主义之别。公示生效主义在追求物权变动的安全价值之时,泯灭了物权法作为私法的自治空间。从物权公示的对象、物权公示的效力以及未经公示物权的性质来看,物权变动的公示对抗主义立法体例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物权公示原则与物权法定原则之间内在的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物权公示原则内在的有一种突破物权法定原则束缚的要求和可能性。这一紧张关系随着公示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现代公示技术的进步及由此导致的公示制度效能的大幅度提高而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物权公示原则是意思自治理念在物权法领域的贯彻和保障,也是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物权公示原则可以实现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功能替代。  相似文献   

16.
面对风起云涌的诗歌民刊,我们应该思考"民间出版"与"独立出版"现象,因为这或许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也是为民刊寻找合法性的最后依据。杨克版《中国新诗年鉴》和民间出版人潘洗尘等个案透视出民间出版在传统的体制化出版与现代独立出版之间的文化境遇,同时也预示了真正意义的独立出版已经绽放萌芽。而汉语诗歌资料馆、不是出版基金(The Atypical)、黑哨诗歌出版计划、坏蛋出版计划等层出不穷的民间印行机构,则已经形成了崛起的"独立出版"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发表权”系作者的精神权利,是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但发表权一旦经作者行使,他人未经作者同意而实施的对其作品利用的行为,是否仍构成对作者发表权的侵犯呢?本文试从一起案例出发,结合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来探讨发表权的内涵,侵犯作者发表权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认定,以期对作者发表权的认定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谈非法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出版物流人高校图书馆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在社会上非法出版物泛滥的情况下,为保护高校图书馆这块净土,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本文就非法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危害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的“报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报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组织,报业产业化的进程还远没有完成。我国的报业集团目前还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职能,依然有明显的事业单位的属性,报业集团还处在前企业集团阶段。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实现新的跨跃的能量。为了新的跨越,就要下决心理清其属性,让报业在产业的土壤中尽快壮大,让报业集团按照规范的产业集团的运行模式茁壮成长,让管理者尽快走上依法管理、服务行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