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中国人会多,外国人会也多。由于文化不同,外国人开会的样式和中国有所不同,开起会来各有各的特色。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开高效的会议。下面让我们看看美国、韩国、英国这些国家的人是如何开会的,学习一下他们的开会"经"。美国人开会讲实效美国人信奉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推行实用主义的哲学。在开会这件事上也不例外。不搞花架子。在美国,很少有形式主义的会。美国人也搞文山会海。大到政府,小到老百姓,各式各  相似文献   

2.
黄磊 《领导文萃》2010,(7):26-29
<正>会议者,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也。能够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交流意见,共同思考,寻求共识,会议这种形式实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因此,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司企业及至国际组织,会议便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美国微软公司曾经做过调查,其分布在200个国家的3.8万员工每周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平均为5.6小时。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口号响彻全国,或许是中国人历来善于搞运动的缘故,一个尴尬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了自己的课题,因为没有课题就会被别人看轻.于是,大家一哄而上的为科研而科研,原本应该神圣、单纯的科研领域就自然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当然,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但对于为什么搞科研、怎样搞科研,恐怕连许多搞"科研"的人也不甚明了.也有一部分人到现在还认为:教育科研工作自有专家学者去研究,我们教师不就是按照书本教书吗,还搞什么教育科研?其实这更是因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目的意义不理解而选择排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刘波 《管理与财富》2006,(12):44-46
有人问GE前总裁韦尔奇:我大约有35%时间花在非参加不可的会议,但这些会议不见得都有用。这样会不会太多了?但是韦尔奇说:"会议是企业的必要之恶,而且必须强调"必要"。会议让企业按照一定步伐前进。即使在今日通信无远弗届的世界,有时候大家还是得齐聚一堂才能建立共识。但太多会议的问题在于它们像慢动作的表演......。"确实,开会对一个公司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只不过开会的内涵是官僚形式或是真正开放性的沟通,老板的态度与期望值,以及与会者的心态与认知都对会议的最后产出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开会正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缩影,也是企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外国     
正经常收到一类留言,句式是:你说得很好,可是在中国行不通。"我们"与"你们",中国与外国,似乎有两套规则、两种人性。在某些特殊技能上,一类人与另一类是不同的,比如,非洲人跑步厉害,主要就是赢在基因上。但在人性上,没有区别,"我们"与"你们"一样,中国与外国一样,在外国行得通的,在中国也行得通;中国人做得到的,外国人也能够做到。说到日本,中国人无论好恶,可能对人家的发达程度、卫生程度、敬业精神都是佩服的。可佩服之余,惯用的句式又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开会不是一个小问题,有着其他行为无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权力核心,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国家层面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都是以会议的形式存在并以开会的方式行使权力的。开会也是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产生和分配权力、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议在召开。关于开会,社会上有个说法,“大会三六九,小会天天有”,生动地揭示了开会这一行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生活中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7.
说起开会,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把开会当成负担,认为它是浪费时间、搞形式,因而以迟到早退应付;有人把开会当成休息,迷迷糊糊听,混混沌沌记,心不在焉。有人曾经用一段顺口溜表达对开会的不满,叫做“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误不了听报告,进了会场找旮旯,呼噜呼噜睡一觉”。这其实是对流于形式的开会方式的一种批判。但喜欢也罢、厌烦也罢,更多的时候,该开的会是必须要开的。笔者以为,对待开会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把开会当成一种学习的好机会。开会是一种推进工作的手段,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方式。每次开会的内容中,都有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人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不轻易敲主管的门,因为敲主管的门,主管的话就会成为他们的一个框架,会影响自身的想象力。一位中国主管看见美国调色师正在调口红的颜色,走过去随便问了一句:"这口红好看吗?"美国调色师站起来:"第一,亲爱的余副总(美国人通常都是叫名字的,叫了头衔就表示心中有点不太愉快了),这个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也是让外国人敬佩的一点。但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偏差也常常让外国人咂舌。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就中国人在餐馆吃饭的豪奢和浪费现象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小餐桌"折射"大文明"。餐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国人一向误会,以为像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人们生活应该是非常讲究、"不拘小节",甚  相似文献   

10.
开会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必修课,是沟通思想、研究问题、集体决策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在开会上反映最多的问题有三种:一是不少单位会议太多,大小事都要开会,好像不开会就不能解决问题,出现了会海;二是许多会议太长,大小事一扯就是半天,甚至几天,出现了马拉松式会议;三是不少会议质量太差,发言的不少,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出现了半桶子水会议。诸如此类的会议泛滥成灾,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助  相似文献   

11.
正1953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到武侯祠游览。毛泽东看到祠堂碑文的撰写者是唐朝名相裴度,顿时心生感慨,回头找到参加会议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问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陶鲁笳正在沉思,毛泽东又问:"你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效益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者车间)之间的相互协作也越来越紧密。会议作为进行各种决策、解决各种问题、达成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开会,一听到开会就头痛,更有甚者,请假不来,或者是派个替身参加。究其原因,会议效率不高造成的。通过对高效会议的学习,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分析影响会议效率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对策来进行会议控制,提高会议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是对中国未来形象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现代化最为担心,怀疑的一个方面。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不以赶超美国为目的。因为道理很清楚,中国不是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也不搞霸权,更不是一个有能力在全球来保护自己安全利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职场是江湖,我们其实都是江湖人。六年前,当25岁的我开始做管理的时候,第一次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才发觉最小的员工也比我大两岁,而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最小的也大我5岁。开会时,觉得有的眼神很异样,会场纪律也不是很好。我的直觉立即告诉我,只要是踏入职场,应该就没有年龄的分别——我必须首先稳住我的心理防线。因为搞营销的人,精气神都集中在睑上和肢体语言上,稍有怯场,别人就会看出,你实际上就已经成了精神上的输家。我坚持字正腔圆地开完了会,下来就开始思考对策。当时,我负责整个公司的营销工作,主抓销售业绩,每天的电话和汇报都让你分秒不得安宁,整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在人员的管理上出现了不好的势头,就必须及早化解,不然工作一忙起来,就更没有时间解决,就会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我工作了五年多的公司是美国一家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一个小小的移动房间做起,一直到雇有五千员工。在公司早期几次最艰难的时候。老董事长总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虽然不是声泪俱下,也是认认真真:要么咱们搞到钱,大家做下去;要么咱们就关  相似文献   

16.
举措     
《领导文萃》2010,(11):10-11
<正>北京:市政府提倡"效率政府"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县政府和委办局科学安排会议议题,提倡"少开会、开小会、开短会、说短话"。少开会:原则上每月召开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不超过2次,每月召开的市政府专题会不超过3次。开小会:适当增加参会人员较少的市政府专题会次数,使政府专题会  相似文献   

17.
正官架子与花架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往往单指官场行为,俗称"摆官架子"。而后者所指的行为在类别上就很多了。如古戏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除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一切专搞形式主义而不务实的人。这样的人中,也包括既有官架子也有花架子的官员。而且,官员若是有官架子也必然喜欢搞花架子。欺上、媚上,必然搞花架子;压下、蒙下,也必然搞花架子。  相似文献   

18.
果说七十年代以前中国人不知道何谓创业,八十年代是看外国人如何在中国开发区创业和中国个体户如何创业的话,那么到了九十年代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对于创业已不再陌生。然而,创业是一个看似简单实不简单的概念,正如很多学者还在为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家庭殚精竭虑一样。"李志能  相似文献   

19.
金错刀 《经理人》2015,(2):28+30
联想系企业过去征战中国,现在征战全球,就是靠一个战略原点—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什么是柳传志眼中互联网行动的原点?他不相信U盘化,不相信炒作式营销。他相信人,人欲即天理,人是第一"发动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他跟企业的利益一致,不管在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杨雪冬 《决策》2012,(1):15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年底收入应该有所盈余,所谓"年年有余",这既是持家之道,也是治国方略。然而,这个修身一齐家一治国的延伸逻辑在公私分野的今天,似乎已经不能持续。年底会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财政供养单位来说,年底频繁的会议除了总结表彰的常规功能外,还有把全年预算全部花完的目的。因为花不完,剩余部分就要收归财政,而且据说这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年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