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昌族     
阿昌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国的人口有3万3千多,主要居住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和梁河县,部分分布在潞西市、盈江县。保山市的腾冲县、龙陵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在缅甸,阿昌族称迈达族,人口约4万多,主要分布在克钦邦的密支那及掸邦的南欧、景栋等地。阿昌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古代矫健骠悍的氐羌部落,据可考证的史料表明,他们在云南德宏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屡次失败和不断迁徙始终伴随着阿昌族的先民。我们能够考证的是,当时的阿昌族先民部族人数众多,作为强悍的氐羌部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阿昌喜爱蹬俄罗》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阿昌族的服饰。阿昌男子穿对襟衫裤,斜背一个“简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的菊花。未婚的打的是白包头,已婚的打藏青色包头。青壮年人打包头总要留一尺多长的包头纱布在脑后,并且在包头上插上花。阿昌族男子有佩刀的习惯,式样美观、质地好的“阿昌刀”总不离身。阿昌族妇女酷爱自然景色的美,老老少少头上都爱插花。已婚女子一般都穿袖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裹绑腿,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的女子则穿裤不穿裙子,她们把一根辫子  相似文献   

3.
曹明兴是腾冲县新华乡中心村阿昌族农民,今年42岁。几年来他依靠科技,敢想、敢干,把家庭猪场办成科技养猪服务站,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带动了更多的人致富。曹明兴1983年前曾到乡兽医站学过兽医。回家务农后,他决心把学到的兽医技术和新法养猪结合起来。1988年底他由国家贷款4000元,办起了家庭猪场。这里是偏僻、贫困山区,许多人不信科学养猪法。他们认为:喂配合饲料猪肉吃不成,打过钛吃过药的猪  相似文献   

4.
大盈江蜿蜒曲折地穿流在云南西部高黎貢山南端的崇山和丘陵地帶中,最后向西南流入緬甸境内。在大盈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居住着我們的一个兄弟民族——阿昌族。我国的阿昌族有一万七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县的户撒、臘撒和梁河县的遮島东北。緬甸境内也有阿昌族分布。阿昌族大都居住在平壩地区,他们是那些平壩的开拓者,现在,当地傣族还有“昌弟昂”这句話,意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酒文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昌族酒文化调查萧家成,孙家申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和陇川两县,同时在潞西、腾冲等县的部分山区也有少数分布。陇川县户撤、拉撒两个山区小坝的阿昌族,以打铁为代表的手工业比较发达,酿酒也是其手工业中的一种,但仅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1979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云南民族学院的兰克、杨智辉两位副教授接受了编写阿昌族文学概况的任务。可是当他们查遍全国的文艺刊物,发现既无阿昌族的作家文学也不见阿昌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于是,他们的工作只好从零开始。我们阿昌族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丰厚的民族文化仅靠口耳相传。多年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为的摧残,致使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濒临绝境。解放后,阿昌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政治上翻了身,当家做主。虽在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却建树不大。这给阿昌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罩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7.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对我说,阿昌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民族。这句话是我对我的民族的启蒙认识,它伴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后来,我学会了用知识和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脑子里不得不抛弃爷爷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开始真正地认识我们民族。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没有留下象汉民族这样伟大的文化。于是,在接受儒家文化的同时,塑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首先表现在阿昌人富有同情心。其同情心受趋弱心理的支配,除普遍施予弱者外,还施予强者的某些弱点。同情心的浓重意味着自身懦弱。其次,阿昌人很自信。这种自信往往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离不开自身环境站在高处认识事物,虚慕地夸大  相似文献   

8.
阿昌族学生阎敬华,78年从云南省陇川县章凤中学考人州民族中学时,学习成绩很一般,并未学过外语。入学后,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老师十分喜欢这位勤奋的学生,经常对他进行课外辅导。毕业考试中,他各门功课都取得优良成绩,英语得了92.5分。在今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阎敬华取得了387分的好成绩。他的物理考分为98,是云南省该项成绩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一个其成员以自己的肌肤生得黄黑而自豪的古老民族,端着不熄的火塘和信念,从远古走来,历经痛苦的迁徙,终于和寨头高大的神树一起,把根牢牢地扎定在偏僻的中缅边界上。在那里垦田,“种林为酒,歌舞而饮”;垒炉升火,打制“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的刀剑。这个和它所打制的户撒刀一起扬名的民族,是我们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古代的汉文献中写作“娥昌”、“蛾昌”、“萼昌”、“莪昌”。现有人口2万余人。云龙县是阿昌族的摇篮。如今,约90%的阿昌族同胞居住在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两个阿昌族乡,其余分布在潞西、盈江、腾冲和龙陵等县。此外,在缅甸、泰国境内也居住着一部分,人数不详。我们阿昌族居住的地区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靠开采锡矿、煤矿走上致富之路的阿昌族同胞不断增多。阿昌族地区的种稻水平和技能也不断提高,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0.
男龙女凤:阿昌族服饰趣谈/俞茹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陇川县一带,处于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分支大盈江流域,人口约二万多,多居住在坝区或半山半坝区。阿昌族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很早以前就已学会了打制铁器和种植水...  相似文献   

11.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西北,有一个晶莹碧绿的翡翠般的山区小坝,名叫户腊撒.这里世代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阿昌族人民.他们不仅擅长于种植与加工那橙黄沁香的烟草,制做与供应那美味可口的食品——米线,打制与销售那闻名遐迩的户撒刀;他们还发展了具有多种风格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阿昌族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的是会街节.传说会街节是为迎接佛祖释迦牟尼每年6月15日到已故的母亲处尽孝道(即进洼),并于3个月后的9月15日返回人世(即出洼)而举行的.现在,会街节还发展了各种文娱、体育、游艺和商业贸易等活动,大大丰富了节日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人口近3万,分布于该州的陇川、梁河两个县3个民族乡。陇川,傣语叫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它的西部与缅甸毗邻,边境线长近51公里,是云南省通向缅甸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县城所在地章凤镇,是国家二类口岸,正在申报一级口岸。全县17万多人口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6%,有一个阿昌族乡。去年7月5日,该县曾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为2.1亿元)。与陇川相邻的梁河县位于德宏州东北部,它虽然不属于边境县,但所辖乡镇离国境线最近的只有几十公里,与缅甸的经济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并不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县15.9万多人口,有阿昌族、傣族、德昂族、景颇族、彝族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阿昌族12419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30%以上。全国3个阿昌族乡,该县占两个。梁河是国家级贫困县,到200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85元,人均口粮224公斤。今年初春,记者采访这两县三乡之后,心情颇为沉重。虽说是忧喜参半,却终究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认为史诗中的人物遮帕麻、遮米麻与中原神话中的大羿、嫦娥,伏羲、女娲有共同来源。遮米麻补天保持了女娲补天的原始形态,具有更为合理的盖天说理论的背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演述中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活袍,认为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和活袍是演述得以完成的关键要素,仪式中的一系列事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演述中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活袍,认为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和活袍是演述得以完成的关键要素,仪式中的一系列事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小青 《民族学刊》2020,11(3):73-79, 137-138
在传统的实地社区难以发挥既有作用时,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在凝聚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田野调查发现,网络社群已成为传播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不仅传播传承民族文化,还传承红色文化、家教文化;网络社群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性保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力量,有望与政府行为形成合力;但要让兴趣转化为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网络社群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动群众参与传承,同时培育“新乡贤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网红”,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借助新媒体平台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军营风”专栏在“军营来鸿”结束其使命之后,将继续为广大读者展示驻守在边疆的官兵们的风采.愿“军营风”使我们更理解、崇敬当代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2007,(8):64-64
我在北京生活20多年了。比在内蒙古生活的时间长,但我写蒙古高原的人和事比写北京的多。我说不清是因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心里埋藏了一些歌,有一天,当我能够唱的时候,出来的声音是内蒙古高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