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子力学对微观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这是量子力学创立初期,在创始人之间激烈争论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可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深入探讨并正确回答这一问题,不仅对量子力学本身的完善,而且对人类整个科学发展都将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十年前,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论战中曾经说过:“按照我的意见,要论证一种逻辑上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对待人的价值?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关注、争论的一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加以宣传,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和调动人们的个体主体能动性都有较大的意义。人的价值概念的确定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人被视为“天”、“上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长期以来有争论,由于时和地的不同,争论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当欧洲大陆处于神学统治的年代,一切都出于神的意志,历史学自然不会被视为科学。从神学解放出来的史学家觉得历史需要通过人的意识反映出来,往往为史学家个人意志所左右,对其所写的历史的真实性亦即科学性抱怀疑的态度,历史学似乎难以纳入科学的范畴。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朗克提出:“历史学家的任务只在于如实地说明历史”,历史学家做到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历史学仍可成为科学。故朗克被誉为“近代历史科学之父”。但历史学家又认为事实固然是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并没有超越这一范围。因此,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论争及其解决成为当前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不可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当前最要紧的是弄清:1.西方学界是在什么意义上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是科学还是哲学?  相似文献   

5.
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是欧洲中世纪哲学战线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论战,是当时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列宁指出,这一争论“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页)。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对后来近代唯物论特别是英国唯物论经验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敞田制是18、19世纪以前英国很多地区曾经采用的一种田制,它的起源、性质和效率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敞田制并非日耳曼农村公社土地制度的历史遗存,也不是阻碍中世纪英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相反,它是适应英国中世纪早期的经济环境出现的,并使英国传统农业保持了数世纪的繁荣。随着英国商品经济和近代农业的发展,敞田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曾经有过的合理性仍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高云球 《北方论丛》2006,(3):127-130
普遍的实在和终极实在的问题在哲学史占有显赫的位置。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就是哲学的中心和重点。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了旷日持久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是古老话题的新篇章。唯名论主张个体才是真实的,唯实论坚持类具有实在性。最后以唯名论的暂时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给近代科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但是,20世纪的科学前沿成果却对以往的信念是一种挑战。新型需要哲学的概括。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正是在本体论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论证了类或整体性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并且明确给出了类的实在性的实现方式即凸显。从而带来了现代版唯实论的复活。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春私战国到宋的一千五百年左右,一直都处于世界科学发展的领先地位。但是,从宋以后的十五世纪开始,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却不断衰落,直至近代一直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国古代科学会走向衰落、而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历史结论?今天,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春华 《东岳论丛》2007,28(4):123-125
近代科学来自西方。西方科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古希腊——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都是双向度的,它一方面要为现实服务,讲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想的批判的反思的。就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而论,科学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控制,无疑是人类与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世界,大多数人过着宗教生活,许多科学家仍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正> 发生于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三十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欧洲历史的进程、乃至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过极大影响。关于三十年战争的研究,国外开始得较早;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着加深对于刚刚发生过的战争的理解,东西欧的许多史学家十分重视追溯三十年战争在确立近代国际关系方面的历史影响;近年来,欧美、苏联等国的史学家更围  相似文献   

11.
张彤 《北方论丛》2011,(5):136-139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学说。这一学说批判了欧洲近代以来科学的片面化发展,揭示出科学奠基于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科学是在人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历史性地发展起来的方法的产物,但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以遗忘了生活世界为代价,从而导致欧洲科学的危机。然而,胡塞尔更加看重的是生活世界的不变的先验结构,这就使得生活世界学说服从于先验现象学,因此,与其说胡塞尔批判近代科学,不如说他在维护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哲学,从而坚持其从一而终的先验立场。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在本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和玻尔(1885——1962)之间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是纯科学性质的争论,往往忽视,甚至否定它的哲学内容。过去,在“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也有人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把他们之间的争论斥之为“唯心论的经验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在互相攻讦”(《自然辩证法杂志》1974年第3期),把现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和它的哲学概括,完全对立起来。因此,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场科学论战的历史经验,探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同哲学的关系,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是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应当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爱因斯坦和玻尔三次论战的科学内容,探讨他们的哲学倾向,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民法渊源于古代罗马法。近代西方商法是直接从中世纪西欧商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世纪西欧商法一经形成,就自治自立,独立存在,它与罗马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世纪西欧商法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由独立商人阶层自主组织的,而中世纪西欧商人独立阶层的形成,又是与中世纪西欧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联系的。透过中世纪欧洲商人阶层、商法的独特起源与发展,可以辨析出近代西方民商法分立根源于中世纪。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在经济学家之间有这么多争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些争论?本文尝试从经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解答.经济学可以划分为价值中立的"实证经济学"和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争论,集中在经济事实和逻辑推理上,这种争论原则上是可以解决的.规范经济学的争论,则同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这种价值观上的争论,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另外,经济学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特点,也使得经济学的许多命题难以得到验证,这也是不同的经济学派、经济学说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于理解其他社会科学的争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近代物理学都是physics,但却是两种有根本区别的研究。自然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自然哲学较多依赖于一般的经验与观察,而近代科学更多依赖于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和通过实验产生的事实。自然哲学的目的是理解基本事物一现象的所以然,主要通过对自然概念的梳理来理解自然现象;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则以建构技术性概念来说明自然现象。自然哲学以形而上学为原理,而物理学则最终要抛弃形而上学。要读懂自然哲学著作,读者需要有良好的思考训练,但无须任何特殊学科的技术准备和专门的数学训练。自然哲学每个体系更多地展现出某个哲学家首创的总体解释,而不在于为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有没有共同性?这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道德作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同人性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是人性向社会舆论的延伸和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如果肯定和承认了人性的共同性,那么也就应当肯定和承认道德的共同性。然而,人性有无共同性?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取得科学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思想家,由于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演迁问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随之而来的争论是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的动力与机制是否来源于传统时代向近代的转移?在社会演迁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官方主导还是民间主导?传统社会形成的地域性在近代社会演迁中是否仍起作用?对近年来关于上述问题研究的简述与反思必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赵林 《文史哲》2007,(2):131-137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一种辩证关系。在西方文化的摇篮时代——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一度攫取了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