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徐凌 《社会科学家》2005,(4):137-141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学科也打开了原有的壁垒,"用系统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眼光来看待各种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趋势.本文力图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视角来寻找建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体系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在结合具体国情和时代潮流与趋势前提下,本文大胆提出了"理性生态人"的新型行政价值理念,并对之以体系化的思索与探讨,力争为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文化建构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假设对行政价值观重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  徐凌 《学术论坛》2005,(11):49-51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学科也打开了原有的壁垒,"用系统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眼光来看待各种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趋势.文章力图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视角来寻找建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体系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在结合具体国情和时代潮流与趋势前提下,大胆提出上"理性生态人"的新型行政价值理念,并对之以体系化的思索与探讨,力争为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文化建构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型"行政范式"的建构已经显得十分重要.而"行政三分"理念恰恰为新型"行政范式"的建构提供了合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行政学学科研究是立足本学科而展开的基础理论研究,而行政学跨学科研究则以本学科为基础,综合借鉴和应用相关或相邻学科的理论、视角、方法和技术来解决行政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行政学学科研究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行政学跨学科研究则是学科研究的演化趋势,二者的融通、统一和共进构成了行政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当代中国行政学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坚守学科立场,深化学科认同,彰显行政学的独特性和合理性,厘清并正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以行政学本身的理论建构为出发点,在封闭与开放的辩证运用中推动行政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统一和协同,在高度与长度的综合协调中走向成熟和稳定,从而有效克服行政学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5.
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把握好"当代性"这个核心命题.这既是中国当前丰富复杂的文艺实践与多元共生的理论生态赋予的时代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革命性品格内在的必然要求."当代性"的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直面大众文化的崛起,重视对消费社会征候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研究,吸纳生态批评的思想成果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当代性"又应该是一种深具理论开新意义的文艺学建构,它必须摈弃粗浅的理论模仿与理论拼凑,以更加开放的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整合理论资源,以深刻的理论思维揭示当代文艺活动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比较的视野中,在中国历史的长时段进程中,可以体悟到重视社会与民生的悠久传统,以及国家与社会融为一体、上下整合的政治理想,本文称之为"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理念.在当代社会所表现出的独特症候和趋势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张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作为一笔独特而珍贵的思想遗产,这一理念继续启迪我们以智慧来应对来自实际的各种挑战.这一过程促成了"中国经验"的持续成长.在"中国经验"以及更多的地方与基层经验中,构建"国家-社会"的新型关系是一个贯穿性的内核.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三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以及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创新,都可以感受到"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理念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8.
重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中国文学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两个不同学科概念,前者的观照视角、文学意识、价值观念、研究范围较之后者发生了变异.本文试图建构一个多元并存共生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以适应对世纪文学史研究与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时代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平衡,在当代,这种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后发展国家与作为现代化先行者的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的态势.大多数后发展国家是在外部力量强迫下启动现代化的,其所具有的"现代性"因素起初并不产生自内部,这使得在其发展之路上出现了诸多错位与失衡现象,面临着现代化的先行国家所不曾有过的两难窘境.当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永久的先行军与落伍者,沧海桑田,跨越、赶超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跨越式发展更具备了内在根据与外部条件.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跨越式发展实质上就是其自觉选择和建构社会发展道路与模式、把握历史机遇、缩短发展过程、尽可能减轻发展代价、加快发展节奏的现代化实践,在当代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人是什么"变换为"'人'是什么",澄清"人"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其意义,有助于避开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及其困境.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去理解人,必然导致"人"的概念规定的多样性.某一时代的思想家通常只能以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作为现实原型来刻画和建构"人"的概念.与实然之"人"的概念不同,应然之"人"的概念并不是经由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概括,而是经由从描述到规范、从现实到理想的提升建构而形成的."人"的概念的二重化是一种潜在的方法论模式.人文社会科学中那些最常见的关于"人"的概念规定,与其说是对于实然之人或本然之人的客观描述,还不如说是关于应然之人的某种理想建构.人道主义主要依据本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本然之"人"的抽象假定导出人的应然状态,而马克思主义则主要依据必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实然之人的真实存在出发,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依据,来设定和论证人自身发展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当代主流学科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公共行政领域亦不例外.90年代,一些学者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某些视角,提出要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来取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对制度主义、宪政主义、社群主义等理论进行了批驳,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不仅为走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以来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也对徘徊于技术与价值的两难困境中的现代公共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建构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的建构应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理论上借鉴公共行政学的最新成果新公共服务理论,重塑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回归公共行政的伦理关怀;同时从当代中国的现实出发,诠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行政话语指向;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制度伦理、行政伦理环境等方面来建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是探讨如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有多种路径,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回到马克思",坚持客观性的立场研读经典文本,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重新廓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地平线,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揭示其当代意义和价值.若没有对经典文本的系统学习和认真研读,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找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根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就会缺乏必要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纽约派"诗歌作为二战后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其兴起和繁荣必然会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美国文学和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纽约派"诗歌的历史文化建构入手,主要涉及城市建构、时代建构和文化建构三方面,为探究美国后现代诗歌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改革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战略设置相对超前而行政价值观建构严重滞后的状况,这造成应然问题在现实中的“虚拟运作”。为了加快我国行政价值观建构的步伐,本文从“经济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一种数理模型的分析思路,以保证我国的行政价值观的重构。即:要考虑行政人员除了执行行政任务外,应肯定其贡献与收入的合理部分,以此提高行政效率;在建构行政价值体系时,建构符合目的的子系统,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子系统福利保障;同时要对行政权力的实施者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强调文化多元化与价值相对主义,这无疑是文化民主化的世界趋势.但多元的实际却未必相对,因为其中夹杂着民族和种族以及地缘政治的利害冲突.当今世界危机频仍,由此,在追求差异中寻求新的普适价值与人类共同承担面向未来的责任,就是一项文化的紧迫任务.当然,这样的普适性在当代也只是最低限度的普适性,即人类有必要认同的共同交往与和平共处的最低限度的价值基础.本文从中国传统儒学和当代新儒家的思想资源中提炼"恕道"这一核心价值,把它看成这一共同建构的基础.因为"恕道"这一概念,可以沟通传统道德、后现代哲学、伦理学和神学提出的认知体系,"恕道"是后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方周末>的民生主义建构为大家所熟悉,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建构却被大家忽视.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从全面地报道、客观地记录、社会责任担当、在强大的舆论面前保持理性和独立性、报道多元的观点等五个方面来解析<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建构.  相似文献   

19.
"后"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开始引介与接受"后学"思潮,完成了一个理论观念的相遇、选择、接受、借鉴以及应用影响的过程.但在"‘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并没有放弃理论对话的努力,更没有遗忘理论建构的责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系统整理和消化当代西方文论的新现象、新思潮、新发展、新趋势,并有效地与中国当代文学现实相联系,以增强中国文论的生命力,这仍然是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20世纪前期的先锋派围绕城市空间进行了一系列艺术试验,从而开启了空间乌托邦理论建构的先河.无论是圣埃利亚的"未来主义城市",还是科比西埃的"明天的城市".作为先锋派借助城市空间表达其现代性体验的范本,都希望通过空间关系的激进变革来建构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世界.这种立足于现代技术神话基础之上的空间乌托邦试验最终均归于失败,这一结果深刻揭示出现代性的悖论逻辑,也为当代城市空间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