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宣传”一词在英汉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和表达是有差异的。文章试图利用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结合近年来语义韵的研究得最新成果,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宣传一词的语义韵、理解与翻译等方面进行考察,找出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差异,为英汉互译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上和学术界一直有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却很少能找到一篇关于含缘分的文化负载词的专门研究。文章主要运用了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以及语义场理论来研究缘分及其变体在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通过分析总结,寻找出两种关于该词及其变体的新译法,它们分别为:词汇空缺填补法和省略法。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气氛影响,对于同一种颜色。不同民族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而且不同民族在颜色词使用上也始终存在着差异。翻译时,译者只有充分地把握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学原理看 ,语义结构存在着两种关系 :横组合关系和纵组合关系。在词级、句级、句群级存在的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向”关系即横组合关系。句子中可供选择的同义词、反义词、下位词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即纵组合关系。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复杂多变。分析几例语义纵横结构在文章中的运用 ,足以窥见语义纵横结构在翻译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and”一词在英语文学作品、科技等其它文体中俯拾皆是。“and”一词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并翻译好实属不易。“and”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仅把“and”理解为并列连词,表示“和、与、同、及、又、兼”等义,并就此理解翻译出来,常常会词不迭意,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全面分析“and”语义并探究其译法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举例对亲属称谓词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的比较。说明在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亲属称谓词的跨中西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词”的翻译常被作为广义上的诗歌翻译进行讨论。事实上,狭义上的“词”与诗(五、七言律绝)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本文从“词”的特质出发,探讨了词牌的翻译、词之体式与格律的翻译和词之风格的翻译,指出“词”的翻译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于齐言体诗歌翻译的区别性特征,以期引起学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metaverse”的精准翻译既要做到术语译文和原文的对应性,又要避免术语体系上的错位,具有典型的术语翻译体系妥当性研究价值。“metaverse”作为混合词译为“元宇宙”面临术语翻译体系妥当性质疑,“meta-”与“元-”在术语翻译体系中也具有非直接对应性风险。文章建议将“universe”译为“本宇宙”以提升术语翻译体系妥当性,而网络时代的语义异化消解了“meta-”与“元-”非直接对应性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建议构建“-宇宙”系列混合词术语的“X-Y-Z”命名规则,X是特征限定,Y是基本维度,Z是词根概念。“X-Y-Z”命名规则具有演绎性与规范化特点,并具有可扩展性,能够确保术语翻译体系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11.
有史以来,人们对翻译的标准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并相应地提出两种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本文对纽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ヲされる “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13.
语义理论是系统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语义与翻译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原语在意义、风格、文体等方面准确地再现于译人语,应首先从词、句、篇章等方面对原语进行分析。本文从词语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Halliday的"共现趋势"为基础,分析翻译中同现词语在词语搭配、语境可变性、语义模糊性等问题上,对一词多义和一物多词这两种形式的多义词在词义选择上的制约与干扰。  相似文献   

15.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气氛影响,对于同一种颜色,不同民族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而且不同民族在颜色词使用上也始终存在着差异。翻译时,译者只有充分地把握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互译中习语翻译是翻译当中的难点.本文从文化词的处理来进行习语翻译,通过语义的区别对文化词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最终解决习语当中文化因素翻译.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法律文本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文化语境和法律功能的巨大差异,很多拉丁法律术语在国内法中很难找到对等词。翻译等值论在法律语境的应用有助于译者在注重语义等值的同时,更加重视语用等值和功能等值。从uti possidetis的翻译看来,只有综合考虑语义,语用和功能的等值,才能厘定翻译的最佳对等词,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cry”一词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作为引述动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作者运用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具体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指出引述动词的翻译是受引述内容、交际主体、交际目的以及交际情景等相关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零翻译词就是用目的语中非现成的词语把源语中的新词语翻译过来的词语。零翻译词主要有5种形态:1)纯粹零翻译词、2)音译零翻译词、3)音意结合型零翻译词、4)形译零翻译词、5)新造词。零翻译词在语义、形式、使用及传播方面存在坚实的理据。在新词语翻译和使用实践中,人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地、深入地、多层面地探讨零翻译词的翻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俗语义研究是翻译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国俗语义词的差异模式,提出在翻译中可以从语境、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进行顺应,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同时也为具有较强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