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宗教文化信息的翻译。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两个全译本因各自的翻译艺术成就而成为目前所有英译版本中最为著名的两种风格迥异的版本。结合两译本中的翻译实例看,霍译本和杨译本两个译本尽管都尽量保留原文内容,着力再现原著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各译者对各自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的看法不同,霍译本侧重其译文之文学、美学功能;而杨译本更加注重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促使他们分别选择工具翻译法和纪实翻译法来处理原文,从而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译本。说明翻译目的决定了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双关的运用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译本中双关语翻译的比较,探讨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译者的审美观与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两个全译本因各自的翻译艺术成就而成为目前所有英译版本中最为著名的两种风格迥异的版本。结合两译本中的翻译实例看,霍译本和杨译本两个译本尽管都尽量保留原文内容,着力再现原著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各译者对各自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的看法不同,霍译本侧重其译文之文学、美学功能;而杨译本更加注重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促使他们分别选择工具翻译法和纪实翻译法来处理原文,从而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译本。说明翻译目的决定了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服饰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独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外译对其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重要作用。《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性百科全书,书中着墨对人物服饰进行了描写,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在文化翻译观视角下,通过分析《红楼梦》中服饰源文及其杨译,探讨在进行服饰翻译时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华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译本中“红”字翻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中红字翻译的比较分析,说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应兼而用之,取二者之长,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并使译入语国家的读者能体会到作品本身的精髓,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其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翻译中的文化转向,译者的文化取向不同必然影响其翻译的策略,这点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翻译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观点,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力求语义方面效果的对等外,还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考虑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委婉语翻译的常见手法--直译字面意思、译成汉语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和省略忽视等。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ss Roberts和Brewitt Taylor的《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以回目中对偶、借代、委婉语、夸张、用典五种辞格的英译为例,探讨并总结出古典小说回目修辞格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回目标题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涉及到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其中隐喻的翻译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英汉语隐喻中包含的宗教文化差异,文化意象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物质文化差异;并在分析中讨论了文化在翻译中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关联理论为视角,分析霍译本《红楼梦》当中的隐喻翻译策略,指出,无论译者是采取直译或是意译,只要遵循关联原则,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同样的隐喻产生同样的反应,达到最佳关联就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诸多英译本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一部影响较广的完整译本,尽管该译本在保留原著语言风格特色和关注译文读者阅读习惯及感受方面已做得很出色,但有些部分,尤其是既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善于设伏的笔力,又包含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特色的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虽有独到之处,但也反映出翻译的局限性。为此,尝试直接译出原著的影射、暗指之处,以期更好地帮助译文读者对原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使得人们对于翻译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使者,译者在面对出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后殖民语境下分析《红楼梦》两译本的文化与翻译,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的两个优秀的全译本(杨宪益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中,不同的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