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是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工业产值增长的就业弹性最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就业弹性虽在下降,但也保持较高水平,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农业排斥就业,而且趋势加强。因此,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福建通过认真实施人口十年规划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趋缓,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这一方面有利于福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福建劳动力的供求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福建就业水平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提升福建就业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建议,这对加速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婷 《理论界》2006,(5):209-210
项目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项目实施的好坏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动态的市场,更激烈且高水平的竞争,要求政府或企业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在当今项目林立的时代,项目管理不仅是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而且已经成为21世纪政府或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21世纪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点将从职能部门的管理转向项目管理,有人说:“一切都将成为项目……”,那么,如果把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看作是一个项目的话,会呈现什么样的过程和产生怎样的结论呢?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灵活就业在中国诞生,同时,乡镇中小企业发展及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加速了灵活就业的发展。90年代,大规模的下岗促使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中国灵活就业有助于解决城市居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缓解城市贫困,同时灵活就业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中劳资供需双方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解决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河北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富裕劳动力就业,对于保证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和谐河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打破服务业垄断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际劳动力供给愈来愈大,但是创造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的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但是由于国有单位长期垄断大多数服务业部门,极大地妨碍就业创造,导致服务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而在职职工平均劳动报酬增长过快也是失业率上升、就业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今后要扩大就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一条最重要的途径,而开放旅游业市场,开放银行和保险服务业市场,开放建筑业市场,开放教、科、文、卫服务业市场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继知青返城以及20世纪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的两次就业高峰之后,目前我国又面临着产能过剩所导致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非正规就业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一条重要就业途径,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按照自身情况参与非正规就业,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传统产业劳动力溢出、新兴产业出现“用工荒”,使得二代农民工的就业及其保障问题凸显.如何因势利导,解决我国二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之谜的历史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正当中国古代文明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英国学者、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n)却宣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并对如何认识中国的过去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第二,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初我国的就业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将呈现出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的特点。缓解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有:(1)保持经济较快增长;(2)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4)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1.
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业能力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取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本文在回顾就业能力概念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能力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即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和个人适应能力,并指出就业能力探讨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振兴、进步和繁荣。21世纪将是创新的世纪,中国新世纪的辉煌,只能取决于我国人民卓有成效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在新形势下,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以此来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无穷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根据企业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必须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要从多方面加以解决. 1.实行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并重的战略.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长久动力和源泉,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这是政府部门和学者早就认识到的,但经济与就业的关系孰先孰后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笔者认为,要实行真正的"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并重"的战略,既反对单一增长、不顾就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统一、灵活和充满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率加速攀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继而带来贫困、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让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河北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富裕劳动力就业,对于保证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和谐河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目前取得的进展   目前,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已初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场主体基本确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较比过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供方主体由企业代替了国家,求方主体由劳动者代替了国家。通过市场寻找劳动者和工作岗位已经成为企业和劳动者的自觉行为。二是工资作用逐步发挥,工资是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价值信号,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标准。随着企业分配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劳动者工作报酬越来越直接地表现为通过与企业的协商方式来进行,企业依…  相似文献   

18.
赵理尘  姜杰 《东岳论丛》2002,23(6):22-24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样 ,就业问题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劳动者素质、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相关。解决就业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重要的是对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沈梓鑫  江飞涛 《学术月刊》2023,(2):56-66+158
在“就业优先”战略导向下,充分挖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创造效应的潜能,在保持其对低技能劳动者强大吸附作用的同时,抓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期,释放高质量就业红利,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政治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多维视角,通过分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高质量就业前景,着力于讨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继续充当就业稳定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1)无论是在前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中,还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都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就业机会;(2)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认为从事高质量经济活动的劳动者通常呈现出工人实际工资高、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具有技术和生产率的外溢性等特征,属于高质量就业;(3)为应对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挑战,需引导大企业建立技能转岗培训机制,完善数字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4)在深度融合背景下,平衡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迭代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是与“过渡性体制”的特征相关联的。因此 ,把改革和发展战略相一致 ,是消除通货膨胀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内在机制的关键 ;采取数量与效益增长相统一 ,是保持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平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