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伯智 《领导科学》2007,(17):38-39
公选是近几年全国选拔干部使用较广泛的形式,也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干部选拔方式。通过公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本文从命题角度谈谈备战公选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选能较好地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是党管干部原则与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较佳结合。其中,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是获取群众公论的有效途径。群众公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公选的结果,因此,公选中群众公论的真实与否对公选的成败至关重要。但在公选中时有发生的因“公论不公”而导致部分在公选中胜出的干部“高票低能”的现象却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与部分在测评推荐中参与打分、投票的群众存在的三种不良心理有关。其一,碍于情面心理。个别进入测评或推荐阶段的人选,不是在演讲答辩等环节上展示自己的真功夫,而是自己上…  相似文献   

3.
李智民 《领导科学》2005,(19):35-36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选作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方式被广泛运用。实际操作中,笔试和面试的结果以量化的形式出现,客观公平,便于比较,而考察却具有较大的弹性,不易形成定量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选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如何科学地做好公选考察工作,已成为公选工作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公选工作水平,必须创新考察方式,在全程量化、扩大民主、准确察绩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方式,在全程量化上求突破。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定性考核主要是对被考察者本质与主流的判定,定量考核则是对干部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公选形式的公开、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程序的公正,形成了好的选拔干部的风气和氛围。但程序的公正必须有实体公正的配合,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违背公选的初衷。实体公正的基础是公选命题科学合理,能对选拔对象的素质和能力作出较为准确、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因此,研究公选的命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就公选命题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一、公选命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公选干部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拔干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命题时应把握住时代的脉…  相似文献   

5.
干部工作要为发展要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首先必须识准人、选准人。当前,各地在干部选任中纷纷引入了民主推荐测评和公选机制,这些措施提升了干部工作水平。但是,推荐测评和公选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单独运用难以保证识准人、选准人。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识才选才水平。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展示出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但也有部分公选干部上岗后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公选干部走上岗位后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除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增加考核领导能力、素质的内容外,把握好公选过程中的组织考察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香 《领导广角》2002,(7):14-14
目前,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的阶段,我认为,目前干部“公选”中有几个问题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27日,中共南京市委正式任命我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这标志着我作为一名公选干部,已经顺利通过了试用期的考验.回首一年多的工作,对公选干部如何渡过试用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是2000年9月参加十堰市干部“公选”,走上十堰日报副总编岗位的(现已调市委宣传部工作)。我清醒地认识到,“公选”得来的职务来之不易,而且“公选”中表现的只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在领导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才是每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公选”干部所要着重锤炼的。两年多  相似文献   

10.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随着公开选拔的经常化、制度化,今后公选的力度将愈来愈大,公选干部在干部任用中的比例会愈来愈高.同时,参加公选和公选落选的干部也会愈来愈多,对公选落选者的开发利用课题也就迫切地摆到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