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闫志民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8-10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发展民主政治能力,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问题。一、根本目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本质要求: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三、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38-42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方式所取得的成果 ,表现为国家治理的改善和政治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政治体制 ,适应经济和政治发展要求完善国家体制和运用新的治理方式 ,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得以逐步实现 ,其中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王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9-63,69
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的国际背景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重新振兴社会主义事业,挫败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推行全球政治与文化一体化的企图,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的韧性和活力,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业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Z1):83-86
在分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从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民监控机制和体系、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方面做起,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王建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4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蓝,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市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市民社会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条件.构建新市民社会,将给中国政治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政治民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并将塑造起健康完满的政治人格,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创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化解初露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郇庆治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中的两个基本方面,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观点,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而且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入口。 相似文献
7.
张绪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重大转折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三十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白振君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8-89,92
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党能否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它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要转变执政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推进社会公平、促进党内和谐,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干敏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61-65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大力使用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通过解放思想来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程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685-687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所在。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又是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增强其执政地位合法性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是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蒋俊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2-36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钟兴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40-43
江泽民立足于基本国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了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挥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传播、培育、提升等功用,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利用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应注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性,应尽可能消除或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4.
陈怀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5):57-6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政治的永恒性和人的政治性基础上,人必然具有政治主体性的基本品质。人的政治主体性建构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本质诉求,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基础,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需求。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完善,人的政治主体性建构也必然随其不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确立主体间性的致思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强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拓宽政治参与的现实渠道、树立公民政治的时代责任等角度,不断增强人的政治主体性,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共决策方案,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最后从丰富和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蒋俊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这一伟大历史课题,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4点:1.坚持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基本原则;2.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民主政治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3.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4.把扩大政治参与、寻求人民参政有效途径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理论上的内在逻辑,实践上的一致性。群众路线是扩大有效政治参与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是维护人民政治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加强民主监督的途径,也是保证科学与民主决策的关键。所以,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要求,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25-128
在新的世情和国情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如何加强自身的参政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身的参政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各民主党派在理论建设、参政职能发挥上面临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理解和把握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新特点,从巩固和完善参政党的参政主体地位、加强参政党的政党性职能建设等方面,来加强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