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总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都在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努力,并已逐步取得可喜成就。甘肃省将怎样适应这一形势呢? 邓小同志说过,要把黄土高原建设成牧业基地、林业基地。胡耀邦同志在视察甘肃时曾指出,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发展的重点是大西北,甘肃是开发大西北的纽带和依托,在二三十年内要把甘肃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林业基地和牧业基地。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甘肃省要一方面力争到本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另一方面,要为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作出贡献,为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作准备,打基础,为在大西北开发中起纽带的依托作用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3.
文化在人类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和经济、政治一起鼎足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就其实质而论,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与现代化的程度.甘肃的开发与振兴.和甘肃的文化振兴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少了这条鼎势之足,任何所谓振兴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平稳的。本文仅从文化资源开发对甘肃振兴的战略意义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东西部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良,而西部经济基础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素质较差。二是改革开放中,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和向东倾斜政策,给了东部地区许多优惠政策,使 相似文献
6.
我是抱着很大的兴趣来参加甘肃省全省范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的。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和省委办公厅书记办公室、省政府体改办一起召开这样一个讨论会,实现理论工作者、企业家以及经济部门代表的对话,共同为甘肃的经济振兴提供理论根据,进行理论论证,献计献策,这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贯彻理论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的重要的实际行动,也是在改革实践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向繁荣的一个有力措施。从提交大会的几十篇材料来看,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其中有论文,有调查报告,还有来自改革第一线的经验总结。许多同志为开好这个会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反映出我们甘肃省的理论工作者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正在为甘肃的经济振兴,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参加这个讨论会的,既有长期为甘肃的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又有一大批中青年同志。一大批中青 相似文献
7.
地处白沙、琼中两县交界处,雄居海南岛中西部,与五指山相呼应的海南第二高峰——鹦歌岭,是一处尚未被人们认识和引起足够重视的颇有引客力及开发前景的旅游处女地。随着海南中西部经济的大开发和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鹦歌岭的开发条件也日趋成熟,开发鹦歌岭旅游区事宜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就鹦歌岭的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开发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城镇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是影响我省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小城镇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对振兴甘肃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小城镇在发展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客观规律。它是社会出现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情况下才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当它一旦产生并发展起来之后,就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恩格斯在谈到城市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指出:“在德国境内,只是在几个工商业中心及其附近地区才有文明可言”。又说“城市的繁荣也把农业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87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视城镇的作用,把它当作“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全集》第19卷第246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省的扩散联合在蓬勃发展。1984年,我省的扩散联合取得了重大进展,1985年扩散联合比1984年无论是在项目的数量,还是在取得的经济效益方面又有了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全省实现产品扩散联合的项目有220余项,比1984年增加了80%;新增产值5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2.4倍,约占198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加额的50%左右,实现利税9000多万元,比1984年增长了64%。目前,这股“扩散热”、“联合热”在我省方兴未艾,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发挥这一因素的作用,对于实现我省的经济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开发西北战略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从西北地区在全国所处的国防、经济和民族地位出发 ,较完整地提出了开发西北的战略设想。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发西北 ,一方面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 ,提高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 ,巩固西北边防 ,进而达到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戴季陶是最早关注西北问题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之一。他曾多次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亲身参与一系列开发西北的实践活动。在长期关注、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戴季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西北开发思想,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对今天的西北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开发和建设大西北,能源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西北的能源潜力,无论是煤炭、石油、水利、太阳能或风能的潜力,都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要使潜力转化为实际的能量,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为此,在我国开发建设的重点转向大西北之前的准备阶段,有必要大力加强西北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前期性研究工作。 一是能源发展的一些宏观问题。例如,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一个较长时期内,西北能源的合理结构应当是怎样的结构?西北各地各种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布局又应当是怎样的布局?西北能源如果有富余(只要能做到充分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将是这种情况)应当以东运供应我同东部或是从东南海出口为主,还是应以西运出口为主?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作用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代西北开发历史的回顾,试图从中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近代的西北开发尽管背景不一,情况各异,其成就有大有小,但政府在开发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则是很明显的。政府在保障社会稳定、倡导示范、筹集资金、发展科教事业、规划协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共有160家大中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1亿元,分别占企业总数和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2%和85.4%。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有不少设备工艺陈旧,设备老亟待更新。据省工业普查办公室提供的资料,甘肃省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通用设备利用率只有20%—70%,其中,锻压设备利用率38%,铸钢设备利用率69%,铸铁设备利用率65.8%,热水处理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甘肃是资源的富有省,又是经济的贫困省。其贫困的表面现象是自然,地理条件差,社会基础薄弱。但是人才缺乏,知识生产力水平低,也是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解决人才短缺与自然资源丰富的矛盾,立足资源优势,把人才开发、智力开发做为第一战略产业来发展,大力培养,积蓄和引进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开始后,沿海各地相继沦陷,西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也开始高涨起来,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地区,开始制定和实施开发西北的政策.一系列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西北商贸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名义上统一全国后,西北开发的任务提上了日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西北的地位更形重要,一时间开发西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开发的热潮。在此背景下,有关开发西北的社会团体也在全国应运而生,其中开发西北协会创立较早,对开发西北也用力较巨,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个积极呼吁开发西北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