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实际上也就是文学家族.这是江南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相互作用使然,由此也充分显示出江南文化家族在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毫无疑问,在清代文学史发展中,江南文化家族的参与程度极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江南文化家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清代文学创作力生成的过程.因此,对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将有助于理解清代江南文学作者群的成长和创作环境,也有助于理解其创作的源泉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兼论清代女作家弹词的文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文学理论把弹词看做“旧小说”之一体 ,强调弹词的社会作用以及它与妇女的关系。“五四”以来俗文学家在弹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但在文体定位上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以及读者期待这三方面把清代女作家创作的弹词与弹词原始体 (或演唱体 )区分开来。女作家弹词是清代闺秀才女以韵文文体虚构想象故事的长篇叙事作品 ,可用“弹词小说”或“韵文体小说”指涉这一文类 ,应视为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特殊体裁。又因为它是中国惟一以女性为主体(具备创作文本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体 ,所以这类文本具备了小说史与女性文学的双重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书场弹词之基本特征及其衰落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书场弹词的特征、风格的形成及其最后衰落的命运都与其特定的表演方式、表演场所及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书场弹词商业化娱乐的本质决定了其媚俗前提下的文本、文学特征;不同的表演场所形成了书场弹词判然有别的雅、俗品格。随着书场的繁荣和日益专业化,书场弹词逐渐变成了偏重舞台技艺的曲艺,客观上造成了弹词唱本文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江南思想和文化都极为活跃,许多士人开始关注女性的教育和文学创作.许多闺秀不但从事诗歌创作,而且开始走上了反映女性生存状况与人生理想的长篇弹词体小说的创作道路.这一选择因为背离了士人所提倡的“德以正才,才以成德”的女性教育初衰而倍受压制,因而也使弹词体小说的创作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较长时期内,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持有或多或少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致使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难以得到开掘。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就有一个领域、一个品种被冷落,这就是清代弹词文学。清弹词具有集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诸多特征于一身的多元价值,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胡丽心 《晋阳学刊》2008,(4):106-109
清代女性弹词小说是在外部社会环境、内部文体发展、创作主体因素三种合力的推动下兴盛起来的,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其产生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弹词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依赖性。当它所依赖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复存在,文体本身和创作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晚清社会的动荡不安、仓促而焦灼的时代节奏使女性弹词小说同样也由合力的牵制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邱睿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29-132
清代学者李调元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本身难以确考,而其间却包含丰富的传播者的态度.李调元故事多为与江南才子的戏剧冲突,体现清代科举背景下,江南和巴蜀不平衡的地域文化关系,以及民间的对抗心态.李调元本人曾倾力于巴蜀乡邦文化的建设,故而成为民间的"文化英雄",在故事中维护地域文化尊严.事实上李调元对江南文化的态度与民间不同,不是对抗,反有师慕的因素.民间态度和史实之差别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李调元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本身难以确考,而其间却包含丰富的传播者的态度。李调元故事多为与江南才子的戏剧冲突,体现清代科举背景下,江南和巴蜀不平衡的地域文化关系,以及民间的对抗心态。李调元本人曾倾力于巴蜀乡邦文化的建设。故而成为民间的“文化英雄”,在故事中维护地域文化尊严。事实上李调元对江南文化的态度与民间不同,不是对抗,反有师慕的因素。民间态度和史实之差别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9.
清代女性弹词中女扮男装现象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扮男装是一个文学现象,更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产物。清代女性弹词里易装佳人的形象,映照了女作家们不同的写作心态,寄托了她们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复杂情绪。作为一种写作题材,女扮男装有着深远的文学叙事传统,同时又与具体时空范围内的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审美风尚等因素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宋诗选本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编选、校勘者多为江南人,辑撰、刊刻、流播地也多在江南,这不仅与江南丰裕的经济条件有关,还与其尚文好诗的诗性文化极为密切。江南宏富的私家藏书为清人编撰宋诗选本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