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由实验测定的流动电位来计算MF膜的ζ电位,并根据Gouy-Chapmann方程,原估算出膜的微孔表面电荷密度.表明膜微孔表面ζ电位和电荷密度与电解质的种类、浓度有关.NaCl、KCl和Na2SO4体系的ζ电位相近,MgCl 2与MgSO4体系的ζ电位相近,即阳离子价态和结构越相近,ζ电位越相近,但当阴离子价态较高时,也有一定影响.由膜微孔表面ζ电位和电荷密度与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可知,在低浓度区域,膜表面ζ电位和电荷密度较高,并出现1个峰值,之后随浓度增大而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议程,由实验测定的流动电位来计算MF膜的ξ电位,并根据Gouy-Chapmann方程,原估算出膜的微孔表面电荷密度,表明膜微孔表面ξ电位和电荷密度与电解质的种类,浓度有关,NaCl,KCl和Na2SO4体系的ξ电位相近,MgCl2与MgSO4体系的ξ电位相近,即阳离子价态和结构越相近,ξ电位越相近,但当阴离子价态较高时,也有一定影响,由膜微孔表面ξ电位和电荷密度与容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可知,在低浓度区域,膜表面ξ电位和电荷密度较高,并出现1个峰值,之后随深度增大而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实验方法研究多孔性高分子聚乙烯管式微滤膜的流动电位,考察不同类型电解质如NaCl,KCl,MgCl2和MgSO4等溶液对MF膜的流动电位随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的大小与电解质种类和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流动电位越小,流动电位实验测定的重现性较好。离子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很大,阳郭了比阴离子对膜流电位的影响更大,二阶阳离子对膜的流动电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NH4)2WS4溶液浸渍,在钢铁表面获得了具有良好装饰效果和耐蚀性能的彩色W-S簇合物膜。FT-IR、F-IR、FT-Raman、XPS和AES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膜中存在W-S-Fe、端基W-S和端基W-O键,膜层由W、S、Fe、O元素组成,膜外层各元素价态分别为+6、+6(+4)、+3、-2,膜内层其价态则分别为+6(+4)、-2、+2、-2,膜为多分子层结构,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了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和膜层厚度。反应时间越长,膜越厚。加热后膜层所含元素种类和价态不变,但各元素的分布和膜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MoS_4~(2-)在钢铁表面发生配位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具有装饰效果的多种彩色Mo-S-Fe表面簇合物膜。FI-IR、F-IR、FT-Raman、XPS和AES分析表明,簇合物膜由Fe、Mo、S、O元素组成,在膜表面铁以Fe(Ⅲ)、钼以Mo(Ⅵ)状态存在,而在膜内层以Fe(Ⅱ)、Mo(Ⅳ)和Mo(Ⅵ)共存,S和O都呈-2介,膜表面含少量 4、 6价硫。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了各组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和膜层厚度,反应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分层子结构。加热后膜层所含元素种类及价态不变,但其元素分布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然电动势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均匀介质中自然电位测井的分析模型,利用数值模式匹配(NMM)理论与表面积分方程法相结合对自然电位测井响应进行了严格的数值模拟,并定量考察了诸如地层水和泥浆滤液含盐浓度、地层厚度、井径、侵入带等因素对自然电位测井响应的影响。自然电位测井数值模拟的实现必将为测井解释提供依据,对实际测井工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场强度与电位的微分关系 ,求出了任意平面闭合线电荷的电场分布 ;并就椭圆形和圆形及正方形线电荷分布的场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锌表面获得了多种不同颜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Mo(W)-S-Zn簇合物转化膜,所获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加热处理后颜色将发生变化,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膜耐蚀性最佳。FT-IR、FT-Raman、XPS和AES分析表明,该膜层厚度约为60nm。钼在膜表面的价态为+6价,而在膜内则以+6、+4价共存。从AES深度分布曲线可知,其组成为32.5%Zn,19.3%Mo,39.4%S,8.5%O。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环保价廉的还原剂,零价铁广泛应用于被铬(Cr)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但零价铁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铁氧化物覆盖其表面,从而导致活性降低,零价铁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受到了影响.通过实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水解零价铁表面铁氧化物(钝化膜)能力的微生物Lysinibacillus sp.JLT12,对其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葡萄糖浓度为8 g/L、酵母粉浓度为10 g/L以及pH=7时,Lysinibacillus sp.JLT12协同零价铁去除Cr(Ⅵ)的效果最好.协同作用体系可以显著提高Cr(Ⅵ)的去除速率和最大去除量.Lysinibacillus sp.JLT12是一株产酸菌,因此具有水解钝化膜的能力. SEM-EDS分析结果表明,Lysinibacillus sp.JLT12能够促进零价铁表面腐蚀,吸附固定Cr,并阻止钝化膜的形成,进而提高Cr(Ⅵ)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用电子活度表示电极上的电子有效浓度,讨论了电子活度的标准态和电子活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指出运用电子活度的概念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池电动势等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多孔性聚丙烯腈管式超滤膜的流动特性.考察了不同浓度的NaCl,KCl,MgCl2,Na2SO4和MgsO4等电解质溶液对uF膜的流动特性随压差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在几种电解质溶液中,UF膜的透过流量随压差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不随电解质种类、浓度和压差变化.实验过程中uF膜的微孔结构稳定.使用过程中膜孔因堵塞造成膜污染的机会很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 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 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电致变色反应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显色反应机理,并确定HClO4为最佳掺杂剂。当施加 -0.2 ~ 0.8 V 电压时,实现了黄(绿(蓝色的可逆电致变色反应。  相似文献   

13.
NaCl薄层液膜下X70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X70钢在NaCl薄层液膜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1-浓度的增大,促进了X70钢在溶液中的阳极反应,降低了电荷传递电阻和自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增大,C1-浓度大于0.20mol/L时,X70钢腐蚀速率反而降低.在0.20mol/LNaCl薄层液膜下,液膜厚度在1000-120μm时,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变化不大,液膜厚度小于120μm,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剧增;随着液膜厚度减薄,X70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14.
阳极氧化电解液组分是影响氧化膜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在AZ31镁合金表面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了第二相粒子强化的氧化膜,探讨了电解液中的成膜剂Na_2SiO_3浓度对复合阳极氧化膜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氧化膜的相组成;采用电化学测试的方法评价了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成膜剂Na_2SiO_3浓度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成膜电压、表面形貌及耐蚀性均有较大影响,但对其相组成影响不明显;当成膜剂Na_2SiO_3浓度为120 g/L时,阳极氧化膜表面连续、致密,表面微孔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MOS电容法研究Si—SiO_2系统的理论根据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一些主要方法的测量原理。这些方法有高频C—V_G法,改变温度的高频C—V_G法,准静态C—V_G法,准静态和高频相结合的C—V_G法。对脉冲MOS电容瞬变过程,以及改变直流偏压的变化速率等也作了讨论。通过这些方法,可测得Si—SiO_2系统中的可动电荷、固定电荷、界面态密度、硅的产生寿命和表面产生速率等。这些表面态的测量和分析,在Si双极型器件、MOS器件、集成电路及CCD器件等的研制中,对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测Ni200在24 ℃、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开发了镍金属缝隙腐蚀的二维模型。在镍金 属电极表面施加电位,设定了模型条件、电位边界条件和控制方程;采用COMSOL软件模拟电位降控制的镍金属缝隙腐蚀,模拟了施加电位对不同缝隙间距的影 响以及缝隙腐蚀过程的镍电极损伤演变,界面电位和局部腐蚀电流密度的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吻 合,可为金属的点蚀、缝隙腐蚀缝口堆积物引起的变形等问题提供参考,对金属的腐蚀防护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恒电流阶跃法,研竟金属络离子放电还原反应机理在金属—配位体—水系组成的电解质溶液中,若配位体浓度远大于金属离子总浓度,且恒定溶液离子强度和“主要存在形式”的金属络离子浓度,恒电流阶跃法则得电位波的过渡时间只与溶液中配位体浓度有关。由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确定在电极表面直接放电还原金属络离子和前置转化反应的具体式,由对应的电位—时间曲线方程可确定电极反应性质和有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在 2 8 3.1 5,2 88.1 5,2 93.1 5和 1 98.1 5K下 ,研究了甲烷与苯在 H2 O - TBA混合溶剂中发生四聚过程的疏水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甲烷与苯在不同位置上的疏水相互作用明显不同 ,而且聚集的始、末态与水接触面积的差别越大 ,其疏水作用越强 ,生成的体系越稳定 .基于此观点可以解释蛋白质在水中构型的变化和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本质原因 .——原文发表于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1 999,42 (4) 4 0 0— 41 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 ( 2 0 0 K以下 )乙烯 ( C2 H4)在 Ru( 1 0 1- 0 )表面的吸附 ,在衬底温度升高至 2 0 0 K以上后 ,分解形成乙炔 ( C2 H2 ) .价态 σCC和 σCH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分别移动了 0 .5和 1 .1 e V.在 Ru( 1 0 1- 0 )表面 ,无论是低温时以分子吸附态存在的乙烯 ,还是温度升高后脱氢分解形成的乙炔 ,其 C-C键轴都是沿衬底〈0 0 0 1〉晶向倾斜于表面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200K以下)乙烯(C2H4)在Ru(1010)表面的吸附,在衬底温度升高至200K以上后,分解形成乙炔(C2H2).价态σcc和σCH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分别移动了0.5和1.1eV.在Ru(1010)表面,无论是低温时以分子吸附态存在的乙烯,还是温度升高后脱氢分解形成的乙炔,其C-C键轴都是沿衬底〈0001〉晶向倾斜于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