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结合的角度揭示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特殊历史意义。认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回族、伊斯兰教政策大体轮廓的奠定。文分大体轮廓奠定条件的具备、大体轮廓的主要内容、助推大体轮廓奠定的四大因素三个部分。随后则是对本文内容意义的两点重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张小军 《回族研究》2012,(1):106-110
1940年,西工委拟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下文简称《提纲》),标志着党对回族的政策达到较高水平。《提纲》系统阐发了党对回族的政策:建立民族自治制度,保障回族在政治上与汉族享有平等权利;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来管理民族事务;组织成立回族文化救国团体;培养民族干部,发展回族教育事业,实行文化上的平等;尊重伊斯兰教,尊重回民生活习惯等。延安时期的回族政策与实践,为新时期回族政策与理论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续宣传和贯彻以往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各解放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团结各民族革命力量,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建立后党制定民族政策和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对回族政策及回民工作为例,对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对民族工作的经验启示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在团结抗日的目标条件下,群众团体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动员和组织的重要形式。在众多回族抗日群众团体中,成立于1938年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是影响深远的回族群众团体,为了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各民族,1940年在延安成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抗日群众团体—延安回民救国协会,同年还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甘宁分会。通过对延安回民救国协会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回族基层干部的关注,可以了解到回族基层干部主要是中共中央基层组织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本文以金浪白和马文良为例,研究他们的经历、参加中国革命的契机,以及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回族政策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对其他回族干部来源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拔录用回族干部,并与鄂豫皖根据地选拔与录用干部方式的加以比较,探讨回族干部选拔录取方式的特点,提出有关回族妇女干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今日漳湖滩     
安徽省望江县漳湖公社回民大队地处长江北岸,和东至县隔江相望。这个大队共有回民1,170多人,是一个以产棉为主,水稻、旱粮自给有余的棉粮之乡。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党的民族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生产就发展,群众生活就提高;反之,践踏了党的民族政策,生产就停滞、倒退,群众就会食不足以饱肚,衣不足以御寒。十年动乱给漳湖滩上的回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十年动乱期间,这个回  相似文献   

6.
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起义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北回民起义.本文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载体,论述了令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当前陕西地方民族关系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当前对“回民起义”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微草堂笔记》涉及当时回民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回民的生活状况与清朝的回族政策和统治行为,表现了作者一贯的伦理观点。全书始终没有对回族的正面评价,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以及作者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不仅当时被誉为“回民政府的第一次”“回民解放的先声”,而且首次鲜明地在党领导建立的政权中使用少数民族“自治政府”的称谓,开展了回民自治群:众运动,因而对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局部执政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具有实践的意义,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之先河,在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9.
<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一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霄石(1906-1988)先生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的<回民起义>、林干的<清代回民起义>和马长寿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等齐名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系统研究西北回民起义的首创之作.该书系...  相似文献   

10.
冀中回民支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是回汉团结抗日取得辉煌战绩的光辉典范.本文认为回族人民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是冀中回民支队取得胜利的基础;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冀中回民支队取得胜利的保证;贯彻符合实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冀中回民支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机智灵活的作战方式,是冀中回民支队获取胜利的法宝.并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冀中回民支队取胜的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是抗日战争期间宁夏回族为团结抗战而成立的回族社团,她在积极宣传抗战、创办回民教育、调查回民数目及分布状况、组织回民参加抗战、慰劳伤兵、举办干部会议、筹备干部训练班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是宁夏回族史上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自创办起就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团结抗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华日报》对广大国统区回族民众的爱国行为展开积极报道,称赞回族同胞参与抗战救国的行为,还对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民众进行了报道,展现了边区回族的崭新风貌。通过研究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回族的报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回族的抗战贡献以及中共中央为维护全民族抗战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回族抗日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是回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研究回族抗日史,不仅发扬了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华东回族为保卫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东北回族抗日救亡斗争的历史,揭示出东北回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反抗日本侵略、维护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燕 《回族研究》2011,(1):61-65
河湟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比较独特,两个民族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俗、心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但是,回族和撒拉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族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以及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全国各族人民面对日军对国土的践踏和对中国人民的屠杀,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军的侵略,广大回族同胞也积极团结和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开展抗日斗争,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谱写了现代史上回族人民的光辉诗篇。本文对刘震寰、王连芳领导的渤海回民支队的创建、发展和战斗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一个“大杂居 ,小聚居”的民族 ,他们分布很广 ,遍及中国各地。在袁家皂 ,回族人数极少 ,处于汉文化的包围中 ,但他们通过民俗传承、家族训导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近几年 ,随着当前传媒 ,特别是大同市政府对回族文化的宣传 ,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民族问题肢解中国,历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贯政策.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人“独具只眼”,看出了中国回教民族①对于实现其东亚政策的重要性.因此日本各界不遗余力,纷纷调查研究中国回教民族,在其国内和中国建立了各种回教团体组织,利用种种借口分化、拉拢个别回教民族分裂分子,挑起民族矛盾,企图分裂中国,进而实现其征服中国的东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