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确立具有变革性的突破意义。它应当回答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二者的结合点之所在;应当解决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走向及其运行秩序问题,这一理论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范和制度的建设,其内容和范围包括四个层次,其中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得以形成或建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肖启庆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秩序,即运行规则,或规范、规矩。②指与经济运行秩序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法规。③指与商品经济运行秩序有关和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商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其内涵可概括表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及其法律的、思想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黄国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正>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的,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而言的。我们过去搞产品经济,有一套适应产品经济运行的旧观念、旧体制、旧秩序;今天,我们要发展商品经济,同样要建设一个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新体制、新秩序。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改造、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应该包括:商的观念、商的行为规范、商的市场环境和商的约束机制建立和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尤如缺乏基本训练的球队,在不严肃比赛规则的裁判监督下和不规则的球场中进行着比赛的场面。改变这种秩序混乱的比赛为井然有序的比赛有着异乎寻常的难度。由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商品经济又发育不全,使得任何现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无法在中国全面适用。基于中国的现实,任何单项改革措施都不能奏效,这已为十年的改革进程所证实;同时谋求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方案似乎也难进行。原因之一是,设计一套完整、全面的改革方案就 相似文献
5.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正>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赵紫阳同志1988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战略决策,并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6月以来,全国各地相继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会,广大理论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看法,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正> 秩序,就是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人们实施各种行为的总和。这种行为规范可以表现为习惯、道德、政策、纪律、法律等规范。人们按照这些有形的规范,如政策、法律,以及无形的规范,如习惯、道德等,进行各种活动时,要受到各种约束,如观念的约束、舆论的约束、组织纪律的约束、法律的约束等,客观上就必然形成一种秩序。就商品经济所要求的秩 相似文献
7.
杨烈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1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0年改革,已逐渐由自给半自给性的自然经济转上商品经济的轨道。由于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民家庭已成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尤其是各种专业户与经济联合体大量涌现,更赋予家庭经营以新的方向和内容。我国农村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它要求按照商品经济特有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使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融合为一体。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商品经济还不发达,新旧经济体制正处在转换过程中,集中计划下的产品经济秩序和自给半自 相似文献
8.
蔡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
目前,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混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立一个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秩序,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理顺价格关系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前提。一、以价格改革为契机,推动商品经济有秩序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曾光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8-10
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结束过时的集团政治模式、势力范围模式,以独立自主和不结盟为依托。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道义权威,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10.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赵紫阳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十三届三中全会也决定要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作为明后两年工作的重点。为什么提出这一问题?因为我们的经济生活在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有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无序失衡”的现象。诸如市场机制运行混乱、通货膨胀、以权谋私,“官倒”猖獗等。现实最强有力地告诉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深化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利抉择。因 相似文献
11.
廖子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猖狂地危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运行,特别是官倒案件的危害更大。因此,严惩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什么是经济犯罪?所谓经济犯罪,就是在经济领域中,违反各项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发展,侵犯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致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2.
程宝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愈来愈迫切要求把大量的经济行为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予以制度化、系统化。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却大大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因此,加强经济法律行为制度的探讨研究,对于完善经济法的理论,健全社会主义经济法制,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正> 当前,中国虽然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但要真正建立这种体制尚有相当的距离和困难。现在,旧的经济秩序及其规范已经或者正在失灵,而新的经济秩序及其规范又未建立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假冒伪劣商品横行霸市,国有企业、亏损面大、缺乏活力,政府部门随意用行政手 相似文献
14.
刘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
(一) 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状况适应起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呢?正确认识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希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邓小平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曹希岭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国际关系中首倡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0年代中期以来,邓小平在新的国际形势和理论认识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 相似文献
16.
王文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国际关系史表明,每次国际格局变动都会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新格局形成中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旧秩序既不合理,又不公正,并给世界人民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因此否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各国根据其国家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需要,纷纷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主宰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故其斗争的实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故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李定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必须坚持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和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旧框框,对原有的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物资流通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同形式、各种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已初步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生产资料市场为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为开放生产资料市场,打破了生产资料实行调拨和行政统配的局面,由过去单一的计划调拨分配的供应形式转向以商品流通为主的多种购销形式,它的开放和发育,必然要求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物质生产要素的流动相适应,从而促进劳务市场的发育,并进一步要求相应的资金融通和资金调剂,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这必将对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裕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计划经济要依据价值规 相似文献
19.
李裕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计划经济要依据价值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国计划体制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拟谈谈学习中央决定的一些体会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德普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建立什么样的政治文化观念体系,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确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自从掀起文化研究热潮之后,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讨,也出现了各种观点的冲突和撞击,从而逐步加深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但是,把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观念提到历史的高度来审视,特别是从商品经济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中来考察政治文化观念的变迁,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念的历史特点和其内在的规定,这一点还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