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市是计划生育工作起步较旱的城市之一 ,在成功地实施家庭生育计划之后 ,将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家庭 ,使得小家庭不可能 ,也无能力同时赡养四位老人。我们应针对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特点 ,积极主动地寻求、探索最佳养老模式 ,这不仅可以促进首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又可未雨绸缪 ,同进可能为其他即将步入老龄化的城市提供可惜鉴的经验。在此仅就社区养老问题进行探讨。  一、发展社区养老的必然性1 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发展态势北京于 80年代中后期就步入了老龄化城市 ,1990年北京 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 9 4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 10 3% ,19…  相似文献   

2.
共处与分离: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形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一直是老年人口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实际上,即使在西方社会中,家庭也是老年人获得帮助和关怀的主要来源。 从目前情况看,家庭养老不光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也是城市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当人们经历了其生命周期的前几个阶段,进入到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时,他们往往会退出其工作岗位及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一些机构,回到家庭这块唯一的生活基地上来。  相似文献   

3.
谈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计划生育□杨魁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最精辟的高度概括。党的十三大对这一论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发展变动,也就必然具有既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中国的人口控制,七十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却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的趋势下,要在下世纪中叶使我国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无疑要在国际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特征浅论张斌(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体系包括人口特征、生产力特征、经济特征、政治特征、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等。人口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人口特征,是实现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失业现象,已逐渐为人们所承认,但是这一失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存在形态怎样,尚不明确。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婚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婚姻状况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受几千年来封建主义、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婚姻目的、婚姻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重宗族、重子嗣、重伦常的倾向。其基本特征是: (一)生育是婚姻的主导因素。婚姻一般具有两大特点,1、满足人们性生活的需要并使之合法化;2、满足人类自身繁衍生育后代的需要。在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的中国,人们受千百年儒家文化的教化,重家族、重子嗣的观念十分深重,有相当多的人结婚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过剩人口,如果存在,又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在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制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人事管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各个国家所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联合国划定的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到10%以上,就属于具有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最近几十年,在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老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张力及其弥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老年人的特征和人性本能共同决定了人们对家庭养老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两者之间的张力造就了当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家庭养老困境。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张力需要建构家庭和社会联动性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破解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思考季庆元尽管人们对人口老化的标准说法不一,但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亦已形成。有关资料表明,1990年7月1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95%,预计到2000年达10.86%,202...  相似文献   

12.
谈家庭养老存在的长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产生于迅猛的人口老龄化和我国目前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表1中列出的我国自1995年到2050年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数据表明,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如何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既是家庭与个人的责任,也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二、家庭养老的现状“jk那么在人口结构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又如何呢?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对养老的主要内容及形式作一交代。养老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的基本轮廓。实现这个社会蓝图的根本途径是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近10年来,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消除了一部分原有的人口问题,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部分新的人口问题。新旧人口问题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许多社会问题,是以某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的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了家庭养老的变化问题,作者指出:代际关系、价值观和家庭养老内在一致。随着代际关系、价值观的变迁,家庭养老的内涵、形式、特点及功能都发生了变化。文章指出在做家庭养老的研究时应该将家庭养老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与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的概念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出生、成长和老一代衰老、死亡不断进行的过程。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一样,都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人口再生产的自然方面,表现为人口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这一不断反复进行的生理过程;其社会属性方面,表现在人口再生产的自然过程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从本质上说:人口再生产过程是社会过程。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出发,探讨我国当前计划生育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恩全集》46卷上37页)。既然如此,人口状况如何,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主义之前,根本不存在自觉的有计划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人口的发展也就不能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口学家早已敲响警钟,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迅猛地向我们走来,人口老龄化已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出现,要重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新问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8.6%,预计到2000年时将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解放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我国家庭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点: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见表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西家庭养老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家庭养老蕴涵的家庭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方式两层涵义出发,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模式与方式上的异同。并就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两种新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方式,即分居型的家庭养老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居家型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20.
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总结已有家庭养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家庭养老概念区分为家庭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方式两个层次。家庭养老模式是文化模式,具有稳定性和血缘道义的特征。家庭养老方式是行为方式,具有可变性的特征。由于家庭养老方式是在家庭养老模式的框架中变化,所以中国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变化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