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成分实词     
在组合中,部分“量词”、部分“方位名词”同相关方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作任何句法成分,它们应该视为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实词与虚词的划分标准应该随之调整:可以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实词,不能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虚词。实词可以分为成分实词与非成分实词两类。因为明显相似,介词应该划入非成分实词范围。非成分实词只能同相关方面分别合成数量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直接出现于句子。  相似文献   

2.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3.
释 "所"     
从“所”的字形分析,它的本义应是名词“处所”,由此又引中为名词“意思”。后来由于名词的虚化,“所”虚化为虚 位代词,表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此外,“所”字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作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4.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或选自不同时代的作品,或源于不同地域的作者,因而作品也就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成分,其来源与成分相当复杂。过去有学者往往一概将其视作吴语,这是不正确的。此文考释了作品中的十个俗语词,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拟话本小说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凌/陵迟”成词于先秦,表示“衰落、平缓延伸”等,核心义素是“缓慢、渐渐”,是同义并列式复合词。其常用义不断变化,至辽宋时期成为刑律术语,表示“零割犯人致死”,其他义项逐渐消失。其意义变化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联绵词化的过程,至元明时代成为联绵词。同时,构成成分“陵、迟”的常用义、字形、构词能产性也几经变化,都对“凌/陵迟”联绵词化有重要影响。联绵词研究应重视发展过程,克服唯古论和唯今论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对当今世界的许多人来说,用“民主”一词冠名现代西方政治体系,已经成为某种日常言语习惯。但这种用法并不恰当。严格地讲,现代西方国家的治理结构,既混杂了若干“非民主”的成分,更安装了一些“防民主”甚至“反民主”的部件。因此,出具一个简单的“民主”标签,不仅会误读现代西方政制模式,而且会淤塞思考大国善治问题的理论通路。事实上,今天被一并归于“民主”名下的文明政治成就,有许多来自别的政治传统,譬如“共和”。所以,应正本清源,在逻辑意涵和实践效能两方面给“民主”减负,重申“民主—共和”的互补型关系,而不能听任政治言说变成“民主”的单声道。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词组和特殊的句子,在汉语里,称为“熟语”。例如“青红皂白”、“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等即是。为了便于论述,本文姑且把特殊词组和特殊句子合称为“形象性固定词语”。 汉语固定词语有两类,一类是专用名词术语,另一类是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的固定词语。它的共同特点是构成成分次序不能随意颠倒,也不能用别的成分来代替,更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其中的某些成分。在意义方面不是各个构成成分原有意义的简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街头,笔者每天听得最多的词就是“低碳”、“环保”。如何实现“低碳世博”,贴近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人已自觉行动起来,许多来观展世博会的游客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9.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更具有篇章上的语义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析汉语短语的多义与歧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简单短语的多义 简单短语是具有一个层次结构关系的短语。如果构成简单短语的一个成分为兼类词,就会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多种短语类型。例一:“学习文件”,如果“学习”为动词,“学习文件”则是述宾短语,为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学习”为名词,“学习文件”则为偏正短语,是限制与被限制关系。“进口服装”,“出租汽车”等结构关系,也都存在着或者为述宾关系或者为偏正关系问题。这种以兼类词为多见的多义成分决定了词与词之间多种可能的组合关系,形成了词与词组合的多种不同结构。这种不同结构就造成了汉语短语的多义。所谓多义成分,主要是指短语成分中属于兼类词的这个成分。由于这个成分的存在,才出现了短语的多义。这是简单短语多义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陇东方言中“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方言中"来"除了有着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之外,还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六种特殊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语中“各种”的新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的常规用法是修饰名词性成分,在网络流行语"‘各种’+动词/形容词"结构中,"各种"由词组凝缩为程度副词,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演变为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武汉方言里常常听见人们说的"慢点"除了和它在普通话里一样能做形容词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和功能。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慢点"在复句中做关系连词,有假设和假转两种情况;从语用价值上来看,"慢点"句强调了结果,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感情色彩,同时它也能精简语言,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敢”和“能”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者强调主观上的积极性,后者着眼于客观上的可能性。但是,在古代文献上,有些“敢”字却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强调客观上的可能性,意义和用法与“能”字相当。“敢”字的这种用法不见于迄今为止出版的古汉语虚词词典,故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一书中使用“善”字达52次之多,但是它的特殊含义一直为历来注疏者所忽视。通过考察《老子》一书中“善”字动词意味的本原性及其在全书中的一致性,可以重新梳理“善”与“道”、“德”的关系,并且揭示出普遍对于“善”所作的具有伦理倾向的解释妨害了对《老子》以及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外贸英语函电中,我们时常看到cover一词,其用处极广,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在一般的词典中我们还查不到该词的一些特定意思。本文就cover一词在外贸英语中作为名词,动词的用法和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句。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相关词的各种用法和意义,详细列举了该词和其它词构成的外贸英语特定词组。以便使读者对该词有更深的了解,更恰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觉"的意义和"睡觉"成词的年代等问题,众说纷纭.据我们大量考察,"觉"的动量用法在中唐已大量出现,"睡觉"成词至晚唐才有少量用例."睡觉"一词并非偏义复词,而是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觉"至迟在唐代已从睡醒义引申出睡眠义.  相似文献   

20.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 ,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 ,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 ,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