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企业管理是科学”的内涵在于它和科学同是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共同的本质。“企业管理更是艺术”在于它不单单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其特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每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应当自觉地创造这种现实美。  相似文献   

3.
科学理论往往是“真”和“美”的统一体,简单性就是一种科学美,追求简单性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划界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许多科学哲学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划界的标准,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争论不休。科学划界的标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主义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划界四个阶段。科学划界包括划界主体、划界单元、划界标准三个要素。“真”、“善”、“美”虽是科学的特征,但用它们来概括科学的本质,把科学等同于“真”、“善”、“美”,是不确切的。由于科学本质固有的矛盾性,导致科学的划界标准难以确定,但是科学划界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的。必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正确区分和对待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过程和实践,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也应当承认科学与艺术都包含有追求“美”的动机。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深刻区别。不加区别地将两者等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理论错误,同时,也是一种学术倒退。  相似文献   

6.
此文从“比例美”这一点切入 ,探讨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或者说 ,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领域进行美学研究。具体谈论人们广泛关注的“黄金分割”问题 ,并由此表明 ,美学的研究对象 ,除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外 ,还应包括科学美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必然有规律可循;是艺术则贵在探索创造.“科学包含客观真理,不受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影响”①,而“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之创造”②.笔者认为:既然科学研究的是“真”.那么艺术研究的则是“美”.“真”与“美”是翻译中的“精髓”.正如鲁迅说得“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③.鲁迅的“力求其易解”和“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实际上指的就是“真”与“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化学关是在化学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对客观自然界(化学研究对象)规律的揭示,是实现人的自由创造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化学美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化学科学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美:一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它通过各种形式因素(色、线、形、声、质、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可感性,是一种感性之美;化学科学中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事物的内在形式美,这种内形式即是抽象的“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理性之美.本文探讨了化学科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奇异、简单等内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学术广角     
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差异肖鹰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  相似文献   

10.
世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太平经》所言“生—美”、“寿—美”,还是“与道合一”的“道—美”最高境界,都无不蕴涵着“和谐—美”的思想。和谐是一种美的状态,一种美的境界,一种审美标准。在《太平经》中具体表现为自然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人与人和谐美和自我身心和谐美。  相似文献   

11.
“绘画美”是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三个原则之一。文章通过对“绘画美”和“格律”两个概念的剖析,从两个方面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一是质疑“词藻”作为“绘画美”特征的合理性;二是质疑“绘画美”作为新诗格律的可能性。在质疑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绘画美”原则从概念的定义上是不科学的,从范畴的归属上是不属于新诗格律的范畴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围绕着“人”来谈美从而使整个中国美学充满“诗意”的精神。中国美学是一种感悟的美学。西方美学的根本出发点是“物”,围绕着“物”来谈美从而使西方美学表现出一种“求知”的精神。西方美学是一种理性分析的美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道”范畴 ,内含着“一”与“多”、“有”与“无”、“存”与“亡”、“好”与“劣”等人类对于一切存在的辩证的理解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是人类智慧中至高的悟性。而西方之“科学”范畴 ,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手段而已 ,是支离者也。当今“科学”何以能埋下毁灭人类地球的祸根 ?此乃天下皆以科学为美斯为丑矣之理。对“科学”的迷狂导致了“科学”被滥用、妄用和盗用等严重问题。自恃其有 ,所以无德 ;逞强气盛 ,因此失道。既认识到“科学”之美 ,又认识到“科学”之丑 ,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求科学而不求道 ,使人类变得野蛮粗鲁、愚昧无知 ,持“科学”之人需要持“道”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 ,当弗为。  相似文献   

14.
苍凉美之思     
苍凉美是一种沉郁静远的悲情美。在文本意蕴层面上,“苍凉美”指荒芜悲凉的美、苍茫凄凉的美、凄惨悲情的美以及苍老朴素的美。在范畴的层面上,“苍凉美”内蕴诸多意味,即“悲剧”沉郁意识、“悲·险”忧患意识、“悲情”生命意识、“残缺”伤怀意识。苍凉之关,是沉郁之美,悲怆之美,悲情之美,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15.
“社会美”,是相对于“自然美”、“艺术美”提出的,它们同属于现实美,是社会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美言懿行,即传统的美德,它与一个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是密不可分的。用蔡仪先生的话讲:“善便是一种美,即社会美。”在近年来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具  相似文献   

1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发表周义澄同志《论科学美》一文后,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认为科学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异议,认为科学美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例如《浙江学刊》1982年第1期谷迎春同志的《评“科学美”》一文就认为“从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说来,提出什么‘科学美,,这无疑(应为异吧)于说‘方的园形体’——自相矛盾。”对此,我不揣谫陋,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应该尽可能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各种各样的美感经验,然后从中探究美的本  相似文献   

17.
科学美学在国外是一个受到注意的课题,但在国内却有争论: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能否成立? 这个课题是复杂的。一科学家的论述证明科学中具有审美特征关于美的问题,西方最早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群年青的科学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出。他们认为美在于“数的和谐”和“比例的适当”。古代的年青科学家们之所以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注意到了美的问题,说明了自然科学和美学并非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18.
科学美漫议     
在美的领域里,神工陶铸的自然美令人神怡心旷;绚烂缤纷的生活美,也令人心潮逐浪;至于百美齐汇、群芳竞艳的艺术美,则更富有诱人的魅力.然而,科学美呢,它却是一个尚待垦拓的美学荒原.在一系列的《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入门》、《美学浅谈》……中,你根本就发现不了“科学美”的倩影和芳踪.好象奥林匹斯山上的美神只肯翩然降临到缤纷绮丽的大自然和璀灿生辉的艺术之宫,而从来不愿屈驾于抽象思维的莽原.在一些美学家看来,“科学”,既无传神的“形”,又无诱人的“情”;它只能揭示“真”而  相似文献   

19.
美的形态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着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美所呈现的形态实际以及中西方的分类传统状况 ,认为应该简明地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本文并且对美的这两种形态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揭示了诗歌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并紧紧围绕着诗歌如何实现“妙造自然”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和“取境”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诗歌的“自然之美”与不可言表的“无为自然”区别开来,成了一个可以叙述言说的实在,也就把老庄“自然”的审美态度转化为一种诗歌自然美的理论。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与唐代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