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本史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对这一课题做了改革与实践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营造培养服装设计师的职业化学习、实践、工作环境和教学体系,提出了建立“职业情景”教学法和用“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检测服装设计师职业化培养模式,为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纲要。  相似文献   

2.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主要择业趋势建立课程体系并进行分类的教育。文中探讨了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方法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初步实践,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  相似文献   

3.
依托“技能竞赛”,对以“数控设备控制系统维护维修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行业企业需求,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采用“竞赛+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竞赛+单元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法学教育的属性、法学教育供给与法律职业需求的非对称性矛盾,指出法学教育是建立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精英教育。法律服务的国际化归根到底就是法学教育目标的职业化与人才模式的国际化。在我国目前法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同质性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的特殊历史时期,法学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起法学本科院校亟须树立"成品"意识,及时回应法律服务国际化的要求,大力改善师资结构,突出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重塑法学教育的精英使命。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但缺乏职业化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高等院校职业化教育应以职业化的评判标准为基础,其核心是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院校职业化教育的最终目标,职业素养培养是高等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开展适宜的职业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必须在教育思想上和教育实践上实现四个转变。积极探索适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综合素质为特征、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和实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必须在教育思想上和教育实践上实现四个转变,积极探索适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综合素质为特征、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和实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因此,原有教育模式要进行全方位修改,才能适应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到达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依据有关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满足经济、社会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长期教育中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保障机制的总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善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这除了需要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外,更需要独到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别出心裁的方法。只有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结合起来,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确保高职教育长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的成长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都需要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教师作为自身价值目标追求,注重师范生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性培养,具体而言是师范生职业精神、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以卓越幼儿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校-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有效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专业能力测评方面有所欠缺,现有的能力评价仍停留在“学科型”的模式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改进。应建立以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点,分析当前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科交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突出,在此阐述了国内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长沙理工大学有关院系处室针对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导向,开展了道路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的培养途径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技能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基于素质导向的课外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过程中,强调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强调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强化素质教育培养,探索思政育人模式;强调以技能大赛为路径,激发学习热情,探索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这一教育教学关键性问题,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建筑类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展开了设计创新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提倡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以企业为导向、以工程为背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