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奥运中餐的翻译实质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应遵循关联理论,即译者从原著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大关联,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文读者。本文通过示例阐述了北京奥运中餐的翻译中采取的语内增词引申、文外加注及隐义显译等顺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讨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关联理论为解释交际活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关联理论主要说明话语的理解过程,忽略话语的生成过程,未能覆盖整个交际过程;而且,关联理论过分强调关联,不太重视语言的经济原则,对关联性的界定不够科学。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在化妆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又要尽可能保持商标原语的文化和意旨.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化妆品商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关联,而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化妆品商标翻译时应充分考虑翻译的影响因素,合理采用语音、语义、功能、情感等的最佳关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广告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广告文案能否给目标受众提供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输入直接关系着交际的成败.文章主要从幽默效果、信息效果、友善效果和诗化效果等语境效果入手,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英语商业广告文案与目标受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语用翻译理论,翻译就是译意图,原文作者的意图。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以交际意图传递为归宿,对其意图观的信息意图(形)和交际意图(意)组合搭配,可以推导出5种关联法来诠释和指导成语翻译,即译形传意关联法、存形释意关联法、去形译意关联法、形意兼用关联法以及借形融意关联法,并且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例子证明了该5种关联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关联翻译理论与商务谈判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商务谈判口译的角度解释关联理论在翻译、尤其是在口译中的作用。即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翻译理论是从能力的角度看待交际的,而口译的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在谈判口译中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标志就是关联性,而交际的本身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对语言与交际的关系作简要评述之后 ,对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及明示 -推理交际模式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着重强调语境在言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要理解话语就要找关联 ,要使话语具有关联性就得依赖语境。最后应用关联理论对语言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加快言语解码速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词《声声慢》极具中国文化意象,对其译文的批评从文学角度出发很难信服地解释文化意象的完整重构,而关联理论因其在认知和语用维度上的独厚优势可以对此加以验证,并能具体指出各译本在何处暗合最佳关联原则,何处再现文化意象方面仍稍有缺憾。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本质是一个跨文化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诗歌的翻译应是意美、音美、形美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唐诗人王建的《望夫石》是一首著名的新乐府,其译文的准确与否依赖于译者对作品产生的认知语境的把握和解释,译者应该用自然、贴切、语境效果对等的目标语形式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翻译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比较《望夫石》两种译文的得失,并探讨原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和辜正坤的诗歌鉴赏五标准为理据,对《红楼梦》卷头诗的荚译从含义纬度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分析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关联准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文章就小说中"会话含义"的理解与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译者要准确把握好关联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建构起与原文相似的语境.译者只有对原文的会话含义和关联度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翻译时根据读者接受的情况向他们传递出会话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其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此,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如果要取得最佳语境效果必须使得原作和译文达到最佳关联.通过介绍关联理论及其与翻译的关系,阐明了该理论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特别是"弱势暗含"对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白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集》的汉译本为语料,分析探讨该译本中的特殊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结合关联理论进行阐释,证明了关联理论对于英诗汉译这一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具有很好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求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应是一个以关联和顺应为手段,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在明示推理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在语境顺应中寻找最佳译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