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5,(12):24-24,25
就在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开始重视自主创新这一话题时,位居中国西部的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已经默默地在自主创新这条道路上探索了七年之久。尽管长安对于自主谈得少,但并不代表长安做得少。事实上,长安已经在国内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方面遥遥领先。目前长安汽车的自主开发能力已经达到S5级,仪次于底盘、发动机、外形等一切设计全部自主的S6级水平。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就自主创新的话题采访了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尹家绪。  相似文献   

2.
杨敏 《决策》2008,(9):10-12
《决策》: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对安徽的自主创新充分肯定、给予厚望,请问安徽在自主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亮点?王金山: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经济发展保持较快速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5年增长3%以上,形成了以奇瑞轿车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品牌创新,以合力叉车为代表的产品自主名牌创新,以马钢、海螺水泥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创新,以华东光电所为代表的军技民用创新,以中国科学院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战略前沿自主创新等自主创新模式,初步走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推动了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10,(11):131-131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和全球化现在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我觉得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女人,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就像一个女人的外貌和她的才华,如果一个企业既能自主创新,又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市场,那她就是才貌兼备。  相似文献   

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自1997年进入轿车生产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快速发展,资产总值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连续七年进人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1,(19):15-15
5月3日,广东省法制办透露,《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即将出台,这是国内第一个省份从立法的角度来促进自主创新的做法。《条例》规定,全省科研经费.应当占本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珠三角地区的相应比例则要达到2.5%以上.并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必须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根据2005年和2010年两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的分析得知,南昌市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正在增强,自主创新投入有所增加,自主创新产出有所改善。但是,不同规模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差异大,企业自主创新筹资困难且经费投入偏低,小型企业和内资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才短缺,企业间自主创新产出水平不平衡。因此,既需要政府努力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更需要企业积极发挥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郎咸平 《经理人》2007,(8):62-62
截至2006年10月,中国在工商部注册的动漫企业已达5473家,但实现盈利的不足5%。为什么中国的动漫企业不能赚钱呢?是中国的动漫画不够吸引人?故事不够创意?还是动画制作技术不好?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14,(2):94-95
中国企业年薪增长率连续3年放缓 2012年年底,中国企业对2013年加薪幅度的预期为93%,但实际上,2013年企业的平均加薪幅度仅为85%。中国企业的年薪酬增长率在2011年后已经连续三年放缓。  相似文献   

9.
面对危机,只有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受其影响才会更小,走出危机才会更快,由此危机之后的发展也才能更为迅速。在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出口、消费均衡发展的“和谐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小外向型企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自主创新是中小外向型企业战胜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剖析金融危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我国中小外向型企业应该如何来合理选择自主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河北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上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蒋玉石  康宇航 《管理学报》2012,9(12):1810-1818
中国本土企业研究院作为集团层面的研发机构,是大企业集团自主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研究发现,对于中国本土企业研究院,原始创新是其自主创新的主要实现方式;合作创新则是最佳资源组织形式;管理创新是其内部环境的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汽轮动力集团研究院的自主创新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本土企业研究院在探索自主创新战略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19-19
7月2日召开的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南京市委作出《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计划》,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0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相似文献   

13.
程果 《决策与信息》2011,(6):188-189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当前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契机,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带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应是目前政府经济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实际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07,(11):30-35
2007,谁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它们的创新能力如何得来?创新又为它们带来了什么?与优秀的外企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还有哪些问题?什么是自主创新的最佳路径?提示中国企业的创新难题破解未来的创新密码。  相似文献   

16.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能力的核心,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构建一种适合于我国本土的法律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欧盟进行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律规制现状,提出我国宜从科技进步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和财政税收法律制度等四个方面,健全和完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律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4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影响中国创业板企业业绩的因素,研究发现:现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不能单独影响企业绩效,通过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企业外部环境稳定时,通过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会提升企业绩效;反之会降低企业绩效。此外,研究还发现,自主创新过程控制能力是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转化为产出能力的关键。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自主创新能力等各变量的相互匹配程度的影响。以上研究结论既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保持创新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实践依据,又有利于本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体制的推进,我们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由于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受到外部关键技术封锁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企业普遍面临着低端锁定困局,创新能力不足以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均严重制约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选择自主创新策略是人类理性智慧的彰显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博弈选择。创新文化系统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策略的基本前提和软实力保障,是解决各种创新瓶颈问题的关节点与突破口。通过解构中华传统文化,吸取文化基因精髓,构建了创新文化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开放性、非线性、自组织的耗散结构系统,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行为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普适性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