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短信SMS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叶 《社会科学家》2005,(3):186-188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笔者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手机短信,在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手机短信产生的语言、社会文化等多重原因,指出了当前手机短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特征,认为手机短信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顺应了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是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现代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有三个特点,即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高调使用"火星文"和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分析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有张扬个性、从众心理、娱乐心理、减压心理和抗争心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状态,对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同时应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课等方式,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4.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各种成果及人类存在的意义。语言文化研究与符号学密不可分,二者的接缘和碰撞是一种趋势,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关注点,以两个模式化体系的同构性特征为参照,以广泛的对话为立场,以符号域的动态平衡观为依托,寻求符号学切入语言文化研究的契合点,进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语言文化研究,必然会使语言文化研究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相似文献   

5.
英源外来词的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英源外来词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价值,从英源外来词的发生、音译过程、使用群体等角度分析研究了英源外来词中存在的社会、心理活动以及社会文化信息等文化学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英源外来词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水平、语言禁忌与灵物崇拜等心理文化以及个人社会文化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语篇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语言体现形式,毫无疑问,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而连贯性又是评判语篇性的重要标准,本文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其进行动态的阐释,力图更完整、更深入地揭示语篇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法国符号学研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符号理论与应用方面都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成果.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菲伏尔从符号学的应用维度考察了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并对之进行了批判.他揭示出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符号学形态特征,这表现为元语言的突出性,语义学领域向信号的转变以及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的变化等方面.通过分析符号与消费意识形态、恐怖主义的复杂纠葛,列菲伏尔反思了从语言符号视角进行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英汉委婉语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喜芬 《中州学刊》2004,(4):137-139
委婉语源于社会禁忌,既有宗教性、阶级性,又有时代性,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国家、地域和时代所认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共同的语言现象,多种形式的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形态各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了解东西方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有益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但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的关系,即"所指"被理解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或对预先存在的概念的表达。然而,近年发现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充分证明: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础既非唯物反映论,亦非先验理性论;他所说的"所指"既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是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的表达。为此,索绪尔严格区分了"内在现象"与"外在现象",其中,"外在现象"指客观事物和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而"内在现象"才是其"所指"。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在语言符号之外或语言符号之前并不存在,它们是语言任意创造的,因而它们是同质的,都是"内在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0.
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英语中女性语言特点的探讨,揭示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