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近年来一直成为谈论争执的热点问题之一,无庸置疑,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内部人即企业的经理人员和普通职工控制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且呈日趋扩展之势。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理论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一、“内部人控制’的成因一种观点认为,造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所有权约束对  相似文献   

2.
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主流思路实质上是一种“外部人”模式 ,它忽视了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方面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 ,与“外部人”相比较 ,职工更有积极性和信息优势去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为了充分发挥职工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上的作用 ,应在国有企业实行职工持股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经济现象。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内部人控制”变得越来越明显。由于内部人掌握的剩余索取权与资本所有权没有统一,内部人通过寻租和侵占资产对所有者构成侵犯,导致企业资产收益率的下降,降低了经济效益。但从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内部人控制”较明显的企业效率并不低,国有资产增值也比一般企业多,这似乎是一个体论。国内理论界对此现象提出了三种观点。本文从博弈论出发,认为“内部人控制”也可导致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并非一个悖论,而是内部人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两权分离所引发的“内部人控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演进的必然结果。本文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对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治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现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重构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二是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益状况。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包括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解决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内部人控制”具有正负效应双重性的观点,论证了激励、监督尤其是两者的机制耦合对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振兴国企的重要性,探讨了国有企业激励与监督机制耦合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失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失控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 ,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 ,应着重加强法律监督、所有者监督、市场监督 ,并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当前国有企业存在产权界定不清、产权管理过程中的财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产权改革运行机制非市场化以及当前产权改革所面临的客观现实困难等主要问题。关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背景。  相似文献   

10.
内部人控制并不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所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转轨经济中,甚至是发 达国家,也自然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正确的选择应该是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内部人控制 加以控制,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难点及原因,怎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和矛盾.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于西方经济学所称的“代理人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方面政企不分,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部分厂长(经理)对企业拥有高度的控制权,即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前者是经营者缺位问题,是计划经济的痼疾;后者是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解决“内部人控制” 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原来主要被用来研究东欧和苏联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其含义是指,企业厂长(经理)(通常与职工共谋)获取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的部分。“内部人控制”有所谓的“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之分。“法律上”的“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13.
建立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机制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两权分离”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自主经营地位的逐步确立,内部人控制并由城产生的代理风险在国有企业中越来越常见。怎样才能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理论界不乏见仁见智的观点:有人主张年薪制,让经营者与委托人收益共享,激励相容;还有人认为应当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防范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应当建立一个系统的多维约束机制。i;一、充分竞争的代理人市场:最主要的约束机制“两权分离”下的经营者为什么会有机会主义行为?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这洋两点八一是代理人是利已主义者,在…  相似文献   

14.
“后行政人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行政人控制”是国有企业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形成的 ,它既不同于传统计划体制下“行政人控制”,又不同于“内部人控制”。而是指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中的经营者具有“经济人”和“行政人”的双面特性。因此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建构 ,既不能按照内部人控制治理结构进行 ,也不能完全按照正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 ,而必须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后行政人控制”的基本特征 ,进行相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诚信度低归根结底是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本文认为,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加大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有效地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我国对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有明确要求,但有重大立法缺憾。因此修改《证券法》和《公司法》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近代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人控制”是公司两权分离的必然产物,对“内部人”进行控制是保证公司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则是对“内部人”进行控制的必要手段。但是,公司制度于近代移植到中国后,这些正式的制度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内部人”的控制主要是借助传统手段完成的,究其原因,这是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不兼容带来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17.
内部人控制与国有资产信托周振华(南京大学经济系)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企业改革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股份制本身并不能消除国有企业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依靠传统的行政干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引入新的思路:企业改革并不仅仅是政府...  相似文献   

18.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学术界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当前我国国有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股权结构、公司组织结构、内部人控制与外部人控制、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其它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团队生产”理论,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也存在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穷庙富和尚”、“59岁现象”、过度在职消费等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求解“如何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减少国企高管的偷懒行为?”这一长期困扰政府的难题,并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最优解”——合理的产权安排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后体制异化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中州学刊》2003,(5):45-47
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改制后出现的两种体制异化类型 :“内部人控制”与“行政干预” ,揭示了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寄生的内在关系 ,研究了这两种体制变异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提出了把握并消除体制变异的重要意义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