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民群众第一主义”是把人民群众视为革命和建设的主人,并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忘我服务的政治理念。金正恩继承和发展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和金正日的“先军思想”,将“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确立为朝鲜的指导思想,并将其本质规定为“人民群众第一主义”。朝鲜指导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人民群众”,“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均源自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以民为天”思想。金正恩也遵照这一思想,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设定为国家目标,提出了“人民群众第一主义”,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巩固了以金正恩为核心的全党全社会的团结一心。近年来,朝鲜劳动党党章将“人民群众第一主义政治”规定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方式,此举表明,如同金正日时代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方式“先军政治”提升为“先军思想”,“人民群众第一主义”已经被提升为金正恩时代朝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这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强化了这一思想 ,他充分尊重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地位 ,强调人民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体 ,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安定团结的主体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这个问题上 ,邓小平首先从科学界定“人民”的内涵和外延开始 ,对“人民”做出了科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思想具有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品格,其“人民性”的创作审美张力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反映。“人民性”艺术创作的审美张力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孕育新的活力。从当代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性”艺术创作审美张力的基础,发展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是“人民性”艺术创作审美张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民性”艺术创作审美张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哲学的维度上,人民主体性思想表现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首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人民”应被辩证地理解为全体人民及一个个“现实的个人”。人民群众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理论的内容;人民群众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评价和审美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认识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物质资料的所有权和共享物质生产的成果来体现。人民主体性在任何一重维度的缺失,都将导致其流于“抽象的空洞”。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作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引导人们“先富”带“后富”、“先发展”带“后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途径;把倡导人们为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作出一定牺牲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人民主体观,深受中国悠久的民本思想的影响。其人民主体思想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应取得最大民主权,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围绕“人民利益”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加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为最高服务对象的最高层次的道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个代表”思想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道德地位、实践过程作了根本的指导和重要的发挥,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逻辑理路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健康的论述是其理论基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健康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其历史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康智慧是其文化基因,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发展是其现实基础。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全方位”“全周期”“公平可及”3个维度对新时代“人民健康”进行了深度阐释。从实践路径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实践导向,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治理效能。从时代价值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助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进程,并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论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毛泽东伦理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标心,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是毛泽东论理思想的核心。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政治宗旨在道德观上的反映;第二、它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最高表达;第三、它是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高度概括。毛泽东同志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促使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克服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于加强党风度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 证发展观的系统构思。这种构思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完善市场为取向,以 “两个文明”为重点,以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为动力与保证,以世界融合为视野,以开放格局为潮流,以和 合社会力量为取向,以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为大局,从诸多方面展开。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 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这一辩证发展观的时代演进。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稳步前进,健康发展,“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做法,真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要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新路子,这是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几十年的经验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以速度为核心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考虑一切经济问题。这一重大的战略转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它使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呈现出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时并进互相推动的趋势;它使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一种新方式——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新范畴。分析这几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一个核心范畴。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举措,从而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民生为本位的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民生思想为文化根基,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经验为思想基础,借鉴西方大国民生经验教训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底蕴。人民当家作主的民生政治理论、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经济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文化理论、和谐稳定的民生社会理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生态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基于“民生”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民生思想进行理论阐释,研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根基、把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样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并且通过他们去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思想保证,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中,人民群众无疑具有极崇高的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是出于这种“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毛泽东一直把“一切以人民为重”、“一切为了谋求人民幸福”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思及各种行动,也是同这种思想密切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其人民群众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1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毛泽东从其人民群众观出发,提出有三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第一,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前提。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这里.他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邓小平文化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发展科技和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其主要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融科学性、整体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思想体系,推进这一思想体系的学理性研究,揭示其结构体系与发展方式,对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完整严谨的“原点—原则—原理”的学理性结构。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民性”是这一思想的“原点”,围绕人民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原则”,在“原点”“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原理”体系。结合时代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0.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人民为本,实践至上”观念的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这一科学理论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必须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与增强政府经济实力的统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统一;坚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