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纵向的角度简要回顾了语言研究的主要阶段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指出语言研究中存在的精确化趋势。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精确化所存在的缺陷。最后 ,对精确化趋势产生的动因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模糊论是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法律中的模糊性除了表现在法律规范本身的模糊性之外,还体现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模糊性。法律规范自身存在的模糊性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的抽象性、法律规范涵义的模糊性、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立法技术上的不规范性等;案件事实认定中的模糊性不仅表现在证据形式和证明环节中,而且表现在对案件事实法律性质的确认上。认识法律中的模糊性对于充分发挥模糊性在法律中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变和复杂的,其复杂性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表现为游移不定和模糊不清的特性。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十分普遍,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的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对某些英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说明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也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但我们同时强调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绝不是对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否认。相反,两者之间互为补充,不可分割。既重视对语言精确性的研究,又不忽视语言的模糊性,才能完整地把握语言变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模糊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思维在认识的辩证活动中具有特殊地位。模糊性思维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通常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与数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达的准确性,具有严格的界限与确定性.但另一方面数词语义本身具有模糊性,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从中西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英汉数词的语义模糊性,并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语用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这是由语言的客观属性及其本身表达功能上的不完备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为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的模糊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和语言的精确性一样,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还可能互相渗透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试论意象凝成过程中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构思容易表达难”的原因之一是意象凝成过程中的模糊性。事物模糊性是形成模糊思维的原由。模糊性产生于运动发展的中介区,思维运动中的体验、分析和综合都存在着模糊性。模糊性与准确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正是习语使用的广泛性使得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得以凸显。本文从语言的模糊性视角浅析习语,旨在全面的了解习语文化,从而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提高英语习语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时双语教学与国际上通常的双语教学三种模式不同,具有自身的规范性,但是在开设的课程、双语结合的模式、考核的标准上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解决这些模糊性是促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从探索走向规范的关键。本文认为。我国高校目前的双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利用外语直接了解他国专业理论为目的,合理选用教材、分配中外文讲授比重和制定鼓励性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模糊论、契约论、社会经济环境、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会计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从加强模糊会计理论研究、完善会计准则、重视充分披露原则、强化模糊概念和模糊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会计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这对于我国加强会计模糊研究、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竞争焦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但"高效"促使城市的模样过分"程式化"、"模式化",单调直白、紧张浅露的环境景观到处充斥。悦目之余的赏心才能满足当代人的思辨多义的审美需求。文章探究模糊性思维特征和感知在环境艺术中的体现,以期为创造出满足公众最大弹性需求的环境作出基础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挖掘译语中的模糊语言涵盖原文的丰富内涵,跨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尽可能减少原语的失真,实现翻译功能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不要一味的求“信”,应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人物在其一生的发展变化中,从此性态发展变化到彼性态,从“此样”发展变化到“彼样”,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过渡模糊,性态、类属“亦此亦彼”,思想、意识、心理、性格均呈现出极大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算术化认为,自然数系统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自然语言最明显的共性在于语义背后的整个意义系统。自然数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对比研究表明:精确性只存在于一个静态的封闭系统中,是相对的,模糊性是语言充当人类认知参照点的结果,是绝对的,其只有放在某个认知场才有意义;精确性和模糊性都来源于认知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其辩证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的历史性、无限性决定了人类只能够用离散来把握连续,用有限去追求无限。  相似文献   

17.
史料具有过去性、主观性、有限性、残缺性等特征,在其中同时亦存在模糊性.模糊性是指事物性态和类属的不确定性,即是指事物在性态和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亦即中介过渡性.用模糊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史料中介的特征及其模糊性,对进一步研究历史思维和历史认识的模糊性、历史和历史人物研究与评价中的模糊性等问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但语义的模糊性是相对而言的,它与精确性之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在一定条件下(如在组合中)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从语义角度对转化的深层次原因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学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发展个性、建设精神家园 ,及培养语感等方面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教学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模糊学理论对文学教学基本启示 ,是接受美学对文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是误读理论对文学教学的特别启示 ,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文学教学的当代启示。文学教学的模糊性与文学教学的精确性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模糊性使翻译学科呈现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突显了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学科界限不清,翻译思想复杂,翻译理论范式多变,语言本身具有模糊特性以及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不在场等方面。通过分析认清翻译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