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耦合”概念为基础,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耦合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上述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可以通过区域人地系统调控来实现。本文进一步指出,在区域人地系统中,区域经济子系统处于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焦点,因而是系统调控的重点。本文讨论了区域经济子系统与区域资源子系统、区域环境子系统之间耦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系统理论角度出发 ,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 ,分析了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以此把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演变方向和发展过程 ,并对其进行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黄贤金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12-12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交替进化的历史。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人们从改造自然、发展经济中取得了辉煌业绩 ,与此同时 ,当今人类也不得不面对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当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果。通过审视人类发展的历程 ,当今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籍此 ,传统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冯年华同志从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发展新阶段的视角 ,在剖析人类发展、人地关系机理的基础上 ,借鉴和发展传统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容与组成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农业生产系统运行效率保持有效外,其他四个子系统的运行都偏出了有效状态,因此应发展节水农业,增加科技、教育、财政等投资力度,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协调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系统协调原理,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内涵、系统组成和作用机理,研究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诸子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证,其结果是可信的。最后提出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可持续发展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从宏观评论与微观分析相渗透的层面初步分析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机理: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其物质形态基础;城市与区域一体化是其支撑条件;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其核心所在;文化继承与创新是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区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人本位的实现形式和方向;以人为本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归宿和目的;以人为本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形态,社会资本深刻影响着区域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表现为利益机制、创新机制、学习机制、控制机制.社会资本对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合作网络与信任、文化、规制、创新等来实现区域创新网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符礼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在论述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的基础上 ,阐明了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1)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 )依靠科技进步 ,走集约型区域经济增长之路 ;3)遵循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 ,维护、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区域发展的系统分析 ,提出了一整套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建立了综合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数量模型。最后以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昆山市为案例 ,对该市 1988— 1998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性测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建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9-12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逆性成为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根源,因此,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适度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分析认为,区域物流系统既有自然地理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是一个综合社会、经济和自然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的典型耗散结构特征;构建了Logistic生长曲线的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模型,并将区域物流系统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的运行与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具有问题研究、政策研究和结构分析三大功能。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专用的 DYNAMO语言实现模拟运算。模型中的参数有常数值、表函数和初始值等。模型有效性检验主要有结构适应性、行为适应性、模型行为与实际系统一致性的测试。灵敏性分析包括数值灵敏性、行为灵敏性和政策灵敏性三种 相似文献
14.
在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科学内涵和本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 2 1世纪地理科学应将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 ,并提出了地理科学面对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作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陈景森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73-182
“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的双重利好,但“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的脆弱性会严重制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美丽环境建设。因此需要厘清引发“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出现脆弱性的逻辑起点,深度剖析其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的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性。结合“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系统反馈模式,可以发现成本效益机理、供需竞争机理、环保导向机理以及自组织机理是引发“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产生脆弱性的重要机理。成本效益机理的根源性决定是否进行“城市矿产”资源回收的行动策略,供需竞争机理凸显市场化作用,环保导向机理强调绿色生产的隐性价值,自组织机理是制度、市场、社会和技术的综合作用结果。对“城市矿产”循环运行系统的脆弱性机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循环运行系统的脆弱性,同时有利于深化和丰富脆弱性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33-35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阐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区域市场是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区域市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扩张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利用其集聚优势,通过产权与产业两条路径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利用市场竞争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区域要素市场、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体系的建立,从而推动年口促进区域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杨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2-113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探讨区域教育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从实际出发,抓好典型,实现知识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其演化是各个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物流复杂系统的组成和自组织运行特性,并以生物种群和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相似性为基础,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生态位理论探讨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阶段,同时根据各阶段演化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方程,从而为区域物流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路线的研究,是联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现实的纽带。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度量方法和评价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系统学研究角度,探讨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并结合研究结论对中国三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进行了示例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