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2.
释义,无论词典的释义,还是专书注释、语文教学中的释义,都应当解释词义。但是在已经出版的汉语词典中,却可以看到不是解释词义的释义。例如,《辞海》和《辞源》对“燎”这个词的释义: 燎,炙也,谓炙衣使乾也。《后汉书》:“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旁空舍。……对灶燎衣。”——《辞源》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权威的大型历史语文词典 ,在语词书证溯源等方面比同类辞书多有改进。历史语文词典要求语词溯源和例证准确可靠。《汉语大词典》对于明代以来产生和使用的溯源例证仍有未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原型范畴观的指导下,使用释义因子理论,对比《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和《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共有心理动词义位的释义内容,发现这两部词典都比较重视义核,而且客体因子比主体因子的凸显度更高,程度因子在释义中的作用突出。在此基础上,对以上两部词典中的“希望类”心理动词义位加以封闭研究,发现它们在释义上呈现如下特点:从释义因子类型的选择来看,普遍重视义核,但对某些附属因子的关注度存在差异;在释义配例上,两部词典基本贯彻了“同场同模式”的理念,但《牛津中阶》对附属因子的选择要比《学汉语》更有针对性,对学习者来说词义区分度更高;从同义词群内部核心成员的释义精细度来看,发现以上两部词典中充当义核的词往往是典型群内部词价最高者,其释义精细度也更高。最后,建构了心理动词的宏观释义模式,提出释义因子理论在词典释义、多义词义项划分以及易混淆词辨析等五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桥词典》是一部非常富有象征意蕴的小说 ,它对人与社会、人与文化、语言与存在等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通过“词”与“词典”两个意象来类比 ,一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 ,但同时又是社会生活 (词典 )中的一个“词” ;另一方面 ,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词典” ,而同时又是个人人生这部“词典”中的一个词。“词”与“词典”的本体是共同的 ,即语言。人类生活于语言之中 ,这是人类的一个重大特征 ,以至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语言”当做存在本身。而语言的多义性与理解的多元性往往成为人类冲突的根源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方向。但语言和存在终究根本上是两回事。“社会生活”是指现在 ,“历史”是指“过去的生活” ,同样 ,人们所谓的“历史” ,也不过是一种语言 ,而非存在。  相似文献   

6.
双语词典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起重要桥梁作用的一种工具书。《现代汉英词典》就是一部可以满足广大学习英语和使用的读者需要的中型词典 ,它在英语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从词条、释义、例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简要说明该词典特点及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评《引用语词典》汪耀楠朱祖延教授在今年出版了《引用语词典》,是他在辞书编纂事业中的又一贡献。最早提出“引用语词典”的名目是吕叔湘先生。在《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上,昌先生撰文,建议编一部引用语词典。他随意举出一些大家习用的例子,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相似文献   

8.
《辞源》《辞海》注音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辞源》指由1979年至1983年陆续出版的四册修订本,《辞海》指1979年版。这两部词典都是作者随时需要请教的“老师”。由于经常使用,发现其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先把平日翻阅时碰到的一些有问题的注音提出来讨论,希望对这两部重要词典的修订工作多少能起一些作用。无论是《辞源》还是《辞海》,作者翻阅所及的都只是全书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本文指出的问题,完全是举例性质的。作者水平有限,恐怕会有以不误为误之处,请识者指正。下面把单字注音跟词条注音分开来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例子,旣可以看作单字注音的问题,也可以看作词条注音的问题。我们主要根据讨论的方便来归类。文中引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词典》、《汉语词典》、《国音字典》、《康熙字典》时,简称“新华”、“现代”、“中文”、“汉语”、“国音”、“康熙”。  相似文献   

9.
评《英语成语双解词典》的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例证在英语成语词典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出发 ,论述了《英语成语双解词典》例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指出由于英语成语的特殊性 ,例证在英语成语词典中的功能与例证的选择和一般的语文词典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谈“飘渺”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二期上《注意消灭错别字》一文,列举的是一些常用词语,提出应消灭的是一些容易写错写别的字,这无疑对教和学都是大有帮助的。但是,该文举出“飘缈”一词时注明“缈”如果写作“渺”,就是一个错别字。这是不确的。“飘缈”可以写作“飘渺”。 查近年出版的几种汉语辞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典》《新华字典》等,都收有“飘渺”一词,作为“飘眇”或“飘缈”的又一种写法。 “飘渺”一词有不同的书写形体。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就有如下一些写法:“飘渺、飘眇、飘邈、飘缈、缥缈、缥眇、缥渺、膘渺、漂渺”。各种写法都可以在文籍中找到例证,如: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校文科教材。一九八一年修订之后,更臻完善。笔者在教学中受益非浅。但对文选中有些注释仍存疑义,现试陈愚见如下: 一、“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文选》(指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文选,下同)注:辅,面颊。车,牙床骨。(第一册17页) [解]:此注是根据西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注解,辅为面颊,是以辅为酺,故“辅车相依”译成“面颊与牙床骨互相依存”。此句“辅”非“酺”之假借,“辅”即车轮外的两条直木,帮助车承受压力。用的正是“辅”的本义。例如:  相似文献   

12.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结合作者参与编写《最新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和编译《牛津英汉双解词典》(译文版)的体会,探讨了英汉双语词典编纂中例证的选配和翻译问题,认为词典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接受与肯定,而例证的选配与翻译则是词典积极性、实用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牛津短语动词词典》(英汉双解版)以方便学习者使用为宗旨,其宏观结构以及微观结构有其特色,同时在释义、例证翻译和例证设置方面也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汉儿”、“斜红”、“鸟外”、“秦楼”等12个词语的训释问题做了纠谬及拾遗补缺的工 作,以弥补词典在溯源、释义、例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现有辞书的成果,应当吸取;其漏误处也必须补正。兹从“释”字所领词目,举三例简述如下: 释憾现有辞书的释文与例证,几乎全同。旧《辞源》:“谓心有所怨恨,因事以消释之也。”旧《辞海》:“谓消释雠恨也。”《辞海》未定稿:“消除仇恨。”《汉语词典》:“谓解去心中之怨恨。”所引书例,皆为《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中文大辞典》释为:“消释怨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收“幺蛾子”一词,薛克谬、刘晓颖考其本字为“天俄”,但难以得到文献例证的支持。经过进一步考订本文认为,“幺蛾子”本字为“妖讹”,本义指“谬误怪乱”。  相似文献   

18.
词书编篡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一部字词典,特别是大型字词典,出现某些失误在所难免,但这些失误若不加纠正,就会影响字词典的质量,贻害读者。本文仅以几部常见的大型语文词典(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等)在释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为例,谈谈对词书释义的一些粗浅看法,供编词典和用词典者参考。文中所引材料,多是在编写《汉语大字典》过程中随手摘录的,现稍加归纳。列为八个方面,分述如下。一、要善于归纳旧注,提炼词义,切忌望文生义什么是望文生义?就是为了讲通个别文句而对词义加以随意解释。这种随意解释得不到公认,不能成为词的固定意义。旧词书望文生义的毛病往往因袭旧时的注疏而产生。《中华大字典》(以下简称《中华》)给“從”字立了一个义项:“牵”。引《淮南子、汜论训》:“禽兽可羁而從也?辈⒁哂兆?“從,犹牵也。”把高诱的解释代入原文、这句话可译为“禽兽可以戴上笼头牵着走”,这是很通顺的,但假如把“從”解释为“拉”、“拖”、“带”、  相似文献   

19.
美国西部经典片《关山飞渡》片头有一句画外介绍;“此片脱胎于《羊脂球》影响而写成。”这里,我们主要不是以历史——传记的角度去研究《关山飞渡》的作者如何接受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的影响,而是借鉴形式主义批评的方法,直接进入《关山飞渡》和《羊脂球》的本文,通过寻找意义标志来探索两部作品的异同。从而作为一个例证,说明电影这种综合艺术如何借鉴文学的结构,文学的典型,以及文学的描写和叙述,再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白石滩》)起首两句写景,“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后两句写浣纱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明月,清泉,白石,绿蒲,更有“家住水东西”的浣纱女,寥寥数语,浑然而成一幅似浓还淡,宁静幽远的月下浣纱图。反复吟咏,给人以清淡无争,宁静闲适的意境。可见其艺术空间是何等的广阔。《白》是《辋川集》中的一首。辋川十年,由于王维怀着对李林甫黑暗政治的不满,终日畅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