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德坤 《理论界》2009,(7):91-93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无疑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乃至社会主义性质.而"民生"恰恰成为了近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的亮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并阐述它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关系和重大意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基本涵义有二 :一为民生是历史的重心 ,表明孙中山对社会历史内容和基本结构的见解 ,突出了历史主体的人 ;二为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 ,表明孙中山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动力的认识。他认为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一是民生 ,二是“人类求生存” ,三是“民生主义”。民生史观的实质是多元动力的主体进化史观。本文认为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实践史观 ,并以此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历史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且与其政治观分不开。宋庆龄的历史观与她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特别是对其民生主义的认识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宋庆龄历史观中的三个关节问题——对唯物史观、民生史观的认识与对孔子懦学的批判进行讨论,从中可以对宋庆龄历史观有一个概貌认识。  相似文献   

4.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思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民生史观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于民生史观的思想渊源几乎被完全忽视了.本文比照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不难看出,孙中山民生史观是在总结、升华西方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就是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理论界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与性质归属的探讨 ,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三种代表性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 ,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决定了其形而下的三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在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共同富裕等方面与我党民生观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孙中山的唯心主义民生史观、对贫富的不同认识、实现民生的方式、实现民生的动力等不可克服的缺陷,使其民生思想只是一个美好蓝图,而不能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实现真正的民生。  相似文献   

7.
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和性质归属是国民党理论界探讨三民主义本体问题的第二个层面 ,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三种代表性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 ,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决定了其形而下的三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唯物史现和革命史观间成了毛泽东历史观的两大基本特征:前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或发展;后者是前者的一些原理在毛泽东历史研究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表现。革命史观的某些局限性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与唯物史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张旭  王丰华 《中文信息》2013,(9):165-165
毛泽东民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来源,它既有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扬弃,又有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来自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元史观,还是多元史观?──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释义王振林吉林大学哲学系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是有主体的主体运动过程,抑或是无主体的客观运动过程?是经济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一元史观,抑或是经济、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因素之间复杂的、不平衡发展的多...  相似文献   

11.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以来,树立新时代正确党史观在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正确党史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此为理论基础,包括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上的一切人物与事件,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建党百年,只有深入把握新时代正确党史观的内涵,才能更好延续党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为此,必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并将其贯彻进高校思政教育过程并作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谁创造了社会历史。凡断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社会物质活动自身创造的称物质创史观,亦可称唯物史观;凡断定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称实践创史观,亦可称实践史观。那么,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物质创史观还是实践创史观? 我们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出物质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一种曲解,马克思的新历史观不是解释社会历史的本原和本体的唯物主义哲学,而是关于个  相似文献   

14.
欧洲社会历史观的阶段划分,是欧洲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笔者以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的回答为尺度,把欧洲社会历史观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即英雄史观、神本史观、人本史观、主观理性史观、客观理性史观和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观是目前贡斯当思想研究中极少论及的问题。贡斯当政治著作中反映出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恩、探索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一种复杂的循环史观。  相似文献   

16.
抗战中国共两党实行三民主义之比较周利生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经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两党从联合走向分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  相似文献   

17.
严敏 《理论界》2009,(2):134-135
朱熹的历史观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历史观主要包括:天理史观或道统史观、历史循环论和强烈的正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术为意识形态所用、为官方文化政策提供学理支持的努力。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窥见特殊政治形态下的学风与士风。  相似文献   

19.
重议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照 《学术研究》2002,2(1):91-98
“民生”是一个以社会经济为本义的词语 ,其基本内核是经济的、物质性的。但在外延上又有较大的包容性。民生史观的重要特点是借“民生”这个通俗常用的旧词论述社会经济问题 ,言近旨远 ,较少书斋味。民生史观是民生主义纲领的哲学基础 ,民生主义是民生史观的政策性、工具性、功能性的层面。时至今日 ,重议民生史观 ,固应看到它与“马克思之法”的根本差异 ,更应切实地辨析其与“马克思之意”的同一性 ,凸显其在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国利 《江淮论坛》2012,(2):97-104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文化是道德文明和王道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和霸道文化,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