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关于母亲“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二、关于“五四”“我常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不幸福!” 我把这话甩出去的时候,正走在操场上,同桌那句“唉,你真幸福啊!”的“啊”字还没吐出来,被我这一句顶在了嘴里,仿佛化成了石块,噎住了声音。她用那双不大但很美的眼睛瞪了我一下,说“疯子,绝对。”转身很有些不平地离开,好像我不再是她平时要好的朋友,而是一只让人生厌的苍蝇。  相似文献   

3.
“记忆”在林白“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她把“回望”作为写作的“基本姿势”,认同记忆的“个人性”特征,背离集体记忆中的时间经验和叙事传统,用边缘性的书写重构时间与历史,这种艺术特质集中地展示于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该作品显示了个人记忆之颠覆与虚构的能量,表达了对时间形式与意义的性别感悟。细读《一个人的战争》,可以从“记忆”与“时间”的角度去探寻成就林白的“个人化写作”或“女性小说”的艺术隐秘。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09,(15):5-8
职业教育希望无限 又到新学期。这个“新”字,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意味着将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是确立目标和播种希望的起点。在新学期生活即将开始时,我要向所有职业院校的学生透露一个信息: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6.
碌碌 《社区》2013,(3):31-31
最近,李女士想买套房。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她终于看中了一个项目。她在这个楼盘的施工现场进行了一番考察,并在工地围挡上看到印着大大的物业顾问公司的名字,这是一家业界颇为知名的公司。她心里高兴了好一阵。乍一听,“物业顾问公司”与‘物业公司”似乎是指同一公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虽然只差两个字,但这里区别很大。物业顾问公司是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  相似文献   

7.
这一个故事的发生.纯属偶然。那一个傍晚的“夕会”时间里.围绕“该如何写作”和“该怎样学会‘用事实来说话’”两个话题.我和孩子们正谈得兴起的时候.有人敲窗户。打开门一问.原来是胡天赐的奶奶。再一细问.原来她是来给自己的孙子送雨伞。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经下起了雨,而且还是瓢泼大雨。于是,我示意,  相似文献   

8.
阿逊 《今日南国》2005,(23):75-75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好友硬要请我去“相思鸟”休闲城潇洒。给我洗脚的女孩突然说:“先生,你要少抽点烟。”她从我的咳嗽声判断出我是个烟鬼。我叹息成天写东西,不烧那玩意儿没灵感。她立马给我一个治咳嗽的偏方:用开水泡一碗绿茶,把茶水冲进炖盅里,打入两个鸡蛋(不要把蛋黄打散),切几片老姜连同几块冰糖放进炖盅中,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送来的会议纪要和提出的几个问题已经看到了。准备分三个问题谈:作文,学作文和教作文。我这里用“作文”而不用“写作”这个说法,为什么?“写作”一般指文学创作这一方面,是作文已没问题了,再提高一步。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把文章写好,主要不在于创作。所以用作文两个字来代替。  相似文献   

10.
一、本法缘起汉字檢字法一向是中國学術界存在的难題,這個問題沒有解决,字典索引都難於編製。近代學者們雖曾對這個問題下過功夫,却還未得到滿圆的解决。本法也是向這方面努力的。1934年我為了要編製歷史論文索引,找不出一個較好的索引制度,於是下了决心,要自己摸索一個新的制度,來編製字典和索引。本法便是摸索的一个结果。1936年我開始作字段的研究,當時我把中國字形分為三類,卽整寫形如“千古”二字是,直寫形如“萬歲”二字是,横写形如“江河”二字是;又把中國字的筆形分為十類,然后把字形配合筆形分為三十類,包括所有的漢字,邢便是“認字用形,排字用筆”的形類法。1943年我把三類字形改為百个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4日,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Carol Hutchinson在学校中接受笔者专访。 “我有两个硕士学位,我大女儿也有两个,除此外她还即将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来自英国的“天才妈妈”Carol Hutchl RSOD,2012年8月刚到成都工作,担任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说她是“天才妈妈”,是因为她的大女儿Simone在9岁的时候,智商就达到了145。在教育自己女儿的同时,Carol还从事了教育工作数十年,现在她来到中国,希望把她的经验带给成都的年轻父母们。  相似文献   

12.
魏俊青  杨兆强 《新天地》2011,(10):129-129
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育教学中,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我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中,做到了“五字”原则:诚、爱、严、宽、实。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哲学     
母亲87岁了。她没有读过书,在上万个汉字中,她只认识一个字,就是她的姓氏“丁”字。这样的一个老人,她的一生,却是一部哲学大书,她用她朴素的人生哲学,养育着一群儿孙。 “没有爬不过的山”,在命运不济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鼓励我们。她一生坎坷,从小失去父母,把弟妹拉扯成人后才成了家,生育了13个儿女,有8个先后病逝,其中两个正当中年时撒手人间,还留下了妻子儿女。反右时我三哥失言被送去改造,  相似文献   

14.
三毛形象意蕴探寻李红叶有谁来临这寂寞的路程这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倾诉如花开且纷纷落——笔者题记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攻“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  相似文献   

15.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16.
宋涵 《今日南国》2014,(11):41-41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位美国女孩拼读汉语词组“Lu-jie-ge—di”。询问之下方知她误把“世界各地”读成了“Lu—jie—ge—di。”我帮她纠了音,可过了一会儿她又把“世”念成了“Lu”。於是我问她为什么老把“世”念成“mu”,她的回答让我好笑,却也让我深思。她说她一看到“世”字,就联想到英语字母L与U的组合。她的话不禁让我恍然大悟:中国人学英语不也时时受到汉语根深蒂固的干扰么?误将“红茶”说成“red tea”,误把“She ate her words”译成“她食言了”的英语学习者何止万千? 深思之余,我想到了写一篇从纯汉语角度论英语短长的文章,以正话反说的方式“笑谈英语怪异”,相信它会对广大英语初学者克服母语干拢有所裨益。 本文原系英语讲座稿,曾在宁德师专英语系、宁德职专等系校作过宣讲。现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改写成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8.
残雪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她本人并未刻意追求。残雪认为只有彻底的个性写作才能把女性主义文学进行到底,因而,她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幽暗隐晦的灵魂深处。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天堂里的对话》虽然展现出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温暖明亮的色调,但其人物内心也存在着焦虑与不安。小说完全建立在内心世界的剖析上,“我”和“你”可以说是一个人分裂出的两个灵魂,由此产生出“理性与欲望”“屋外与屋内”“等待与追寻”的分裂心理,从中可以折射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自我价值的探寻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可乐餐厅     
羊圆周率常迟到老师:你为什么迟到?小明:我……吃饭晚了。老师:饭碗很脆,要嚼那么久吗?查字典小京查字典,他想查一个“由”字,查了半天查了个“田”字。小京火了:为什么缩着个头不敢出来!”不一会,他翻到一个“甲”字,原来你是怕我,不敢露头把尾巴伸出来了!”忽然,他又看到一个“申”字,小京拍手大笑:哈哈!现在头尾都出来了。”不得了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个学生在一篇不到200字的短文中竟用了18个“了”。教书先生觉得“了”字用得太多了,于是提笔在作文本上批到:该用“了”,你用“了”;不该用“了”,你还是用“了”…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5):8-8
一只野兔,颇受欢迎。所有的动物都说是她的朋友。一天,野兔听说一群猎狗来了,就想让朋友们帮她逃过这一劫。她首先找到了马。让马把她驮走。可是马不愿意帮忙,说他还要为主人做很多重要的活儿。马还说他相信其他的朋友肯定会帮忙的。野兔只有去找公牛,想让公牛用犄角把猎狗赶跑。公牛说:“非常抱歉。我和一位女士已经约好了。不过,我相信我们的朋友山羊肯定会帮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