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上世纪"新文学"兴起以来,今人写的古体诗词就被逐渐排挤在文学殿堂之外了。这既是文学观念上的认同问题,也与古体诗词的创作现状不无关系。要改变古体诗词这种受冷落的命运,关键是古体诗词要能证明自己也能像当今流行的其他文学样式包括新诗一样,用今天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时代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活力与魅力。而蔡世平的词,提供了一个词体复活的成功样本。其词用当今鲜活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时代精神,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发挥出词体特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诗词新颖性浅谈谭锦华“旧瓶装新酒”,是当代人们对利用近体诗格律创作具有新内容的诗词的形象概括,强调的是一个“新”字。新时期诗词的艺术魅力,产生于它的新颖性、真实性、诚挚性和蕴藉性。创作中华诗词,具有这“四性”,则可获取读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感...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袁枚的文学理论,学界对袁枚文学创作的研究尚嫌不足。袁枚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是我们全面认识袁枚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宝大教授的"拟陶新古体诗",以他的《恬静的山村》和《奔腾的碧溪》两本诗集而证明了他的实绩.但我通读两部诗集之后却觉得他创作的"新古体诗"是意境新颖、气势掠人的,与陶渊明描摹隐居生活反映无奈心态的五言古风诗大两样!所以不必用"拟陶"这顶帽子来罩它,"新古体诗"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5.
南宋文人王质一向以第二个苏轼自诩,其词学观也步趋苏轼,倡导诗词一体,打破诗词界限,主张以词纪实。在创作实践中,王质亦如苏轼,以诗为词,用词抒发个人怀抱和人生体验,情感真切动人。就艺术而论,王质的中长调甚类其古体诗,令词则神似其律绝;且与其律诗一样,王质填词喜用叠词,这既是其研习《诗经》的结果,也印证了其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6.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陈元胜(广东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诗歌作品都是相对格律体(近体)而言的古体诗.唐代以降,古体诗创作不曾断流,直至新文学冲垮文言文的一统天下,新诗登上诗坛。古体...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清代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的时代”①。一时间,词坛上的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无论是词的创作队伍,还是词的创作流派;无论是词作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还是词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较之宋词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近代词在整个清代词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代词的创作、研究中,近代各词派的贡献尤大,且过去于此注意不够,故下面特就近代几个主要而又有影响的词派,作些简略的介绍。浙西词派:亦称“浙派…  相似文献   

8.
试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创作诗词,始于1901年,终于1976年,一生赋诗填词大约118首,现存诗59首,词36首。毛诗词创作史分前期(1901年至1949年9月)和后期(1949年10月至1976年)。在这个分期基础上,再细分为六个更具体的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7年,十年“文革”时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历史的特点是:前期重点攻“词”,后期侧重攻“诗”;诗人政治处境决定其诗词创作兴趣浓淡,其一生政治上的两次探索带来诗词创作上的两次高潮,其一生政治活动上的两次高潮又同时使其诗词创作转入低潮;两次创作高潮在毛泽东诗词创作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没有它们,就没有大诗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是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古体诗发展而来的,它在南朝后期出现了雏形,到了唐代,经过宋之问、沈俭期的总结,最后完成了定型。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从古体诗向律诗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特点,但极少从语言结构这个角度来谈律诗对古诗的发展。我们所说的语言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与词是如何构成句子的;二是句与句是如何构成篇章的。下面我们试就这两个方面来看看从古体诗到律诗在识言结构上是怎样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6,(2)
在白话文学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现代,古体诗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作者与读者,这种诗体或被称为"旧体诗",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古体诗"。它是在文学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古典诗歌中蜕生出来的既异于白话诗,也不同于古体诗的新诗体。诗界革命之"新学诗"、"新派诗"、"新体诗"分别从传统学术层面、表现事物与语言层面、审美层面对古典诗歌进行解构;而南社诗歌则是古体诗歌转型过程中的又一次调整,其表现为有选择地整合传统与西学,确立诗歌的现实针对性与功利性,使古体诗在古雅表象下实现气质上的平民化。民国以后随着新学制的确立与普及,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死文学"的恶谥,使古体诗处境维艰,但经过文人学者、政要、以及其他古体诗爱好者的坚持,古体诗蜕生为一种新诗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外来语入诗的创作现象,古已有之。及至近代,随着中外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不少诗人将英语音译词和日语汉字词植入旧体诗中,并往往采取自注形式加以解释。近代中国外来语入诗现象主要集中于以竹枝词为代表的古体诗,岭南和上海是其最活跃的创作地域。就跨文化视角而言,外来语入诗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它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文化,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观念诞生,而且拓展了诗歌题材,具有建构异国形象的功能;同时促进了中国诗歌从旧到新的变化,对新诗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宋末年俗词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末年社会上层的纵情声色及世风的变化为俗词的创作兴盛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北宋末年俗词创作的作家队伍非常广泛,俗词创作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俗词创作的表达方式已不同于柳词,而时常以多种戏谑方式掺杂在一起而获得审美效果。其中有不少低级庸俗之作,亦有部分作品自觉承继了“谈言微中”的传统,轻松诙谐之中寓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13.
邓心强 《船山学刊》2012,(4):176-180
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的勃兴,“苏轼在徐州”研究日趋受到重视。近三十年来主要集中研究其在徐政治功绩、文化遗迹、诗文创作与交友唱和四个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着如下问题:挖掘其政治、经济、人道思想不够;书、画创作论析较少;其在徐诗、词、文梳理范围还需扩大;研究方式和视野亦有待改善等。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撰有《异彩纷呈的近代词派》一文(见本刊1996年第3期),对近代各词派的发展概况和创作成就作过简要介绍。其实,近代还有一批不隶属于任何词派而自成一家的杰出词人,他们以各自词的创作实绩,为近代乃至整个清代词的“中兴光大”增添了光彩。美自珍是近代首开风气的杰出思想家和诗人,也是杰出的词人。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他一生仕途不得意,晚年愤而辞官,南归故里,以授徒为生。然其人才华横溢,精工诗、词、文。其词在远承苏辛、周秦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熔铸新…  相似文献   

15.
词以其体制的特点而导致其创作具有特殊性。宋人“以诗为词”当确解为以宋诗为词,即将宋诗的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特点加予词之一体,具体表现为词中的议论、用事、脱化等方面。尽管如此,词在这些方面仍然适应了词的体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周冲 《南方论刊》2010,(11):93-95
近代和制汉字词(新漠捂)因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而广受关注,传统研究多从近代和制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系出发进行词源的考证,在解释和制汉字词的生成机制方面有所不足;近代和制汉字词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符合转喻、隐喻、类推等一般的认知模式;可根据隐喻、转喻、类推等形成方式对和制汉字词进行新的分类;从认知的视角对和制汉字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宋词坛雅俗之辨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俗之辨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是两宋词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主题。该主题是由 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是艺术创作上的雅俗之辨,一是文化层次上的雅俗之辨。北宋的雅俗 之辨主要侧重于艺术方面,基本上是属于艺术创作论;南宋的雅俗之辨则超越了艺术的范畴而 扩展到了雅俗两大文化层次的辨析,具有了“文化论” 的内涵特征。这种发展既取决于两宋时 代精神的新变,又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取向在词体创作中的演变。但无论是前者抑或后者,均根 植于宋代文人士大夫雅俗并存的双重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彭湃同志,生前为了号召农民造反动派的反,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创作了不少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红色诗歌。彭湃同志家学渊源,在写古体诗方面,也是颇有造诣的。  相似文献   

19.
张芷萱 《天府新论》2021,(6):149-156
词体起源、词调范围和词调分类,是词体研究中长期聚讼纷纭的重要问题。《唐宋词谱校正》在学术界有关于词体新规范的构建进程中,对这些词体研究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解决。它强调了燕乐在词体产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辨析词和声诗、大曲、元曲等文体的关系,确定“律词”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了词调的范围。其文献价值和研究成果对词体研究走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洵苏辙散文创作比较论洪本健“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氏父子以散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并列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轼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苏洵、苏辙则重视不够。实则,苏洵之文“皆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序》),善议论,以雄肆笔力见长;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