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改革家和爱国主义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海国图志》针对时局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自觉地“开眼看世界” ,积极地向西方学习。魏源的“师夷”之说在当时的国内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 ,他的思想对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海国图志》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纪念魏源诞辰二百周年卢伯炜《海国图志》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增订、流布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海国图志》曾引导过几代中国人不断增进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觉醒的民族独立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其基本内容是依恃人民、了解外情、反对妥协、组护主权十六字方针。林则徐大声疾呼:“鸦片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必须严加禁止.必须抵抗西夷的鸦片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同时,地认识到要有效地抵抗外国侵略.必须认真了解外域情况,为此.他不拘一格选拔熟悉外国的人才,第一次组织翻译班子,大规模地搜集和编译外国书报,委托魏源把《四洲志》扩编为《海国图志》,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的第一人,也是团结各阶层民众敢于向强敌开炮的第一人。他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性、进步性和人民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魏源研究与评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固然是比较符合现代人需要的一种“主张” ,但现代魏源研究者忘记魏源所处的时代历史的发展可能具有的多种可能性 ,不当地夸大其在当时所具的“绝对”重要性与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而强烈谴责讽剌那些反对向西方学习的传统士大夫 ,这种“先验预设”的方式很难使魏源研究与评价能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赫人物。他不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敢于向帝国主义打响第一枪的民族英雄、但又并非盲目排外,恰恰相反:他只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鸦片输入,而同意同外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并且命人编译《四洲志》,并以它为基础而嘱托他的好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00卷,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环境、信息和办理外交的参考资料,所以范文澜称他是满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  相似文献   

6.
魏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其《海国图志·筹海篇》系统体现了他的海防思想。《筹海篇》主张“以守为战”、“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以夷款夷” ,阐述了一种攻守兼备的战略思想。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更使鸦片战争后的思想界有了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后人所效法  相似文献   

7.
魏源(1794年——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早年崇尚程朱理学,后从经学家刘逢禄学今文经学。在学术上他提倡“通经致用”。反对逃避现实,埋头考据的学风。曾在江宁布政使贺长龄、两湖总督陶澍、两江总督裕谦、江苏巡抚林则徐等署中任幕僚。在此期间耳闻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国侵略者的猖狂,受到很大刺激,立志发愤著书,以激发人们的爱国心。魏源一生著述很多,尤其是在林则徐的《四州志》基础上编著的《海国图志》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指导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这两者颇多相似之处,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洋务运动后中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这不能不令人潜心思考. (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过这一思想当时并未发生实际的效用.时过二十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最初表述。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一思路.于是,“中体西用”便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魏源与近代中国民族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最早踏上探索中国民族振兴之路的心路历程。他深刻地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正确面对现实,反对因循苟且,首倡“自强”、“富国强兵”口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要求当政者“厉精淬志”,改革内政,奋发图强。魏源的通过改良政治、“师夷长技”以求“自强”的思想初步揭示了近代中国民族振兴的历史课题,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爱国主义潮流的新方向,他无愧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前驱先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宪法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孙中山说它“几为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之完全宪法”(《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331页)。(一) 根据现有资料,在中国,鸦片战争之后最早对美国宪法加以比较详细介绍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相似文献   

11.
魏源鸦片战争后所写的“开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不失为表现出“开风气之先”的西洋观的经典著作,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就是受当时社会背景、个人阶级立场、所引用的材料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40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不义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中国逐步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影响却不局限于中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因为中国在古代东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朝鲜和日本等国所崇尚的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对邻国的影响颇深。中国的惨败引起了朝鲜进步人士的忧虑与警惕,为了避免鸦片战争在朝鲜的重演,朝鲜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挽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魏源的《海国图志》也使朝鲜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元史新编》是继《圣武记》、《海国图志》之后,魏源自觉把对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与反侵略斗争联系起来的又一重要成果。该著的问世,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其编撰思想中强烈的近代“经世”意识、体例创新的可贵探索、寓褒贬于“求真”的“春秋”笔法及自觉探求社会历史发展大势以突出元代社会特点的努力,从历史编撰的层面为传统史学注入近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页,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划时代的新思想,从而使清朝闭关政策在政治上宣告破产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开始崩溃。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兴起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大胆的社会实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在阶级本质与思想主张方面,都是互相沟通的。他们在外敌侵略面前曾为挽救清朝而作出努力,并且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作出过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史,实质上是一部危机日趋加深与爱国者不断寻求救国真理的历史。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强化,一代又一代知识者在民族危难关头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的措施,不断寻求着救国的出路。在理论(“知”)上,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文化学习到郑观应《盛世危言》力主学习西方政治与经济的见解;从康梁宣传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变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多年来学者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所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研究者们也有意见分歧。其中大多数学者将这一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积极影响予以了肯定,少数学者则持有了不同的意见。尽管如此,魏源这一思想必将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海国图志》对英国记载特别详细,所述内容涉及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在政治方面,对英国议会民主制记录详细,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向往;在经济方面,对英国的工商、交通业进行探讨,力求找出英国富强之本;在军事方面,魏源极度震惊于英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力促清廷引进西方长技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在文教方面,对英国受教育对象的普遍、教育内容的丰富,甚至英国的新闻报刊制度都有具体记录。魏源对英国的研究,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中国明清时期的传统教育是排斥科学技术教育的。 1 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响以后 ,最先提出“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人士 ,通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实践 ,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思想。魏源在《圣武记》中 ,呼吁“师外洋之长技” ,“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富国强兵不在一举乎 !”① 他以俄国彼得大帝的例子 ,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这一主张。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中说 :“西史言 :俄罗斯之比达王 ,聪明奇杰。因国中技艺不如西洋 ,微行游于他国船厂火器局 ,学习工艺 ,反国…  相似文献   

19.
魏源与东台     
与林则徐、龚自珍齐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魏源,在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魏源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十一岁时才得到一个相当于进士的任职资格,被分发到江苏任职。黄丽镛《魏源年谱》引《续扬州府志》云:“东台知县,魏源,邵阳人,进士,二十五年任”。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曰:  相似文献   

20.
[提要]魏源从今文经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诗》与《春秋》一义”。依魏源,《诗经》与《春秋》均经过孔子编排,其中都寓有孔子之微言大义。这些微言大义是孔子基于素王的身份作出的,既有对“夷狄盛而中国微”之现实的回应,又有对“变周之文用夏之忠”之理想的建构。魏源“《诗》与《春秋》一义”说的提出,与道光年间四夷窥伺日深、中国失道民散的现实相关。魏氏意在通过存三代以上之心,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事,扶中国大厦于将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