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独特之处。马克思深入到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层面上对产生形而上学的理论现实根源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批判。通过对资本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抽象同一性的原则和特征,正是现实世界中资本的抽象同一性即资本逻辑的原则和特征在理论上或观念上的表现,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的这种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从根基处颠覆了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予以了革命性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刺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黑格尔虽然力图超越形而上学但却重新陷入其中,而马克思则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文章试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性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基于"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来揭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审视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事件的"历史科学"。"资本批判"不仅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语境,而且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枢纽,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成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形态,即正是"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赋予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新"之所在。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内涵、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启缘由,近代哲学家们大多秉持理性主义进步观,推崇理性的至高权威,将理性置于征服自然、规制全新社会秩序的制高点。马克思认为理性背后驱动物质利益追求的资本逻辑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动力和根源。经历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不断探索,马克思最终将批判深入至"物质的生活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与不断扩张的演化趋势和逻辑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发展逻辑的断裂,解开了人们异化命运的真正奥秘。马克思自觉意识到资本逻辑的运行存在由基本矛盾导致的内在边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底线、自然资源有限性导致的外在边界,体现了其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以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外部化、集中化、全球化和虚拟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相应表现为对资本投机性、垄断、资本全球扩张与金融危机的批判。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前提、实质与终极目标。认清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批判“资本万能论”“资本退出论”等错误思想,转而通过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健全资本管控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等方式实现资本的经济属性与社会民生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相互内嵌的批判,具体表现为对资本的形而上学本性和形而上学的资本本性批判,虽说形而上学的资本本性和资本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各自立足点和表现方式不同,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无视和遮蔽却是一致的.因此,发现并如实描述“现实生活本身”,才可以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的相互内嵌进行彻底批判,从而克服人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异化现状,真正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充满歧义性与矛盾性的统一体,它高扬"人"的解放,却以内在的"控制逻辑"制造新的奴役,主体形而上学是其哲学文化表征,即超越性与强制性的统一。形而上学批判是针对现代性一场深入的文化批判,马克思正是其中的先驱之一,他将主体形而上学视为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以共谋关系的批判与生命至上价值的实践性重塑进入历史主义的纵深处,也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以"生命"为价值原点的现代性文化批判之先河。时至今日,否定生命多向度、多元性的"同一性"、"封闭性"、"控制性"生存与思维还在持续,损害着人类的幸福,重新发掘马克思这一思想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探讨中 ,寻求终极解释原则和构筑完美的体系仍然是主导许多学者的隐性意识 ,这一体系意识极大地阻碍了马克思哲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扩展。当前学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其缺失和虚妄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体系意识在深层逻辑上恰是向旧形而上学的回归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恰恰在于颠覆旧形而上学的体系意识 ,进而终结形而上学。因此 ,走出体系的怪圈 ,探寻马克思哲学的真境 ,乃是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将研究主题定位为重读马克思,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从哲学——哲学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当代实际这三个维度或三条路径,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马克思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然后再返回到马克思哲学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求索过程,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生存异化状态的关注之情,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使命意识,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饭圈”暴露出诸多负面问题。“饭圈”生产乱象产生的内在逻辑在于“饭圈”生产受以资本增值为价值导向的资本的生产逻辑控制。资本对“饭圈”生产逻辑的控制具体以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是以“饭圈”生产目的唯流量化、生产内容庸俗化、生产方式数字剥削化为主要特征的显性逻辑,二是以“饭圈”数据崇拜和物化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拜物教隐性逻辑。破解“饭圈”的生产乱象,需打破资本对“饭圈”生产逻辑的控制,消除数据崇拜,构建合理关系,促进“饭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不乏有正面的阐述,但更多是通过社会批判理论加以阐发的。离开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社会历史理论。在当代西方学界,大多数社会理论也都是批判理论,但这些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批判不是简单的文化批判、现象批判,而是一种根基性的批判,因而有其重要的历史深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所以能够执行社会历史理论的阐释功能,原因就在于这种批判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路红芳 《学术探索》2014,(12):16-20
形而上学批判是现代哲学一大潮流,而这一批判的最终旨归是价值批判。具体来讲,形而上学的价值论批判包括两重含义:思维逻辑批判和历史逻辑批判,通过这双重批判,现代哲学实现了哲学理性范式的转换和自身逻辑的跃迁,并完成了一次价值基础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1):47-52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异化批判逻辑。马克思对异化的阐释既蕴含了马克思对人与幸福本质疏离的深刻批判,也蕴含有马克思对幸福社会图景的启蒙性建构。异化概念成为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命运及其幸福疏离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基础,扬弃异化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主旨。在异化批判逻辑中,马克思既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应然生存样态和幸福社会图景,也为人类真正实现普遍幸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包括对于形而上学的存在观和形而上学方法的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是以对实践的对象性结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揭示为前提的;马克思的批判是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哲学批判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历史哲学在资本仍是塑造世界主要社会权力的当今时代具有极其鲜明的当代性。首先,它不仅提供了从历史的深处把握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入口与从现实的历史出发去审视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视野,而且蕴含着从现代社会形态的历史暂时性看待当代全球化发展前景的理论境界。其次,它解答时代问题的根本方式与维度,仍是有效应对当代各种挑战所不可或缺的。再次,它本身能够生发出从问题意识内容的拓展、理论生长点的重铸、思维视角的调整、哲学范式的重构四个方面走向当代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其本性则体现了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要求。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并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手法重新理顺了市民社会思想,得出了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的论断。在结合了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市民社会思想融入了更多的和谐理念成分,成为了和谐社会的理性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