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里常常连续使用同一个词,或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声音,表示某种独特的含义,或是表现一种细微形象的描写,这种现象叫做叠字。叠字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各种语言里都有。汉语里特别丰富。兰州方言是汉语里的一种方言,汉语普通话里使用的叠字形式,兰州方言里也都使用,正因为兰州方言是一种方言,兰州方言里使用的叠字,并不一定在普通话里出现。因此兰州方言里的叠字,在数量上讲,远远超过了普通话里的叠字。此外,兰州方  相似文献   

2.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杂剧史上的集大成作品,书中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书中的叠字修辞格,着重从叠字类型、叠字类型的特点和叠字的语用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来把握书中叠字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叠字,又名重言。是把同一个字连接使用的修辞格。诗词中运用叠字的现象比较集中。胡震亨说:“体物叠字,本之风雅,诗所不能无。”①郝懿行说:叠字“多形容与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②从《诗经》、《楚辞》、古诗、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无  相似文献   

4.
魏晋赋中叠字的使用受汉赋影响颇大,其既有对汉赋新创叠字的接受,也有对汉赋叠字运用技巧的接受。魏晋赋对汉赋叠字的接受,为南北朝及以后的骈文、骈赋的兴盛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叠字的位置、艺术效应以及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吴融诗歌的叠字艺术进行探讨,认为吴融诗歌叠字的种类主要有形容词、数词、动词、象声词和量词,在诗歌中运用叠字可以产生声韵美、造境美、情感美等艺术效应,指出吴融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叠字是其为改革当时过险、过丽诗风而付诸创作实践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叠字是传统民歌的表现手法之一。民歌中使用叠字,不光使歌的音韵和谐悦耳,而且通过叠字,来层层加深它的意境,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更丰满地表达出来。叠字在藏族民歌中的运用尤为出色。如果把一首藏族民歌比作一匹宝马的话,那么叠字就是它的金鞍子,真是宝马备金鞍,越看越爱看。藏族民歌作者,在叠字的运用且是颇具匠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试就叠字在藏族民歌中运用的若干方式及其对诗人的影响,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叠字不但用得多而频,而且新而奇,灵活而多变,这种用法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诗经》之所以大量运用叠字,既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诗人的生活视野、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原因,也有诗歌自身的原因。《诗经》叠字的运用是后代诗歌叠字运用的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8.
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历来为诗人广用。而随着古典诗歌的发展 ,叠字从简单的拟声写貌 ,逐渐成为诗人有意为诗的一种体现。而且从声律、意象 ,尤其是从诗人的创作心理方面 ,可以发现叠字的存在对诗歌艺术的作用并非只局限于修辞 ,叠字在诗歌中的内涵是深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其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出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文章介绍了几类中外知名学者对叠字诗的翻译,探讨并总结了叠字诗的翻译方法应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相似文献   

10.
曹操、曹丕和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卓越代表。他们的诗歌久负盛名,尤其是诗歌语言绚丽多彩。本文仅从其叠率入手,探其艺术风韵。一、词汇丰富,各有所好三曹均爱用昼字。曹操诗歌,现在五篇(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同),其中8篇有叠字,占总数38%;曹丕诗歌,现有54篇,其中30篇有叠字,占总数56%;曹植诗歌,流传至今有132篇,其中37篇有叠字,占总数28%。由此可见,虽然曹植用叠篇目最多,可是曹丕叠字的普及率则比曹植高出一倍。曹操诗用叠字39次,除去重复者有19种叠字,其叠宇平均使用2.05次;曹丕诗用叠字ho次,除去重复者…  相似文献   

11.
叠字的妙用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力求精美、生动,切忌死板、老套。刘勰主张:“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叠字的妙用,常常可以获得“珠玉之声”,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性。摹状的叠字能看得见景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 摹声的叠字能听得到声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摹情的叠字能传达心灵的感觉。“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 叠字要用得自然和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叠字的妙用可以产生奇特的魅力。“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路断。”(阮章竞)声律美、境界美,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复叠辞格包括复辞和叠字两种基本形式。《论语》中的复辞主要有三类:借用判断词;抽换词面;使用通假字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叠字主要有词的叠加和句子的叠加两类。在《论语》中,复辞主要用于说理,叠字主要用于描摹情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相似文献   

14.
叠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从音韵学角度讲,它主要是指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音节词,如“萧萧”、“涟涟”。就词汇学而言,叠字一是指在构词方式上由两个相同词素构成的合成词,如“祁祁”、“茫茫”;二是指由两个相同的词组组成的重叠形式,如“采采”、“迟迟”。因而、叠字又叫叠音、叠词和重言、重字。汉字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在古汉语里,一般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叠字这个名称比较确切地概括了  相似文献   

15.
《诗经》叠字三题张其昀叠字有三种格式:(一)AA式,(二)AABB式,(三)ABAB式。查《诗经》305篇中,共有363个文字形式不同的叠字。其中,AA式占绝大多数,计340个;AABB式占22个;ABAB式只有1个。每一个叠字,少则使用一次,多则使...  相似文献   

16.
叠字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广泛地为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所运用。本文就古典诗歌中的叠字状况和修辞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叠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许钧的翻译三层次论及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指导下,结合汉诗英译的大量实例,探讨在古诗英译中如何再现叠字营造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诗歌的音韵美可通过头韵、腹韵、拟声词等功能对等手段予以再现,而在再现叠字创造的意境美时,译诗应为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之达到与原诗相似的韵...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一开头劈空而来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创意出奇,恰到好处。“寻寻觅觅”写出词人若有所失的恍惚神态。不是吗?当其人们遭到沉重打击而出现严重的精神挫伤时,往往心情空虚,似乎丢失了什么,又似乎本来就没有什么。这难以言状的情绪,词人仅用四个叠字“寻寻觅觅”便成功地描写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寻觅一番,一无所得,空虚依然,这凄清的环境,词人又用了四个叠字“冷冷清清”便概括出来了。忧伤恍惚的神情,加上索寞孤寂的环境,其感受恐怕只有“凄凄惨  相似文献   

19.
《诗经》叠字三题(续)张其昀[上接本刊一九九五年第一期](二)词性变化的衍生由单字衍生出叠字而发生词性变化,这在《诗经》中只有一类:由单字动词衍生叠字形容词。这有近20例。如:(1)良土蹶蹶(《唐风·蟋蟀》)毛传:蹶蹶,动而敏于事。文王蹶蹶生(《大雅...  相似文献   

20.
略论《诗经》“AA·AA”式及其蜕变李云贵《诗经》中叠字十分丰富,较它书为多。这种叠字中有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即两对叠字并列放在一起,构成四字句,起着互相补充,共同描述的作用。为叙述方便,姑且称为“AA·AA”式。这种“AA·AA”式先秦其他典籍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