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建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540-545
实现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打开其伦理学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现的内容、主体、对象、本质及其与亚氏伦理学体系中另外两个核心范畴,即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解析,可以得出结论:亚氏伦理学是以人的本质属性为根,以实现为干,以德性和幸福为果的一棵生生不息的理论之树。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幸福主义目的论的框架下,基于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有生活,通过“功能论证”,论证了美德的必要性。当代西方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沿袭了功能论证的路径,通过对人类特有生存方式的考察,论证了美德对于人类幸福生活的必要性。与现代道德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对美德所作的辩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由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带来的问题。这种辩护对于作为“类”的人来说具有合理性,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其说服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4.
黄爱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5,18
在生态伦理学的讨论中,人类中心主义者一般都不承认自然界具有如同人一样的灵性或某种神性,即主张对自然界“祛魅”;在认识论上,强调科学、逻辑等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强调人对自然界的理性审视态度和立场,而在科学理性思维中的自然界是没有灵性或神性的对象。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由于自身理论论证的需要,总是赋予非人类的自然物以“主体”、“内在价值”、“权利”等地位和属性,主张对自然界的“附魅”或“返魅”;在认识论上,往往着重于“直觉”、“领悟”、“信仰”等非理性思维。阐释生态伦理学中的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内容及其关系,由此反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之争,无疑有助于推动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付文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78-184
德性伦理学或美德伦理学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幸福既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论旨趣,又是其伦理学理论结构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实践哲学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获得幸福来展开的。德性虽然对于幸福的实现不可或缺,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幸福。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的地位是由他对幸福的独特理解所赋予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遵循古代幸福主义伦理学的传统,重新完整地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描述为幸福主义的伦理学,而不是仅仅将其定位为当代美德伦理学在古代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伦理学史上的“绿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1):53-56
环境伦理学把道德对象从人或人类扩展到自然物至少是有感觉的动物;把价值坐标从人际之间的功利关系转移到生态圈内部的功利关系;把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上世纪中叶兴起的"生态思维"或"绿色思维"中,人们把环境伦理学或生态伦理学的产生看做是对传统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超越,是伦理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9-26
农业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重新反思农业和食品研究与生产相关的道德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及底线伦理,构建条理分明的统一的伦理学框架,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决策者审慎考虑农业创新战略和决策。农业伦理学的兴起首先归因于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出现的诸多伦理悖论,也与当代农业和食品生产体系的明显失败相联系。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创建和建制化得益于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农业科学家和对农业与食品相关问题高度敏感的哲学伦理学家的携手合作。农业伦理学研究需要诉诸一种复杂的理性的均衡机制,采用一种对直觉、原则和理论及情境的均衡考虑的"关联性"论证方式和分析程序。农业伦理学通常采用的功利主义方法日益面临很大挑战,有助于对农业伦理问题进行多层面分析的"伦理矩阵"可视为农业伦理学研究服务于公共决策的重要工具,可持续农业或许是建立在农业伦理学和公共决策交汇点上最主要的规范性理论。 相似文献
8.
《拉维尔斯坦》是美国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借助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解读《拉维尔斯坦》,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幸福在于沉思的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37-41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学,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偷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正相反,他通过批判其师柏拉图而回归到苏格拉底的立场,换言之,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更接近于苏格拉底道德优先的原则。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政治思维更明显地趋向于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的对立,趋向于精神世界与行为世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苗力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5)
本卷辑入亚里士多德现存全部伦理学著作三种。三种伦理学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在对主题的侧重和论证上,却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参照。在这三种伦理学中,《大伦理学》仅两卷,却称之为大(mega),据推测,可能它原本乃是一种卷帙浩繁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演讲录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王海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44-147
伦理学几乎可以使用几何学和物理学的一切方法,特别是公理法。因为伦理学确实存在这样的公理和公设——它们构成元伦理学——从这些公理和公设出发,便可以推导出伦理学其余的全部内容: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因此,伦理学可以是一门如同几何学和物理学一样客观必然、严密精确和能够操作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杨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6):59-62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亚里士多德在此书中着重阐述了他关于友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不仅是某种德性,也是生活中最必需的东西;友爱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实用的友爱;友爱是联系城邦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主要渊源和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叶蓬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比较法是学术研究中一项常用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精细的比较可以辩别研究对象的同异,发现其内在的因果联系。比较法包含横比、纵比、同比和异比四种基本方法,在这四种方法的基础上可衍生出横向同比、横向异比、纵向同比、纵向异比,同中同异、异中求同等方法。本文将运用比较法的各种具体方法对花园派伦理学与斯多亚派伦理学从几个方面作一番比较研究,力求深入地展现两派伦理学的内容及其产生和形成的内在原因,从而阐明两派伦理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西方伦理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正[主持人语]主流文化构建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湖北大学于2013年9月24~25日主持召开了以"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内涵、特质和基本精神"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会议收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论文30余篇,这里我们挑选其中三篇直接论述主流文化的论文予以发表。俞吾金教授认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认定应 相似文献
15.
16.
话语伦理学:目标、对象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55
哈贝马斯构建的话语伦理理论,是后现代西方伦理走出现代性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努力之一。话语伦理学彰显的是平等公开的交往理性:平等是基础,语言是媒介,理解是目的,在理想的对话语境中各个主体就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交叉学科,话语伦理学可以借鉴和吸收语言学、伦理学及其它一切可以用来评论、批评语言使用且揭示话语交际双方伦理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正[主持人语]当代人类生活是一个通过技术将人的生存和发展虚拟化了的存在。虚拟技术通过数字化方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时空,而且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在虚拟时空中实现数字化的虚拟生存时代,从而使虚拟认同成为当代人所直面的新的认同观念。从理论界现有的研究来看,多集中于对虚拟认同的积极意义和肯定性的讨论,而较少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形态理 相似文献
18.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
[主持人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期刊发贺祥林教授、叶昊博士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之辨析》和杨业华教授、符俊博士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定分析》两篇文章,针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 相似文献
19.
侯冬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5):31-32
亚里士多德公平理论是古希腊公平理论的典型代表,通过介绍其公平理论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并对其理论给予客观的评价.以期对当代公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姚玉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1)
中庸思想是中西思想史中所共有的珍贵遗产,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生活在东西两个不同的古文明国度里的伟大历史人物,对中庸思想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二者的中庸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在探析二者中庸思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政治原则等方面对两人中庸思想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