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老舍与马甸回民小学文/彭年1992年初春,在北京市民族联谊会一次理事会议上,我结识了舒乙先生,交谈中提及民族教育问题,他告诉我76年前老舍先生帮助回族聚居区马甸开办公立回民小学的历史,对此我很感兴趣。会后不久我即收到舒乙寄给我的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即...  相似文献   

2.
老舍与溥仪     
一九五八年春,我还在民族出版社工作时,一天去丰盛胡同乃兹府老舍先生家,约请老舍先生为《民族团结》杂志写点什么。谈毕工作,又闲聊了一会儿。老舍先生爽朗坦率的性格,分外可亲,使我这个当时还颇年轻的后辈也一点儿不显得拘束,再兼我已多次登门拜访,谈话的气氛是很轻松活跃的。记得那天他的谈锋很健,主要谈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满族国画家。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先生,以96岁高龄于5月21日在京辞世,被她的儿子舒乙先生称为“喜丧”。每每忆及胡老对我刊的关爱。支持,不禁感慨非常。  相似文献   

4.
读老舍遗著《正红旗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收到今年的《人民文学》第三期,翻起书来看文章目录,赫然地发现有黑体字的《正红旗下》老舍的长篇连载字样,顿时使我仿佛看见老舍先生复活了,又在案前奋笔疾书……。我连忙翻到了页数,一口气读了下去。  相似文献   

5.
曾经主编了16卷的《老舍文集》的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从1997年开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又开始了《老舍全集》的整理、编辑工作。到1998年底,经过她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努力,《老舍全集》的书稿已经全部付梓。《老舍全集》的全部稿子,最后由舒济...  相似文献   

6.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满族。满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里,素以文化底蕴的深厚而著称。很自然地,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满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占有相当的比重。写自己的民族,不管怎么说,作家还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精彩之处,则往往是作家对满族典型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7.
增林 《中国民族》2007,(4):62-63
逢中国话剧百年暨中国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先生诞辰108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挑中了老舍先生的五幕话剧《西望长安》。老舍先生曾这样形容过这个戏:“《西望长安》就是写一个骗子故事的讽刺剧”。剧本写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冒充军人的骗子栗晚成,如何编造荣誉史骗取人们的信任、尊敬,最后又被众人识破的经过。尽管读过老舍《西望长安》原著的读者或许有内容、情节略显平淡以及作家当时根据报刊的报道创作的“急就章”的感觉,但作品当年的时代特点及一定的教育、启示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骗子栗晚成伪造军区文件、编造抗美援朝经历来混淆视听,就是利用了建国初期人们盲目崇拜英雄、仰慕革命军人的朴素感情。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遗诗一首舒暑祺心语匀奇荃进何必苦寻待眼喻曹海溅俩询七汗琴峥游你之 一九六曲年黄山得句方舍幽老舍先生遗诗一首@老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9.
暑气渐退,初秋的京城迎来了首届中国国际老舍学术讨论会。从1940年日文译本《小坡的生日》这篇国外最早的老舍译作问世开始,老舍先生的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至今已被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波兰、匈牙利、独联体、朝鲜、英国、韩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翻译  相似文献   

10.
老舍与他笔下的满族人物文/舒云新中国要找几个人代表满族,周恩来说,老舍同志,就您了,您代表满族比谁都强。老舍高兴地答应下来。老舍是满族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可能没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老舍在解放前写的那么多长篇短篇中,人物众多,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作者通过塑造"猫城"来隐喻讽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黑暗政治和混乱局势,列强入侵,国民政府昏庸无能,猫城便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翻版。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描绘了"我"在火星猫城的所见所闻。本文拟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文本来深入研究《猫城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文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不仅具备反讽意义,更是具备"闯入者"和"出走者"的双重身份,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探讨《猫城记》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2.
黄思雨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91-193,210
老舍的《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作者通过塑造"猫城"来隐喻讽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黑暗政治和混乱局势,列强入侵,国民政府昏庸无能,猫城便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翻版。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描绘了"我"在火星猫城的所见所闻。本文拟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文本来深入研究《猫城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文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不仅具备反讽意义,更是具备"闯入者"和"出走者"的双重身份,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探讨《猫城记》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4月21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了老舍先生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去世的消息。谈起舒乙的离世,舒乙先生生前好友、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心情悲痛,他从电脑里调出与舒乙调研时照片说,往事如昨,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1930年8月7日,玛拉沁夫出生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乡一教师家庭。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迅速成长为一名作家。他21岁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之后,又创作《茫茫的草原》、《活佛的故事》、《草原晨曲》、《祖国啊,母亲》等多部小说和电影,成为饮誉中外的著名小说家、电影剧作家。是国内最早成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向广大读者介绍建国三十五周年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文学的成果,本刊记者访问了不久前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访问归来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玛拉沁夫同志。这位我们党培养成长起来的著名蒙古族作家,和本刊记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记者:中国派出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团还是第一次吧?请您讲讲代表团出访的情况。玛拉沁夫:少数民族作家出国访问,几乎每年都有;但派出由少数民族作家单独组  相似文献   

16.
鼎波 《中国民族》2007,(7):70-70
为庆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236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渥巴锡大汗》研讨会6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书记玛拉沁夫,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刘进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马通先生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已经付梓,作为先生的弟子,欣喜之余,不禁为先生笔耕不辍之精神所感动。三年求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于眼前。借此之际,聊作小文,祝贺先生。当然,为先生撰文的人很多,我只想写写我眼中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研究的奠基人”——马通先生。为此,我拾起珍藏在记忆中的几枚贝壳,串起了以下文字。  相似文献   

18.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他以蒙古人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撰写了这篇文章,评介了擅长写蒙古草原的张承志的作品,这确实是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19.
六口茶     
刘大先 《中国民族》2013,(10):71-71
2008年春天我曾经跟随玛拉沁夫、叶梅老师带队的多民族作家团从宜昌出发,经过野三关、巴东和建始,到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再经利川至万州一线考察。那次的旅行非常愉快,因为叶老师是本地的土家族,曾经在建始县和恩施州都从政过,风土民情谙熟于胸,所以行程安排紧凑全面,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巴人文化在当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第一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的顾问是玛拉沁夫,主编是李鸿然,编写者为姚纪彭、何联华、黄亦青、黄默、郑里,编写者承炎在撰写毕书稿后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