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遇上皇》反映了元朝社会情状汪正章元杂剧作家高文秀共创作杂剧三十二种,其数量仅次于关汉卿,在当时艺苑剧坛影响颇大,时有“小汉卿”之称。今尚存其剧《遇上皇》、《双献功》、《襄阳会》、《谇范叔》和(他会》五种,另有《周瑜谒鲁肃》残曲一折。《遇上皇》杂剧全...  相似文献   

2.
虽然关于元剧产生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金代,或曰蒙古时期,或曰元代。但是,对于关汉卿在元剧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于“前辈才人”五十六人之首。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朱有燉《元宫词》也说:“初调音律是汉卿”。  相似文献   

3.
杨显之杨显之是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莫逆交”,曹本《录鬼簿》记载:“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仅作“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天一阁本有增补:“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交,凡有文辞,与公较之,号‘杨补丁’是也。”从这极简略的传记中可知,关、杨两大杂剧家都是大都人,关汉卿在剧本创作中经常征求显之意见,杨氏亦颇精于此道,从而获得了“杨补丁”的雅号。杨氏作剧八种,今存《酷寒亭》、《潇湘雨》。作为代表作的《潇湘雨》,写一个丈夫背亲弃旧,妻子被遗弃、虐待而终于复合的故事。剧中,先是父女失散,后来父亲做了肃政廉访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5.
金末元初杂剧崛起于北方,以大都为中心,旁若真定、平阳、东平,亦为北曲先兴之地。若论杂剧的先导和旗手,当推关汉卿。故后人誉之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名扬“四大神洲”,他简直成了当时北京城里乃至全国的“文化部长”了!随着蒙古  相似文献   

6.
一公元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中叶,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出现了杂剧兴盛繁荣的局面。关汉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他写了六十七个剧本,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则是他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曾高度评价《窦娥冤》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认为他对中国戏曲有开拓性的贡献。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也高度评价道:“关汉卿不愧为北杂剧的奠基人。”但是他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深入全面地阐述。大量的文章还仅仅局限于论述关剧先进的思想内容,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本色泼辣的语言造诣,(这些无疑是关氏的杰出成就)而在论及戏剧创作的核心问题—戏剧性时,则大多语焉不详。我认为,关汉卿作为北杂剧奠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他在使北杂剧高度戏剧化方面的卓越建树。这集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的生卒年,近百年来,许多知名学者精心考证,推断出许多观点。他们的依据资料基本相同,生年依据是《青楼集序》《录鬼簿》,卒年依据是[双调·大德歌]。观点虽不尽相同,但绝大数观点有一共同点:关汉卿是由金入元之人,活了八十多岁,生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我今以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为据,进行考证,断定关汉卿卒于大德八年(1304)春以后不远。  相似文献   

9.
元剧四题     
一、《望江亭》中的“扮南戏”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的第三折,顾曲斋本、息机子本皆在张千、衙内、李稍合唱了〔马鞍儿〕这只套外小曲之后,作如是收尾:张稍云:黄昏无旅店,亲随云:今夜宿谁家?衙内云:这厮每(们)扮南戏哪!张永鑫《关汉卿与南戏》一文,即据此得出结论:“关汉卿知道有一种相异于杂剧的南戏存在,也掌握了南戏的某些特点,否则不会把李稍、亲随的演戏称为‘南戏’。”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关汉卿在创作此剧时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发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关汉卿对关羽情有独钟,将他塑造成一个近乎神道的人物,不仅为后世考证关羽是关汉卿远祖的观点提供了资料依据,而且对关汉卿所怀抱的强烈的汉民族感情与拥有的严肃的正统思想给予有力支持。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单刀会》是一部既有深刻思想性又有独特艺术性的优秀杂剧,分析它对准确认识和恰当评价关汉卿的文化品格与历史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读元诗札记     
<正> 关于杨宏道的卒年杨宏道,又作弘道,字叔能,自号素庵、默翁,金末元初著各作家。《全金元词·杨宏道小传》说他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卒年70余”。《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刚说他“卒年80余”。《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卷86据《山东通志》说他“延佑二年卒,谥文节”  相似文献   

12.
元末人杨维桢的一首《宫词》中有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之言,尝被戏曲史家重视并引用。王国维、郑振铎都认为词中关卿即关汉卿。孙楷第持异议,认为是被赐关姓的硕德闾。其实关汉卿决非优谏人物,杨氏自己也曾说关汉卿是士大夫之属。如果他在写《宫词》时把关汉卿称作优谏,那是对杂剧作家故作贬抑之言。  相似文献   

13.
田汉在五十年代创作的十二场活剧《关汉卿》是一出感人肺腑、震动人心的历史悲剧。其浓重的悲剧光泽不因其喜剧式的结尾而失色,其强烈的悲剧气氛也不因蝶有双飞而减弱。尽管史书上有关关汉卿的传闻记载极少,但田汉把握住历史时代的脉搏,把握住人物独特的感情境界,舒展开自己的艺术构思,从而在《关汉卿》一剧中真实地塑造出关汉卿这一嫉恶如仇、磊落大方、宁折不弯、忠实于人民和艺术的杂剧大家的生动形象。《关汉卿》一剧沉淀着田汉对社会与人生数十年的探求、思索,凝聚着他毕生艺术追求的全部痛苦与欢乐,标志着田汉话剧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关汉卿》无疑  相似文献   

14.
因为史料不足,关汉卿的生卒年始终是众说纷纭的问题。已故的郑振铎先生把关的生年定在公元一二一四年;近年来甚至有同志把他的生年定得早到“公元一一九五年之后,一二○○年以前一段时间”;而已故的冯沅君先生却认为:“关汉卿即令年辈较早,总早不到金末,他的生年似应放在一二四○年左右。”因此,隋树森先生在他编的《全元散曲》里,才说关汉卿“然不知时在金世抑元世”。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鼻祖,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骄子。他的有目可考的剧作达六十余种,现在流传的凡十八种。对于关汉卿的研究,一九五八年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的时候,曾经热闹过一番。当时好多名家都执笔撰文,以示纪念。夏  相似文献   

16.
赵景深先生的《关汉卿传略》(《曲论初探》),说关汉卿《不伏老》中自叙特长,从末涉及医技,可知其并不懂医云云。其实,关汉卿《不伏老》的主题,在于炫耀自己作为风流浪子式人物所具有的本领,用不着涉及医技。而他的《拜月亭》杂剧,就涉及医技了。 该剧第二折写王瑞兰和蒋世隆自由结为夫妇之后,同住招商旅店,蒋世隆忽然生病,王瑞兰的唱词中,叙述蒋世隆的病情: 恰似悒悒的锥挑太阳,忽忽的火燎胸膛,身体沉重难回项,口干舌涩,声重言狂……只愿的 依本分伤家没变症,慢慢的传授阴阳。  相似文献   

17.
论徐渭《四声猿》及明杂剧之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谈起元杂剧不得不首论关汉卿,研究明杂剧,也不能不提徐渭。前者“初为杂剧之始”(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北杂剧有创体之功;后者《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赵景深《戏曲笔谈》)。明代杂剧,固然不如明代传奇那样光彩夺目,成绩斐然,但其精炼、其明快、其活泼,却也足以悦人耳目,彪炳后世。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记录,共有作家109人,作品523  相似文献   

18.
一说到杂剧,我们就会想到元代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北曲杂剧体哉的创始人——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妇女形象,更是光  相似文献   

19.
康海,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陕西武功县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弘治十五年(1502)殿试第一,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正德五年(1510)因被诬与刘瑾牵连,坐党落职。居家三十年,于嘉靖十九年(1540)卒,年六十五岁。有《康对山先生集》、《(氵片)东乐府》、《武功县志》以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两种行世。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与关羽蒋星煜一、关汉卿是最负盛名的关羽戏作者元代与元末明初,用北曲作杂剧歌颂或哀悼关云长的作品有《关大王单刀会》(一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大王月下斩貂蝉》、《关大王三捉红衣怪》、《关张双赴西蜀梦》(一作《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关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