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有这样一些外国人,他们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来到这里,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并与之结缘。于是,他们留在了中国,向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伸出了援手,从此,他们的梦想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伙伴、甚至是家人,而这份家人之间的爱,早已没有国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08,(16):32-33
百万志愿大军云集四川 四川正在成为中国志愿者理想主义的圣地。他们中有68岁的湖北老人,也有8岁的绵阳女孩。他们中有退伍特种兵,也有年过花甲的农夫。数年来在中国沉默发酵的志愿者文化,随着这支百万志愿者大军,获得了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张玉峰 《职业时空》2008,4(2):58-5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他们是农民户口,但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人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或者边缘人。农民工一方面为工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留日学生归国后,在中国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留学生中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是军事留学生,他们对近代中国军事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造社会从来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操之过急。五四时期,我国第一批知识分子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最新式最现代的国家,首先把了解中国社会自身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他们以冷静的态度、牺牲的精神、科学的头脑,下工夫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寻找国家积贫积弓弓的真正原因。用他们的话说,若要找出一条救国的出路,要获得有相当把握的建设国家的适当办法或步骤,必先真正了解中国社会。而那个时候最为风行一时的莫过于轰轰烈烈的社会调查了。  相似文献   

6.
萧珊 《公关世界》2008,(11):20-20
老一代革命家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同时,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也有喜怒哀乐,有儿女情长,有情趣爱好。中央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生活中的老一代革命家》,从多个视角讲述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片段、品格情操,揭示出他们身上伟大中的平凡,以及平凡中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7.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不聋不哑,但因为发育障碍而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反应,每天孤独离群,像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他们被叫做自闭症儿童。在中国,这样的孩子超过百万人。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为将他们从外星球。拯救回来而不懈努力的父母、专家和志愿者。自闭症虽然无法治愈,但他们使得自闭症患儿得到教育、照顾,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胡正强 《老年世界》2014,(22):10-12
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自古皆然。范长江与邹韬奋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两颗光芒璀璨的巨星,他们两人都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发展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的两面大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两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由相识而相知,到在香港《华商报》社并肩战斗,前后约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始终互相支持,鼎力合作,亲密无间,成就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一段友谊佳话。  相似文献   

9.
雪扬 《老人世界》2011,(8):18-20
中国人喜欢用“琴瑟和鸣”“珠联壁合”等美丽的词来形容理想的婚姻。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达到如此境界的夫妻可谓凤毛麟角。有这样一对夫妇,丈夫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妻子是少年成名的日本钢琴家,他们一起周游世界、同台演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品味人生的绚烂,他们演奏的《梁祝》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他们就是著名音乐家盛中国和小他20岁的日本妻子濑田裕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赴美的老人有10万。他们或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为探望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在美国却经历着“土洋代沟”的煎熬。  相似文献   

11.
此时此刻,有不少年轻人,正扛着背包,揣着少得可怜的旅费,在中国最偏远的地区旅行,他们中间有些还不会说中文,有些是第一次来中国,这些青年住的是车马店,坐的是长途汽车?他们尽量回避任何名胜旅游点,这种不舒适的旅游给了他们丰富的第一手经历和旅游难以替代的对当地风土入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文惠 《老年世界》2009,(1):17-17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老年人群体:夏天,他们结伴到气候凉爽宜人的昆明、贵阳等地避暑;冬天则“南飞”到海南等温暖的城市过冬。他们像候鸟一样,不同的季节飞往不同的城市,在适宜老年人生活的城市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候鸟式休闲的养老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老年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网》3月15日刊文称,我们走郊区城市化的道路能不能避开三个陷阱,将是中国非常现实的问题和严峻的考验。第一个陷阱,像英国工业革命时的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破产,让他们成为城市平民,作为工业发展的廉价劳动力,这个陷阱有很多国家都掉进去了。第二个陷阱,大量的工人进城来了,对他们是什么样的待遇,怎么样利用他们?最典型的是把他们骨髓里的油也榨光。  相似文献   

14.
这是历史上第一支来自中国、由青年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会议)。39名来自高校、民间组织、媒体和企业的18~25岁的中国青年,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组成这支“COP15中国青年代表团”。哥本哈根归来,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收获。有激动也有沉默。  相似文献   

15.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我国却有这么一群被称为“失独者”的中老年人,他们的独生子女曾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时光,后来因为种种意外失去了生命。这些“失独者”很难再生养孩子,他们除了面临养老的窘迫,更重要的是还要饱尝情感的煎熬,他们亟待社会更多关爱。  相似文献   

16.
某男与某女相遇了: 第2页,他们有了三个孩子——美国爱情小说 第20页,他们牵了一下手——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7.
饶毅和施公一两位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在当下,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他们直言不讳地抓住了当下科研体制的问题,就是政府垄断了资源的配置权,不只是科研经费,而且同样也包括社会地位、医疗、子女教育等机会资源。以前中国没研究经费,那个时候说之所以没法得到诺贝尔奖、没法有科技发明,是因为中国没钱。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0,(4):70-70
中国的民工荒从南到北波及越来越大,引发了,广泛关注。按理说,中国是人力资源的大国,有成千上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不到城市打工挣钱又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19.
寒波 《中外书摘》2007,(12):7-9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这恐怕既罕见又值得现代人深思。 1986年6月,荣氏家族200余人聚会北京,为世人奏响了一曲群英谱。  相似文献   

20.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外交部发言人。他们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声震五洲:他们频频在电视媒体上曝光,家喻户晓;作为最早建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外交部发言人”这一特殊身份的存在已有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