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简述了福克纳的创作手法以及该篇故事的主题的产生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福克纳在其名著<押沙龙,押沙龙!>中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最突出特征--不确定性原则不谋而合.小说在情节、人物和语言上体现的不确定性特征不光给阅读文本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给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3.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福克纳作品和有关著作的全盛时期,也是福克纳研究的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稳步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是年轻学者增多,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新颖和多样,从比较文学角度予以研究的论文、论著也在逐渐增加,还出现不少总结我国福克纳研究的文章。总体而言,我国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复研究,对他的后期作品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研究不足等。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于他力求用文学去改变社会。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南方文学的代表。他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去表现社会的冲突和对抗、爱情和荣誉、同情和自豪、热情和牺牲、现在与过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篇短篇小说体现了福克纳的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伟大作家。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建构力还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南方社会景像。在文学评论界,他的作品一直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关注。以下就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福克纳国内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以试探讨各个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传》)一书是李常磊、王秀梅教授十余年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既包含宏观的理论探究,又包含微观的文本分析,堪称一部福学研究的力作。其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当前文学批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福克纳的创作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富有深度的透视与分析,充分展示了福克纳将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可谓视野开阔,立意高远。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代言人威廉·福克纳擅长在创作时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以使作品超越具体的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探讨了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象征、人物象征和种种意象象征,分析小说中象征的广泛运用对于表现作品的基本题旨,提升作品内涵高度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小说的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小说集众家之长而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复合型意识流为主体的多元化表现手法,包括意识流、现实主义、象征隐喻、多角度叙述和赋格曲的运用等。这些表现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又有所不同:意识流是主体,表现着作家创作的主题;现实主义是对意识流手法不足之处最必要的补充;象征隐喻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多角度叙述和赋格曲的运用则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增强了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深受当时的流行思潮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因此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情节内容的设计中,还是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都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元素。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读者从人类心理角度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领略这部帮助作者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的独特魅力,进而更好地解读作者及诠释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八月之光》是作家福克纳创作高峰期的作品之一。作家运用了割裂时间的技巧、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象征隐喻、意识流与内心独白等创作方法,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多元、复杂的人类心灵世界与人类现代文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吉诃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诃德原则"是欧美小说创作中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诗学原则,它从小说主人公的"文学病"特征、现实环境和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主人公的自我认知以及艺术效果的反讽等几个方面为<堂·吉诃德>以后的欧洲小说批评提供了基本原则和范式.而福克纳正是对这一原则进行创造性运用的重要美国现代作家.通过对福克纳小说创作思想、标准人物塑造以及叙事风格等几方面的审美考察,完全可以确证"吉诃德原则"在福克纳小说结构和审美构成方面所起的关键性诗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 ,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作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作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的烙印。为了能准确描写及传达出美国南方的没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 ,福克纳以看似混乱矛盾的“多角度”叙事手法 ,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之口 ,叙述了南方一个世家的没落。并在叙事之中 ,创新运用了“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叙述者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 ,以及叙述者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激烈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创作常被解读为对美国南方,特别是密西西比这一独特区域内的人物、冲突和历史的反映;但同时他的创作中也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位作家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的创作在"命运与自由"个人与群体"可利用的过去"以及"忍耐"四个层面上蕴含了"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在创作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人性和人自身的关注,而这个特点在他的名篇《八月之光》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福克纳对人生存权利的肯定、对人自身的寻求以及对个体主义的赞美,来揭示他笔下的人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时间哲学是福克纳小说作品叙事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福克纳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之中.他以独特的时间技巧来展示他的时空观.运用时空跳跃等技巧描绘了其小说作品中人物混乱的精神世界和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他通过透视人物心灵凸显人性本源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的社会崩塌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并成为其"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重要组成部分。对生长于斯的南方社会的既爱又恨使得福克纳创作表现出复杂性特点,通过对其代表性短篇小说《烧马棚》、《干旱的九月》以及《沃许》的文本细读,生存于斯的南方人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我、陷入焦虑或自欺跃然纸上,福克纳短篇小说呈现出存在主义的虚无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