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评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登原在民国时期出版的 中国文化史 ,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忽视。实际上,该书无论是在文化史理论的建树,还是在文化史著作的写作手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着重探讨陈登原在该书中提出来的文化史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该书写作手法的特点,并对陈著 中国文化史 在文化史学科建设上的地位给予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发展到近代,学术思想日臻成熟,理论体系逐渐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从本质上讲,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文明的发展史,是伴随着近现代史兴起的学科。而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化史》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传统史观体现了他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陈安仁在《中国文化史》中所阐发、运用的“文化”概念、文化史研究理论方法及文化通史编撰形式,通过分析、评价其得失,指出其中值得今天文化史研究反思和借鉴之处,并由此强调一部好的文化通史著作应做到理念、方法、材料和文本的兼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史导论》的评述,揭示了钱穆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的贡献:建立的一整套人文主义特色的文化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固有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出发.探讨中国文化、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突出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融和精神;尤其是在中西文化史比较方面,反对不加分析地把中国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一古一今之别,反对以西方文化模式剪裁中国文化,阐述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云 《东方论坛》2007,(4):110-113,123
对文化及其本质的理解应用到文化史研究时,往往导致两种理论和研究误区,一是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归入文化范畴,形成了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的大文化史观,造成研究对象的极端泛化;二是难免陷入用人来解释文化、用文化来解释人的循环怪圈,易于形成抽象的唯心主义的文化观.针对这两种误区给文化史造成的困境,本文提出文化史的研究应该沿着两种理路拓展和深化:"历史的文化"和"文化的历史"."历史的文化",即研究在历史的流程中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包括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若干稳定的观念形态是如何生成、嬗变、整合、积淀、定型的,从而探寻民族的心路历程,揭示民族文化的历史个性和特质."文化的历史"即以文化为切入点,揭示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是怎样互相渗透、彼此推引的真相.这两种理路的文化史研究都要求弱化狭隘的学科意识,增强开放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系统性与灵活性相协调,注意深入与浅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融入课堂、感受文化,同时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媒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推动其学习能力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如安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南宋是学界公认的四明文化的第一个高潮期。该书以洋洋百余万字的篇幅,全方位地描述南宋四明地区大文化的演变及其成就,凡学统之分合,经术之醇漓,史案之异同,诗文之源流,教育之盛衰,科技之传承,宗教之鼓行,生活之多彩,莫不提要勾勒,加以评述,既突出主流,也不没支流,力图充分展示四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尤其是致力于展示四明文化高  相似文献   

8.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10,(6):111-115
柳诒徵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长期在高校和图书馆从事史学研究,著述众多,《中国文化史》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作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虽然其观点存在一些矛盾之处,但这恰反映了转型期学人的一种努力,且该书对其后之文化史著作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9.
《安徽文化史》的出版是安徽区域史研究领域里的空前盛举。但《安徽文化史》(上册)在史实方面存在近60处可质疑的地方,写作体例和学术规范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大纲》作开放而多元的研究。不管是从哲学维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维度阐释,也无论是从人类学切入或者从现象学入手,还是把《大纲》视为本质上自成一体或者视作只是为《资本论》铺平道路,越来越多的解读者和阐释者认同《大纲》是一部未竟的、博大精深的、先知式的著作,认同《大纲》体现了马克思最为丰富的思想,认同《大纲》蕴含着有助于人们解释和改变21世纪生活世界的深刻思想。在时下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过程中,回溯马克思《大纲》研究50年,对马克思这位经典思想家的在场及对“回归马克思”或对马克思兴趣的回归,可作出合理的解说。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和文化危机的出现,既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必须深刻地洞悉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因素和意义。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落后腐朽的文化,也有合理性的部分。因此,在确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立场与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弘扬的立场、方向、目的进行辨别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俄国著名汉学家瓦西里耶夫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通史的作者,比中国人自己写作的文学史早了24年。作为一名19世纪的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学性质和特点的论述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异己”的传统形象,对中国文学起源的考察和中外文学关系的论述,在当时语境下具有开拓性价值。瓦西里耶夫的文学史观是在欧洲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学理念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为中国古典小说正名添价,是第一部中国小说史.它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巨大影响又束缚了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家.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鲁迅成就的一体两面.<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与缺陷俱在,这些连同它们的意义,将在此一并给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历史产物,中国大众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析认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出场有着独特的历史语境,有着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笔下的大众文化的内涵,这为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17.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其理论中的"历史意识"才能够深入理解他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以及文艺理论。论文从"对理论及作品的历史化"、"历史与现在"、"历史与文本"三个方面对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在我国文化诗学的建设中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评述陈正祥所著<中国文化地理>一书,分析陈正祥在书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分析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并企图探讨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文化史研究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