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上海<申报>通过各种中外新闻渠道,以大量篇幅及时地、反复地加以报道;<申报>通过舆论促使国人警醒,敦促清政府采取外交及军事行动.通览这一时期<申报>对日本侵台事件的报道、评论,并对照其他历史文献,可以说<申报>所持立场基本上是公正的,报道基本上是客观的,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正义呼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一张大报,《申报》同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斗争历程。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这既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政策策略与实际斗争有关,与外国势力(特别是日方势力)有关,更与该报实际掌控团队的政治立场有关。对于历史研究而言,《申报》在史量才任总经理时段的表现最为出彩,言论最引人瞩目,其背后民主人士宋庆龄、杨杏佛、陶行知、章乃器、邹韬奋、沈钧儒等人的表现、作用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3.
《苏报》因宣传革命而触怒清政府,遭至封杀,撰稿人被捕,是为"《苏报》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的《申报》对此案进行了全程报道,但它在字里行间与行文的语气上有隔岸观火与落井下石之嫌,表现出了与它作为报界领袖极不相称的立场,在报界同仁遭遇不幸的时候不仅没有表示同情、施以援手,反倒充当了满清政府的应声虫。作为一个幸灾乐祸的看客,它在貌似公正的报道下,让读者看到了清政府勾结洋人戕害革命者的丑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外国侵略者对我国司法的粗暴干涉,从而激起了更多的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这种结局是《申报》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的一大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对此有着不同于朝廷旨意的独到见解。《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否定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申报》就主张组织团练进行镇压,严惩闹教起事者。当清政府的态度开始转为招抚后,《申报》又希望清政府能够停止招抚,并坚决反对对外宣战。后来《申报》接连刊发文章,积极在中外之间斡旋,力劝朝廷停战议和。到议和阶段,《申报》则对和约内容给予正面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强国设想。通过对《申报》舆论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义和团运动期间上海市民阶层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已知王国维《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和《盛京时报》本两种版本,而《申报》上刊载的《优语录》可确定为王国维《优语录》的又一版本。以初版的《国粹学报》本为参照,从序言、内容等方面展现了《申报》本的原貌与特点,认定其为《国粹学报》本的删减本。并就《申报》与王国维的关系、《申报》本为何是删减本、《申报》本的发现与定本的确立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申报》本的重要意义不只在于新文献的发现,更在于版本变化中显现出的问题,应关注版本变化后所折射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6.
位青 《东方论坛》2003,(4):33-36
本文认为 ,在一个世纪以前 ,于 1 872年 4月 30日诞生于上海的《申报》 ,作为解放前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 ,其文化内含对于开启国人的思想解放之门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变革封建专制政治体制 ,培养国人法治观念 ,发展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从而促进中国走向世界 ,均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助《申报》数据库全文检索1872-1911年间我国政治方面的关键词的词频,是验证学界有关清末我国政治定见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说,在政治体制方面,"民主"比之"民权"更经常被提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保皇派在20世纪才为国内舆论较多关注;清末推行预备立宪缺乏舆论准备,操之过急。在国家存亡方面,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影响巨大;甲午战争的影响不容高估;1905年是清末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8.
作为商业报纸,《申报》主张"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公正、客观、真实地报道教育事件、教育活动的信息。它的教育新闻具有文化和思想上的先进性,时刻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形势,适时指出教育发展的趋势,反映民众的情感和需求。教育新闻中体现教育内容上的国际化和编辑策略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新四军组建伊始,《申报》就予以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不仅内容多、数量大,而且范围广、事项多.但皖南事变后,出于各种考虑,《申报》对新四军的关注和姿态则由支吾非议到支持“正统”舆论.其后,透过日伪控制时期《申报》对新四军的竭力诋毁,却依然可见新四军活跃的身影.《申报》中新四军的形象虽然前后迥异,但其传达出的信息却客观反映出:新四军抗战绝非“游而不击”,而是一直在积极抗战.  相似文献   

10.
新生活运动是民国史上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大篇幅的转载国民政府对新生活运动的政策以及连续报道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实施的进程,也对该运动进行了相关的评论,对新生活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肯定的,并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复兴国家和民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早期《申报》是西方法文化输入中国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传播西方诉讼法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主张改革审判方式,禁止刑讯,倡导公开审判,反对超期羁押,还主张引进律师辩护制度,对清末的法制变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873年上海道台致函英领事要求查禁《申报》,此事之始末多不见载于报史,盖由《申报》所论之官事触涉时讳,将矛头对准了上海及江浙地方官员所致。《申报》对官事的触及,可视为报纸试图与政府建立联系、扩大影响的一种努力,显示了作为商业报纸的《申报》政治性的一面。报人和官员对查禁一事的不同态度,彰显了对新闻纸这一新生事物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在洋风推动下,报人的理念在进步。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前,《申报》不仅报道儿童节的设立和上海市的庆祝活动,而且以此为契机,传播儿童教育新理念,也不乏对儿童节的反思,更难能可贵的是,儿童节商业广告都渗透着对儿童爱国教育的灌输。《申报》对国民政府“四四”儿童节的报道推动了儿童教育的发展,彰显了报道的时代性、教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申报》汉口版与传统上海版和香港版在广告上有着显著区别,汉口版所刊广告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版面安排发生巨大变化,在内容上更有明显偏重,通告、启事(尤其是寻人)、募捐、医药、书籍报刊等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抗日战争意识形态,其他型类的商业广告如剧场、饭店等广告也多与抗日挂钩,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申报》为自身所做的广告(如高频率出现的本报广告刊例和申报馆发行的大量丛书、读物等)也不可小觑,其数量巨多、重复出现,由此管窥《申报》当时广告资源紧张和自身经营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时代背景对《申报》汉口版的广告进行全面分析,无论从史料、社会、还是对当今媒体的借鉴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申报》自创刊之时起便有刊登旧体诗的传统,但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申报》刊登的旧体诗始终带有浓重的商业趣味和消闲品格。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申报》旧体诗的内容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面对河山沉沦、百姓罹难的艰难时局,诗人们不再以个人为中心,而是用大量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壮烈事迹,直观呈现百姓所经历的家园毁灭,山河破碎的时局,以及战争烽火下人们颠沛流离、艰难谋生的日常生活。这一时期的《申报》所刊登的旧体诗为人们提供了抗战时期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历史图景,具有重要的文学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晚清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之苦,大量利权落入列强之手。由于铁路在交通中的地位突出,使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之一,路权也多为列强占有。在晚清争回铁路路权运动中,《申报》从民族立场出发,主张争回路权,实行商办,以维护民族权益。《申报》注意到了商办铁路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在社评中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病逝后,《申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了全国各界的悼念活动及其对他一生的评价.既有为政之评价,也有人格声望之评价,还包括与袁世凯的为政比较.在为政上,肯定了他兴办实业、兴学育才以及政治主张和措施,但也认为他用财浩繁和后期保守;在人格声望上,张之洞为官清正廉洁、不事聚敛,其声望当时无人能及;在待人处事上,张之洞与袁世凯在行事风格、政治主张和宦海经历等方面虽相似,但希望张之洞死后,袁世凯“他日行事之异”.这些评价充分彰显了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是站在社会前列的进步媒体,爱国救亡,倡新斥旧,对女子教育问题也极为关注。《申报》倡导兴办新式女学,广泛刊布女学广告,积极宣传兴学功绩,并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晚清新式女子教育逐步走向合法化、正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既优待文臣,又十分重视对历代典籍的整理.尤以馆阁对经、史书籍为中心的校勘活动,成效显著.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校雠》所载四十余年为主,即可较为清晰地看到这段时间之内馆阁校书中的一些问题:一是以前代正史的全面校勘为重,二是对经书的校勘较宋初而显得冷漠,三是校勘《庄子》《列子》等诸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