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予以保障的制度。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多种手段中,法律手段因其具有公平和效益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法制化成为历史的必然。社会保障法制化要求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填补立法空白,提升社会保障法规范的位阶,增强其权威性,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以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国家目标与社会保障法制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是与市场经济伴生的一项制度 ,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达成均富社会所采取的途径和做法。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这一点与法治国家社会正义的目标是一致的。而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必须借助于法治国家之下的法律制度化。惟有社会保障法制化 ,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4.
社会保障既能解决社会和民生问题,又能保障人权。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化,必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法制化,遵循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人权保障原则、国际法和国内法相结合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这是实现社会保障法制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具有明确的国际法背景,2001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我国必须履行人权公约的义务,在确认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的立法的同时,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实现人权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财产的非物质化与知识产品的财产化已经使知识产权演变为当今社会一项新的、重要的财产权利。从宪法学的角度看,财产权是公民人格独立和个人自治的物质前提,是大多数国家的宪法确认和保障的核心人权。财产权入宪是知识产权入宪的逻辑前提,知识产权入宪是财产权入宪的逻辑延伸。虽然财产权入宪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必然入宪,但是,知识产权入宪实际上已构成知识社会财产权入宪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权"入宪与宪法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人权原则在宪法原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保障人权的宪法价值观,萌芽和形成于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思潮,经历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的曲折变迁。我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宪法价值观向人权保障方向转变的重要表征,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财产权是大多数国家的宪法确认和保障的核心人权。财产权入宪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公民独立人格的形成和个人自治领域的维护创设基本的制度架构。知识产权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财产权,虽然与现代宪法规定的一些基本人权存在着某种价值上的悖论,但是知识产权入宪与财产权入宪却具有逻辑上的契合。实现知识产权入宪的关键是消除知识产权与基本人权之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许多国家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权,环境权已经成为基本人权。中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环境权,这样必然会削弱其他部门法律对环境权的保障力度,不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环保的主观积极性。环境权入宪,是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也契合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神。建议中国宪法明确承认环境权,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建立环境权违宪审查制度和公民环境权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诉权是一项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在法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诉权之基本权利地位日益突显.诉权之宪法权利属性迫切需待确认。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出发,有必要加快推进我国“诉权入宪”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诉权是一项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在法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诉权之基本权利地位日益突显,诉权之宪法权利属性迫切需待确认。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出发,有必要加快推进我国“诉权入宪”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环境危机程度的加深,如何保护环境权也成为学术和理论界热点关注的话题。在2013年召开的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将环境权写入宪法,这既有利于填补当前出现的环境权救济的理论空白,也符合宪法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主要阐明了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与必要性,阐明国外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立足于我国环境权保障现状,为环境权入宪提出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13.
职业自由虽未在我国宪法上明确规定,但却是劳动权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职业自由是我国宪法上一项"非真正未列举权"。从比较视野观察,职业自由为多数国家宪法所明确规定并载入多部国际人权文献。鉴于我国缺乏具有实效性的宪法解释制度和宪法审查制度,为充分保护公民职业自由,宜将职业自由在劳动权条款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的入宪将政治文明提升到法律的层面,使期待有了法律的意义具有了规范的性质。首先表现为要求政治规范化,这种要求不仅仅来自于政治文明自身的特征也来自于宪法的规范性。它必将在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意识三个方面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挑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更多人的共识,环境权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认可,并写入相应法律文本中。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虽经不断改革和创新,但仍无法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借鉴国外部分先进国家的经验,将公民环境权明确写入宪法中,为生态和谐建设提高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十多年来的发展经历 ,可以看出 ,它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改革的进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或者说 ,是与中国政府改革旧的政治、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塑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相辅相成的。这种来自政府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发展和完善的首要动力。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上 ,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中国政府必须更多的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来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然而 ,面对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规模庞大 ,但却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法律制度来指导。  相似文献   

17.
健康权入宪在我国实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纳入宪法保障的范畴。我国宪法上虽有关于健康权的内容,但相对分散,不能满足健康权入宪的需要。我国健康权应当选择适合国情的方式入宪,明确健康权的概念和内容,并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健康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对生育权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私法层面,还必须上升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层面,上升到宪政和基本权利的高度。无论是生育政策,还是具体的社会抚养费制度、利益导向机制,都必须建立在生育权是基本人权的基础之上。生育权的普遍性、道德性以及重要性等方面都体现了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内涵和价值,这些可从国际条约层面、域外司法层面和我国法律层面一一得到阐释。通过宪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下难以达到,只有通过宪法修改方式使得生育权入宪,方能实现对生育权的更高层次、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将环境权上升到宪法保护的高度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本文阐述了环境权的宪法属性,并通过比较国外的环境权的宪法保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环境权的宪法化及其法律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论人权入宪--关于新宪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把完善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是我们国家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的坚定立场和崇高职责的最高层次的宣示与承诺,举世瞩目,被喻为中国人权发展的里程碑和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国"五四"宪法颁布五十周年之际,学习新宪法,深刻理解人权入宪的意义,从中可以体会到人权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