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非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白人资本和技术与黑人劳动力日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黑白人经济逐渐发展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日益加剧的种族主义政权危机对南非经济的发展和黑白人双方的经济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社会变革成为南非面临的当务之急。经济的一体化使南非黑白人在经济上彼此高度依赖 ,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反映在政治领域 ,便是黑白人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妥协 ,和平转型实际上就是黑白人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最终 ,在 1994年通过正常的不分种族的选举 ,南非结束了种族主义统治 ,实现了和平转型  相似文献   

2.
南非的移民与种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的居民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主,但与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不同,白人移民只占少数,其移民的种族构成呈多元性。各种族在向这里移居的过程中相互接触,并屡屡发生冲突,形成了十分错综复杂的种族关系。白人移民凭借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取得了统治权,继而制订和实施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使得南非种族关系十分紧张。德克勒克于1989年9月任南非总统后,积极着手民主改革,废除了一系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与法规,释放黑人领袖,并与他们共商国事,制定了该国第一部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在1994年d月举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30年代布尔人大迁徙①,是南非史的重大事件,影响极其深远。布尔人这次大迁徙,从非洲人角度看,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白人殖民者的占地远征。在向奥兰治河以北广大内陆地区持续12年的殖民扩张运动中,白人殖民者占领了纳塔尔、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地区,把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置于白人统治之下,改变了南非的政治地图。从此,这片土地蕴藏的世界最丰富的金矿、金刚石矿、铬矿等成了殖民者的囊中物;居住在奥兰治河以北的班图各族人民被套上殖民枷锁,逐渐丧失了独立主权和家园土地。布尔人作为落后的生产方式载体,把种族歧视制度和农奴制…  相似文献   

4.
萨伏伊在《异域》里把美国南方视为一个不同于美国北方的“异域”,从系统力量之异、种族关系之异和种族心理之异的角度展现“异域”之异,揭露黑人的悲剧人生和白人种族主义制度的非人性和非理性.政治之异、司法之异和大众媒体之异显示了美国社会系统力量的冲突和内耗,抨击了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反人类性和反文明性.种族情结、种族疏离和信用危机引发的种族关系之异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身安全,恶化了美国的种族关系;身份焦虑、歧视焦虑和越界焦虑通常会深化美国社会的种族心理之异,加剧黑人的双重意识危机,妨碍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骆洪 《学术探索》2009,(4):109-114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反映了作家们的“双重意识”以及他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他们对身份的探讨呈现出三种倾向:一是“融入”思想,希望被白人主流社会接纳;二是强调其“黑人性”,激发种族自豪感、增强种族凝聚力,与白人种族主义分庭抗争;三是建构其美国人的身份,同时强调其黑人性。这些倾向也是广大美国黑人寻找文化身份时的心理写照。文化身份具有客观、本质的特性的同时又具有主观、建构的特点。双重意识问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文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经历的变化,美国黑人作家对文化身份的思考也会随之出现差异或者由差异走向趋同。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宁夏社会科学》2010,(4):162-164,169
种族、性别和文化寻根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小说一贯的激进主题。其代表作《紫色》从政治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展现了了美国和非洲黑人女性所承受的种族和性别压迫以及她们在这两种压迫下对于自我身份的不懈寻求。小说中黑人女性通过对于其文化本源和女性传统的追寻和求索,构建了自我身份和完整的生存,体现了身处美国白人文化主流社会中的艾丽斯.沃克对于其黑人传统的热爱之情和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7.
199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女作家戈迪默,是一位反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忠诚战士。南非人民在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统治下的生活遭遇和反抗斗争,是她创作的基本主题。她的小说创作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同时其风格又完全是有意识的文学的。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与政治性主题的结合,才使她的作品富有一种遒劲的力量和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非洲中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洲中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目前并存于美国黑人文学评论界中两大批评流派之一。它以非洲中心主义论为理论框架 ,针对黑人文化的特质、种族语境和黑人文化的群体身分 ,强调了黑人文学的社会功能性、现实性和非洲传统文化精神 ,并提出“黑人性” ,即黑人种族意识 ,必须成为黑人美学的一个范畴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美国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但以西方白人文化为主导的基督教宣扬的种族主义、男性霸权和自然歧视等观念对美国黑人,尤其对黑人女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摧残,对自然的肆意掠夺已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沃克在中后期几部小说中对基督教二元对立的种族、性别、自然观予以有力批判,并从关心全人类完整生存的状况出发,对基督教危害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做出修正,从而建构了积极健康的种族观、性别观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并比较了自17世纪在大西洋世界开始同非欧洲裔种族广泛接触以来美法两国对待种族间通婚(miscegenation or métissage)的态度。本文把对种族混血问题可能做出的回应分为若干类型,认为后来变成美国的英属殖民地迅速形成了对种族通婚(尤其是黑人与白人通婚)的严格限制态度;这种态度贯穿美国的大部分历史,直到今天还深具影响力。18—19世纪和20世纪早中期,法国人一直坚持种族具有自然的、生物决定性的种族观念,但他们对待种族间通婚或跨种族纳妾行为的态度却比较务实。法国种族理论家和法兰西帝国在某些情况下还维护甚至支持某些形式的种族通婚。两国的态度差别可作如下总结:从历史看,美国白人对种族纯洁理想的追求比法国人更强烈、更执著。看看被按肤色标记的低等群体的非洲裔美国人的独特地位,再看看几乎不存在同样现象的法国大区,两国的态度差别便会得到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期,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急剧恶化。这种变化,既是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产物,也有包括白人工人在内的下层白人劳动群众受白人沙文主义的影响,未能与黑人团结战斗的因素,而黑人运动领袖们的改良主义路线也应负“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小说的嬗变及双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加媚 《学术论坛》2006,(4):180-183
几百年来,非洲裔族群对种族平等的呼声从未间断。美国黑人作家在各国的历史语境中挣扎摸索,探求一条通向独立自我、独立人格的道路,其间对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或以“求同”作文化融合的尝试,或以“立异”抵抗修正主流文化,使其为负载两种文化的黑人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虽然他们对美学传统不断进行修正与创新,但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实质不变。黑人文学的嬗变反映了黑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羽翼渐丰并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大致有生命之“树”、苦难之“树”、拯救之“树”三种。托妮.莫里森试图通过这种“树”的意象以及超自然的表现手法,对抗白人主流叙述对黑人文化与历史的歪曲,对父权制、奴隶制、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唤起黑人民族被湮没的种族记忆和民族自豪感,拯救黑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呼唤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大致有生命之"树"、苦难之"树"、拯救之"树"三种.托妮·莫里森试图通过这种"树"的意象以及超自然的表现手法,对抗白人主流叙述对黑人文化与历史的歪曲,对父权制、奴隶制、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唤起黑人民族被湮没的种族记忆和民族自豪感,拯救黑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呼唤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美国最火的词儿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奥巴马”三个字!短短两周,这位带有农奴血统的混血儿便势不可挡地踏上了通往白宫的征途。2009年1月,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总统!  相似文献   

16.
《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代表作。它向读者展现了在种族歧视和白人价值观统治下黑人趋于畸形的伦理观、黑人社会的伦理异化以及其寻求伦理回归的历程。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剖析黑人伦理观的形成及转变过程,揭示沃克重构黑人文化,寻求黑人社会伦理回归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南非华工事件初探王爱云南非是世界上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其黄金储量居世界之首。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占领整个南非地区之后,为了大量掠夺金矿资源,攫取巨额利润,在使用非洲黑人矿工的同时,又从中国招募了6万余名劳工,送到南非德兰斯瓦的惠梯瓦特斯兰...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聚焦黑人小女孩,关注黑人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呼唤坚守黑人本民族传统文化,重建黑人种族精神,指出这是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立足和崛起之本,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以往黑人作家小说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20.
"非种族主义"是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一个中心信条,但这个理想的实际意义却很不清楚。本文指出两个可能的前途:其一,"非种族主义"将保持它在反种族隔离的斗争中获得的意义──它当时曾经代表着广大人民重组南非社会、解决种族歧视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这一对孪生问题的决心。其二,还有一个可能是这个理想将会"淡化",仅仅限于全部南非人形式上的平等,而遗传下来的许多不平等则大体上不受触动,完好如初。本文指出头一种可能性的实现会遇到的困难,并研究了推动南非社会和南非国家(state)接受第二条道路的某些势力。由于这一理想的实际意义并未确定下来,本文呼吁以知情达理的态度来理解沿着种族或其他表面上具有原始性质的路线、在次于全国的层次上的排他做法的当前表现。似非而是的是,虽然这是在全国层次之下以种族或族群为单位而排他,这种主张却有可能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服务,作为一种工具,表达他们的决心:要求一个真正的非种族主义化的社会,拒绝有限的种族隔离,因为它有效地排斥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