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禅宗是中国佛教教派中的重要宗派之一,是中国化的佛教。安庆是禅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个据点,有众多的禅宗文化遗存。通过分析禅宗文化的特点、安庆地区的禅宗文化流传情况,并在安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庆禅宗旅游开发新的开发模式,即区别于已有宗教旅游路线,走综合旅游开发之路,整合安庆各县的禅宗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在禅宗特点景观设计、禅修式旅游产品开发及禅宗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度、长期可持续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
禅宗在唐代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中国化历程达到高峰。六祖慧能对佛教的改革有重大意义 ,他把一个异域宗教浸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从而使得禅宗显示出非宗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慧能之后变得愈发明显 ,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禅宗是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征的佛教宗派,这已成为学界的定论和共识.然而,学界的禅宗研究一直来都将焦点集中于禅宗具有哪些中国文化特征,而忽略了或不够重视这些中国文化特征到底是如何进入禅宗的,毕竟谁都知道印度佛教本来是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化进入禅宗的通道,弥补了相应研究的空白.笔者认为,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责任感的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化进入禅宗的通道,或者说士大夫知识分子是禅宗携带上中国文化特征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佛教固以“月”说法,然“如来慧日”才是印度佛教的第一象征。中国禅宗对佛教明月、水月意象的哲学阐释与诗意发挥,使“禅月”不惟作为宗教意象与方便说法在教内地位突显;更从宗教说理中抽离出来,富含哲学思辨与批判理性的精神,且诗意盎然、流光溢彩。中国禅月既非印度之禅,亦非印度之月,实为中国禅家的发明。禅宗变“佛日”为“禅月”,是禅宗去印度化、去宗教化、心性化、世俗化的努力和表现,对禅理的广披、禅道的烂熟与禅学的诗化,起到了潜在而重要的作用——这一宗教意象的变革与宗教义理的革命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由是观之,佛教中国化的本质不是佛教“化中国”,而是佛教“为中国所化”。  相似文献   

5.
宗教对我国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佛教禅宗和道教的教义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文人的作用入手 ,分析了这两种宗教对《天龙八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儒、道思想融合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颜受中外学者的关注.2007年的中国佛教美学思想研究,在延续前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以佛教禅宗美学的理论探讨、佛教与文学的审美解读、佛教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为中心,进而探讨了不同文化和芙学思想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洗涤窠臼,不失新见.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其他任何宗教一样,其宗旨是追求出世解脱,是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然而佛教自传入中国内地之后,通过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及中国社会生活相结合,逐渐中国化。而中国化的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其鲜明的入世精神。通过辨析“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这两个概念,通过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与印度原始佛教,传统佛教与中国儒、道文化的异同比较,从佛性与人性、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等方面可发现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佛教有既出世又人世的思想性格,这将为当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佛教自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就不断地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吸收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特色的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特点在禅宗中的表现最为突出,而禅宗的经典《坛经》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总结。《坛经》是出自禅宗六祖惠能之口,经由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是佛教典籍中第一部以"经"命名的中国僧人的著作。《坛经》即心即佛、顿悟见性、入世化的思想价值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并体现出中国佛教重视心性、重视顿悟、重视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寺院大都位于城市及其周边,僧人实行"乞食"制度,自己不用从事获取食物的生产劳动,食物由信徒供养;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山林化",僧人逐渐退居山林远离城市,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养,于是就只好自己开荒种地,从事农业劳作,并受禅宗观念的影响,直接将这种农业劳作视为修行,从而发展出了"农作即修行"的"农禅并重"体制。同时僧人们还有意识地用农业场景和农业话语来表达禅宗和佛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农说佛"的禅宗作品。  相似文献   

10.
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这是学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挑战这一共识的异见,认为中国禅不是印度哲学和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旁支别派,而是中国思想和宗教的嫡系正宗。重新审视国内外关于禅的性质和状况的主要观点,并对禅宗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制度实践、终极目标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印度禅和佛教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比较和论证,旨在从概念性视角找出中国禅与大乘佛教和印度瑜伽的哲学思想及修行实践的相异之处,从而对中国禅是否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通过对禅宗作为一个思想和宗教流派的基本内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禅是本土思想依托外来佛教而产生的全新宗教与思想,在根本上不是源自佛教和印度瑜伽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11.
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在武士阶级和幕府政权的保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五山禅僧为主体的汉诗人通过禅宗接受中国优秀文化,掀起汉文学风潮,产生了主导当时日本文坛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完成了从"偈"到"诗"的演进,推动了早期汉诗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主流文学的特点,成为日本汉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禅宗的世俗化,普及的不仅是宗教的禅、哲学的禅,而且是文化的禅、文学的禅。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禅悟”现象的分析,禅学思想与佛教戒律和佛教仪式之间关系的强调,以及禅学思想进入中国园林理路的探讨,指出禅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它与追求娱情适意的中国园林有着一定的距离。后来人们所理解的禅学思想,其实是抽去了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之后享受生活的世俗化的禅学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禅学思想才会与中国园林发生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对禅宗"终极解脱"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禅宗"终极解脱"的人格理想--"超越精神"和"自由境界"进行了心理学阐释,论明禅宗<坛经>对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它秉承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体用一如的思维原则,发展了得意忘象的直觉思维方式,构筑了一种以心性理论为核心的新的心理生活样式;不仅如此,禅宗<坛经>对世界心理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的终极层面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对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尤其是对终极层面的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鉴赏意义.同时,它对当代心理生活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如自然观、系统观、保护观、科学观和宗教观等。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即生态宗教观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教义,诗意地解决了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的宗教课题。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 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是儒道文化精神 的宗教体现,是以中国文化心理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17.
自《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后,就有不少人从事翻译和注疏。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都有看过《维摩诘经》并且都留下了相关的诗篇。可见《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在《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影响中,其中它的言说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维摩诘经》与中国思想的关系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拟从它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禅宗的宗风和两宋文人的禅诗等几个方面略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窥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及《山海经》时,一般认为这本古典著作所描述的奇山、异草、怪物、神灵、神话等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荒诞无稽”恰恰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今天,我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中这些宗教特性加以分析、探讨,并研究其与古代萨满教的异同问题,当会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及对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茶禅论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茶禅,乃是以茶参禅的一种人文境界,一种艺术境界。茶禅联姻,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关于“茶禅一味”的总体研究,应该是中国茶文化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然而至今尚无甚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