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困境及应对——以北京牛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家庭一直以来承担着老年人长期照料主要角色,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以及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社区和机构在针对失能老人服务上的缺位,使得家庭内非正式照料显得势单力薄.而十年之内,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期,届时老年人照料问题必然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必将长期存在,对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越来越重要。而由于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社会规范把家庭照料的责任更多的赋予给了女性,现代女性面临强烈的角色冲突和巨大压力。必须加强对女性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缓解她们的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9,(9):53-54
家庭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的主要渠道,家庭照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机构照料成本,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家庭照料者在照顾老人时,需要付出巨大的情感、身体和经济代价。研究表明,美国22%的照料者同时照顾2个老人,8%同时照顾3个或更多老人。美国有近一半的照料者已经超过50岁,他们自己也将成为老年人,健康也更容易受到损害,三分之一的照料者认为他们的健康变得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失能老年人是一个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在中国加快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和支持性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资源仍然主要来源于家庭,对社会化的照护服务使用较少且满意度较低。城市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丧失自理能力持续的时间、照料存在的问题以及照料提供者对其照料满意度影响显著。提升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需要发挥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实施家庭照护支持政策和项目,建立居家、社区、养护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培育专业照护人力资源,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三乡镇的2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开始正式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丧偶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其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但获得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却很少;在失去配偶的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同时,丧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逐渐边缘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对丧偶老年人养老的承载能力止于物质层面,丧偶老年人生活、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亟待多元化养老主体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弃儿安置模式包括国内外收养、家庭寄养、机构照料和社会助养、社区照料,其中国内家庭寄养和机构照料是主要的两种安置模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寄养和家庭形态机构照料有利于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融入、构建社会和谐是我国孤残儿章福利事业的理念与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发现,失能老人的配偶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家庭的老年人.回归分析证实,被照料者的失能程度作为照料活动的主要压力源,对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受到个人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调节,该影响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以及没有其他人帮助照料老伴、不与子女同住、不参与社交活动的照料者更为明显.因此,倡议关注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在社区开展照料者支持服务,以期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建 《学术交流》2022,(5):119-132+192
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我国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决定了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其中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对于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更是如此。家庭成员作为养老服务的最佳提供者,长期在家艰辛地看护和照料老人,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容易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因此,应当从制度层面加强对长期照料者的支援,让他们得到必要缓解和有效休息。喘息服务正是其中关键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喘息服务试点运行中存在的角色定位偏差、制度保障缺失、机制运行失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喘息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保障功能的发挥。对此,要在环境、制度、机制交互框架之下,深化全社会对喘息服务的价值认知,规范喘息服务的结构关系和运作逻辑,创新优化喘息服务供给机制,持续提升喘息服务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家庭照料对城乡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照料能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但不利于照料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庭照料使城镇失能老人身体健康的概率增加42.8%、 抑郁的概率降低45.6%;使农村失能老人抑郁的概率降低38.3%,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照料使农村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降低18.8%、 抑郁的概率增加49.4%;使城镇照料者抑郁的概率增加41.7%,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应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照料尤其是居家照料服务的支持,并以此减轻家庭照料者负担、 提升家庭照料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家庭照料资源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云竹 《浙江学刊》2008,(3):207-212
对于步入晚年的老年人口而言,身体健康状况和照料资源是关切其生活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处于不同婚姻状态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和可获得的照料资源也截然不同.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为宗旨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对老年妇女在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上面临的困境和特殊需求的揭示,更具有非常现实的政策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健康以及婚姻、居住状况的分性别调查研究成果,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对我国老年妇女群体健康医疗和家庭照料资源的享有状况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程家富 《社会福利》2009,(12):52-53
弃儿早期的心理干预将有利于他们日后健康回归主流社会生活,有利于他们日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在积极开展国内国外收养、家庭寄养、家庭形态机构照料、社区与社会助养等多元模式的基础上,机构照料也需要改进原有的单一管理方式,通过身心发展状况评估,对弃儿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照料和早期干预,营造亲情温暖帮助儿童正常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丽宏 《学术交流》2007,(10):123-125
建立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解决现阶段居家养老老人照料问题,必须走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之路,即老年人个人自助、家庭支助、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具体来说,必须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积极自养;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进一步加快发展老年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在我国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中,国家居主导地位,它提出社会整体性老年照料体系的构想,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有关监管工作。社区为体系发挥功能的基本载体,要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家庭为体系的基石,它在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应该予以保持和加强。老年人个人是照料体系的主角,要大力提倡自信、自强、自助、互助,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琪 《社会》2015,35(4):199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家庭内部比较,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赡养行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儿子在赡养父母时的总效应依然显著大于女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可能与父母同住。一旦控制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儿子的直接效应就仅在经济支持方面大于女儿。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的直接效应已经显著超过儿子。从城乡对比来看,这种“儿子出钱、女儿出力”的性别分工模式主要出现在农村。在城市,女儿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的直接效应都超过儿子。所以,中国传统的以儿子为核心的赡养方式虽然没有彻底瓦解,但已发生明显变化,快速的人口转变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  相似文献   

16.
正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老年群体庞大,从国家层面看,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从局部来看,以湖北省竹溪县为例,全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638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1%,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17.
家庭福利政策作为OECD国家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稳定家庭功能、提高家庭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优惠是国外家庭福利供给的主要手段,美国近一半的家庭福利、日本近40%的家庭福利来自税收优惠。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我国传统家庭功能正在经受严重冲击,家庭互助、家庭照料、社会融合等婚姻家庭新问题不断凸显。文中系统梳理近20个OECD国家的家庭税收优惠措施,提出在我国工薪所得税中率先探索家庭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家庭社会工作具有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家庭,特别是角色功能有障碍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个案工作把重点放在家庭角色关系上,以家庭整体作为援助对象,帮助家庭成员角色的调适。当前,社会工作对家庭的介入往往是针对家庭问题的治疗,如对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中有越轨行为(赌博、吸毒和犯罪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明德 《社会福利》2014,(11):56-56
正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发出《关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考评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机构健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要依法进行登记或备案(社会组织管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要在区民间组织管理局依法登记,居委会直接管理的要在区民政局备案),按规定配备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二是服务项目齐全。要全面开展休闲休  相似文献   

20.
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 构建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老年人快速增长的长期照料需求,上海将积极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努力构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老年人照料体系。总体目标是打造以服务方式多样、服务功能多层、实施主体多元的“上海模式”。在服务方式方面,逐步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格局,在服务功能方面,逐步形成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形态,在实施主体方面,逐步形成政府以推动、示范为主,主要依靠社会力量作为服务提供主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