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云南水田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人数较少,经济社会不够发达,在面临现代化的冲击面前,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正在萎缩和濒临失传。挖掘、整理水田人的歌、舞、节日、腊渣酒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设想通过直接开发和整体提升两种途径与当下蓬勃发展的丽江旅游进行融合,在丰富丽江旅游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能使水田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寻找到生机和活力,以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爱在风景绝佳处——丽江踏青@冯妮娜  相似文献   

5.
人在旅途     
《民族论坛》2004,(2):34-36
~~人在旅途  相似文献   

6.
丽江     
《中国民族》2008,(11):67-67
1997年12月4日,从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的丽江,以整体保护的形式成功申报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丽江腹地的“三江并流”随后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这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小城,成为国内唯一拥有3项世界遗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美丽的玉龙雪山下面,有一座纳西族人的历史名城丽江,当1997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曾令多少人为之欢欣,可短短4年工夫,丽江便已掉入旅游业的陷阱,变成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  相似文献   

8.
丽江草甸     
丽江多山,山中常有大大小小的草甸。 汽车沿着峡谷行驶,像一匹高头大马,驰骋过丽江坝子西南大片的荒原。 在转了几个弯,爬过几道坡之后,我们进入了一段稍微狭窄一些的谷地,大家都感觉天有些凉了。忽然,有人指着路边的一片野花说,有了花,玉龙雪山就快到了。 果然,一路上有各式各样的野花,开遍了公路两旁的空地和山坡。车里的歌声没有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窗外,喜悦的心情随着不同颜色的野花,在地表上微风一样起伏跌宕。 再走一程,前面豁然开朗,一个方圆数里的无人居住  相似文献   

9.
丽江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丽江壁画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还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内涵。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文旅融合概念,丽江壁画的文创开发成为未来展示丽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丽江壁画文创开发的探索,分析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及如何将丽江壁画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文创设计形式相匹配。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壁画文创产品的创意和吸引力,旨在为丽江壁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壁画研究与推广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大对丽江壁画的保护和研究力度外,还需发展出更多创新且具有价值的文创产品,以推动丽江壁画艺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智 《西藏研究》2008,(1):60-70
文章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研究了明代丽江壁画中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及其历史,分析了丽江藏传佛教壁画形成的背景、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丽江藏传佛教壁画是藏族文化东传的必然结果,是明代木氏土司崇奉藏族文化的体现,是滇、藏、川多民族文化圈互动的一个缩影,它在客观上丰富了纳西族等云南各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12.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来到了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这里是深藏于滇西北高原山水之间的一片神奇、美丽而又宁静的土地。葱翠的山林与险峻的峡谷阻隔了尘世的喧嚣,清澈的潭水与圣洁的雪山渲染了绝俗的纯真。纳西族的先民就这样依山傍水,筑起了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用自然的美景,精妙的建筑,深厚的文化与淳朴的民风构建了一座溢满了温馨与和平的心灵归依之所。沉溺在都市喧嚣中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想象丽江那静谧安然的美丽——天边的云朵纠结着远处的青峰,沁凉的薄雾从深绿的潭水中缓缓蒸腾,雪山的色晕将阳光幻化成七彩的云带,纯洁的清泉在石麓间缓…  相似文献   

13.
丽江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也催生出许多特有的民俗现象."化賨"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聚会方式,以其在当地的人际关系维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成为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而其存在模式、类型,也在传承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此之中也体现着纳西人对亲密关系的一种向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视角 ,将瞿昙寺独特的建筑风貌 ,历史和丰富的文物作为青海持色文化民族旅游的难得资源进行了新的探讨 ,并就瞿昙寺文物旅游的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一种执政理念。文化自觉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重视文化建设,弘扬先进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发扬传统,传承文明,是执政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文化战略任务的提出和实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文化自觉。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角度来提倡弘扬中华文化,表明我们党越来越自觉地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系统工程,越来越自觉地把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结合起来,把文化的理性追求和情感寄托结合起来,力求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作用。这一系列战略举措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文化执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扎美寺壁画是云南省内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壁画,因其地理位置偏僻所知人员较少,学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长寿三尊是扎美寺强巴殿内壁画的表现主题,图像形体、色彩、线条和布局极其精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初,滇西北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康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对中甸等地的控制权进行了近40年(1682-1720)的争夺。“中甸之争”涉及云南、四川、和硕特蒙古、丽江木氏土司等多方势力,并一直延续到丽江改土归流前夕,与丽江改土归流有重要联系。中甸的战略地位以及“中甸之争”是丽江改土归流的内因,罗卜藏丹津叛乱是外因,“中甸之争”的影响是高其倬奏请清政府丽江改土归流的直接理由,而土民控诉、请求改土归流则是丽江改土归流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从乡村集市上生长起来的美丽古城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纳西语始称丽江古城为“衣古芝”,意为“衣古地的集市”。“衣古”指的是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过去是个很清幽的村子,村里有无数条溪泉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形成一道道清流。以这座溪流纵横的秀丽村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衣古芝”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民国称“大研镇”。“大研”一词,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常常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主要原因是管理上缺乏科学的体系设计与具体执行。本文以"印象丽江"为例进行分析,提出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模式,意在从管理上解决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徒班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八邦寺和德格地区,甚至扩展至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司徒活佛曾三次访问云南,并在1729-1759这三十年间对其加大了资助。以下对司徒活佛在丽江地区的活动和艺术影响的初步研究,将作为一个窗口进一步探索司徒班钦的一生,以及其新建八邦寺对西藏地区甚至更远的云南地区的广泛影响力。在当地的玉峰寺可以清楚地看到司徒班钦对丽江艺术作品的影响。这里保存有一套完整的绘于六块木板上的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