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年鉴与志书的资料现状。第一轮志书出版后,甚而在志书编纂后期,福州地区的年鉴编纂就已拉开了序幕。自此,年复一年,一年一鉴,从没终止。当初的年鉴编纂以经济内容为主,冠名《福州经济年鉴》由政府主修。继而设立长期机构,专司此项工作。无疑,对于一地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1994)04号文件指出:编纂地方年鉴所搜集和积累的年度资料, 为续修下届志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地方年鉴资料是依据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后入鉴的,有其权威性和实用性。它既有宏观的全面资料,又有微观的典型资料;既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掀起的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热潮中,铁路志书的编纂工作从零起步。至1996年,已经编就出版的铁路志书约60种,为今后续编铁路志书提供便捷条件,不少单位双管齐下,在编纂志书的同时,先后编辑出版了本单位的铁路年鉴。至1996年,已达90种左右。从志书的下限年份往后,逐年编辑年鉴,以减少续编志书时对资料搜集的难度,于是,年鉴与志书的接轨问题被提到编者面前。通过几年来铁路年鉴的编辑实践,有人对年鉴与志书的  相似文献   

4.
年鉴为续志提供资料有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996]4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根据这一规定,各地近年来逐步开展了地方志续修工作。在地方志系统广泛开展年鉴编纂这种情况下,随着续修志书的展开,我觉得探讨"年鉴是否可以为续修志书提供资料,年鉴的资料有多少能在续志中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年鉴为续志积累资料"这一课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已全面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攀钢也即将启动《攀钢志》(1986~2005)的续修工作。因此探讨一下“年鉴是否可以为续志提供资料,年鉴的资料有多少能在续志中使用,怎样最大限度地使用年鉴上现存的资料”这一课题,显得很有必要。一、年鉴可以为续志提供资料年鉴与志书的共性决定了年鉴成为续修志书的重要参考书的必然性。年鉴与志书两者都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全社会广泛参与”,一般都由地方志(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官味”十足,资料权威,信息可靠;两者在记述空间范围和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横排门类,面山画峰,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6.
1.年鉴为续志提供基础资料,年鉴工作是续志工作的基础和延续。志书和年鉴本是一家,大都由史志办或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全社会广泛参与”,资料权威,信息可靠。两者在记述空间范围和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横排门类,面山画峰,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定地域情况的大型综合性资料书,都属当地的地情文献。  相似文献   

7.
在各地首轮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后,根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陆续编纂出版发行地方综合性年鉴,对下轮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稳定续志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然而在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年鉴的作用,如何解决年鉴编纂与利用“分离”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分离”之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颇,年鉴编纂与利用脱节,重编纂,轻利用。在“言必谈政绩,行必为政绩”的思想支配下,认为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是硬指标,是看得见拿得出的,而抓年鉴利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办年鉴,是企业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后的新生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编纂志书的基础上编纂企业年鉴。宝物。许多大企业为了记载历史发展轨迹,为了让社会了解企业,钢同样也是在编纂《宝钢志》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始正式编纂年鉴的。下面结合宝钢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年鉴编纂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年鉴编纂事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各个行业的快速成熟,专业性年鉴编纂事业蓬勃发展。因为专业性年鉴的编纂工作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编辑经验,国内专业性年鉴的编纂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对于中国年鉴界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了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又开展了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这两项评奖,是对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年鉴编纂质量的一次大检阅,既展示了中国年鉴改革创新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年鉴编纂质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编的《张家港年鉴》虽在两项评奖中分获“特等奖”(县区年  相似文献   

12.
年鉴作为一个地区的地情书,其全面反映一个地区年度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应有之义。而这些变化、发展的史实却恰恰可以为我们以后的修志积累宝贵的资料。笔者在近年编纂年鉴和修志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我们现在编纂年鉴应该为以后的修志积累资料,即编纂年鉴必须注重年鉴的存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1.年鉴为续志提供基础资料,年鉴工作是续志工作的基础和延续。志书和年鉴本是一家,大都由史志办或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全社会广泛参与",资料权威,信息可靠。两者在记述空间范围和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横排门类,面山画峰,客观真  相似文献   

14.
一、《山东年鉴》的基本情况 《山东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编纂。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年鉴工作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编纂《山东年鉴》;二是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及《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由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年鉴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15.
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姓“年”。年度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年度性规定了年鉴的现实性,说明年鉴是现实性资料工具书,而不是史书或史料书。认清年鉴的现实性,千方百计增强年鉴的现实性,对于提高年鉴的编纂出版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效咏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36-139,161
目前,方志学仍隶属于历史学下之专门史,为三级学科。地位低下,导致学科构建不健全、学术研究不深入、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研究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研究难以为志书编纂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成为方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能提升方志学科为二级学科,从方志理论、志书编纂、旧志整理、地情研究、年鉴编写5个方面构建方志学科,深入研究方志理论和志书编纂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能提升志书编纂的质量,促进方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空军某部打算编一部年鉴,希望请几位专家讲一讲年鉴的基础知识。年鉴工作委员会邀请我会孙关龙副会长、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周奇主任、北大肖东发教授和《中国铁道年鉴》姚世刚主任用了四天时间,结合年鉴文稿撰写、编辑的实际,深入浅出地作了讲解。有理论,有实践,有水平,与会学员感到能够解决编年鉴的实际问题,受益匪浅。 年鉴编纂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新年鉴编纂单位需要,建立多年的年鉴编纂单位也需要。一则,老的机构近年来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需要充实年鉴编纂知识;二则,即使是编了多年年鉴,也需要回过头来再认识,再提高。为此,我们把这次讲座的内容略加节录,刊载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年鉴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内容要求详实外,其文字的准确与否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报纸有差错,只影响几天,年鉴若有差错,就会影响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贻误后世。工具书的性质,决定年鉴的编纂必须精益求精。校对过程,实际上是对年鉴文稿反复进行审核,力求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纠正错误的字句和标点符号,对有疑问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请编辑核实、更正。为使年鉴成为上乘之作,年鉴从编辑到校对,都不能有一丝马虎。整个年鉴编纂过程,始终处于修改,完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年鉴索引及其编纂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年鉴,发挥年鉴应有的作用,年鉴编纂单位在编好年鉴、提高年鉴质量的同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帮助读者充分开发和利用年鉴中大量的资料信息。因为离开了及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并为读者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创造必要的条件,年鉴的作用和价值就会大大地降低。因此,如何编制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年鉴索引,实在是我国年鉴界亟待解决的一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编辑年鉴已成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年鉴的逐年编辑出版,年鉴的发行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许多年鉴编辑出版后,因为没有畅通的发行渠道,多数被积压在库房。因此,发行成为制约年鉴事业发展的瓶颈。对此,笔者结合《宁夏年鉴》编纂出版和发行工作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见解,以和年鉴编辑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