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看,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始终与自然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患人少”,或者“患人多”两个方面。前者多发生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它出现的时间很早,大致从奴隶社会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人口稀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问题出现的特点是“患人少”,因而在历史上出现无数次地抢掠人口,占有奴隶——劳动力,以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相似文献   

2.
控制人口在我国作为基本国策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3P”(3P指人口、贫困、污染的英文简称)问题中的最首要问题,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很有可能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而导致贫困,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型消费,通过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正确认识人口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几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就与人口有关的几个理论上所要正视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1人口问题是一个相对性问题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提起人口问…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上,人们为人口、能源、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等重大问题所纠缠。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人口发展过快。人口过多,需要大量能源进行生产,生产又污染了环境,大量人口的衣食住行,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枯竭和破坏。要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就要研究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人,既是生物人,又是社会人,人口问题的研究,既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又是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所涉及的领域。人口生态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人口思想从形成与发展的一般线索看,经历了由“患多”到“患少”的转折;对其“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逻辑分析,则可看出它的实质是既“患多”又“患少”的辩证数量观。他对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地域分布,控制人口的社会构成也有较多的论述,作者主张按照孙中山“患多”、“患少”、“三民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去理解其人口思想精义及科学体系,才能真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人口变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政治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系列范例从人口规模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动两方面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人口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动时,必然向政治系统提出对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重新分配的要求,如果政治系统调整其功能,适时地处理人口变动所产生的新需求,就有可能增强其合法性,促进政治整合与社会稳定;否则,政治系统的权威性便受到影响,社会有可能会发生冲突,甚至导致国家解体。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在中央第六次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考虑高度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客观规律都要求我们必须从  相似文献   

7.
<正> 在人口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应有计划发展就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具体说,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发展,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想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人口应有计划发展是规律实体或是借体(即规律的表现形式或作用方式);其二,该规律(现在不妨假定这是个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人口规律或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人口规律。并试图通过对上述两个互有联系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个人对“人口有计划发展规律”问题上的一些看法。何谓规律?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只能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或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说,规律只反应客观的过程,而决不反映主观的过程。如果“规律”充斥着主观的东西,这种“想当然”的“规律”只能引起人们的怀疑,“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树立资源的稀缺意识,包括绝对数量的短缺和三种结构性的相对短缺;人口增长意识,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的趋势;人口增长“分母加权效应”意识,即由于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而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人口城市化加速进行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人口消费结构改变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面对来自这三个方面形成的合力产生的“加权效应”,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消费模式,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李斌主任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之一。“两个统筹”:一是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推进“两个统筹”,应注重“七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背景 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明确提出,一切人口与发展活动都应以人(human beings)而不是人的数量(human numbers)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1995年的社发大会和世界妇女大会也都体现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精神。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在经过几十年的对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争论中形成的人口与发展的新视野和新观念。它是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认识而提出的: 第一,以往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人口政策的目标都定位于生育率与人口的增长方面,同时对发展的追求也只着眼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其结果,在计划生育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中的缺陷阻碍了人类福利的改善和人口目标的实现,而广泛存在的贫困与不公平现象更成为  相似文献   

11.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口计生工作进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阶段之后,开展人口空间分布与合理布局问题研究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立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尽快组织开展人口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抓紧编制人口发展空间规划,以期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可创造财富,改造世界,作为消费者又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人口数量的多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 目前,“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在国际社会已有广泛的认同。但人们也发现,“发展”(development)这一概念似乎是过于多义化了,涉及的方面太多,以致于显得有点儿难以把握。事实上,在现今所有试图阐明人口问题本质的最新人口理论中,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对“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展开充分的论证和诠释。在这个意义上,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提出或许应该认为是一件幸事,虽然对此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依然有不少歧见。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最初是针对环境资源问题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特别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及模式,“可持续发展”在1992—06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我国政府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但作为一种优良的理论构架,“可持续发展”也在广阔的社会经济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样,所谓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揭示的就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诸系统、各要素协同并进的整体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是可以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30日~31日,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人口安全与社会发展———多学科的视野”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做了书面主题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人口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人口安全问题。2003年6月,在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人口、社会与SARS”学术研讨会上,国家人…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劳动力产业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政治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系列范例从人口规模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动两方面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人口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动时,必然向政治系统提出对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重新分配的要求,如果政治系统调整其功能,适时地处理人口变动所产生的新需求,就有可能增强其合法性,促进政治整合与社会稳定;否则,政治系统的权威性便受到影响,社会有可能会发生冲突,甚至导致国家解体。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激增、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三大问题,三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和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人是发展的主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因此要全面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谋求入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农业·移民·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开发西北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学者以地广人稀、人口合理布局和开发需要为由而主张移民西北。对此,笔者曾在《西北的环境与移民》一文中作过如下分析。首先,运用“相对生存空间”的概念,对西北环境作了“地广而患其狭,人少而患之多”的评价;其次,以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地理环境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限制为据,论证了西北粮食自给的必要性。并概略匡算了西北的环境容量;再次,通过对西北人口分布以及与这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按照“创新思想、整合资源、务实高效、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基本思路,将传统的“宣传教育”转向“文化建设”,从单一的行政资源转向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强化了人口计生部门的公共宣传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实施人口文化建设工程,取得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劳动力转移(或称流动),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合"与“分”的辩证运动过程。它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再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比重长期处于80%而难下降的状况,标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恩全集》46卷上37页)。既然如此,人口状况如何,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主义之前,根本不存在自觉的有计划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人口的发展也就不能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