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不断取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优良学风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当前,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其次,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再次,还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理论结晶;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既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又应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历史地分析和逻辑地阐明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必须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路线;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理论联系实际 ,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 ,推动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则是在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大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必然要求;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也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本身有了完整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发展的科学 ;要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何谓马克思主义,可以从理论体系、理论品格、基本立场、理论特质诸方面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核心领导地位所决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就是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的方法论原则,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10.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掌握群众的深刻内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掌握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本质特征,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必须有创新思维.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21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改革传统教育,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必须坚持破与立的原则,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党的机构及其领导者的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江泽民 ,都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 ,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在新时期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各层机构及其领导者的监督问题 ,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从体制上建立一套党委、纪委、人大、政协等多向交叉的相互监督制衡机制 ,才能保证党的机构及其领导者廉洁勤政 ,使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始终把理论建设视为整个党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提出要建设一个大党,非学习不可.理论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把研究理论、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根本.要注意克服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理论思维的缺点,大力加强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一门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系统、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又把这一进程中形成的重大埋论成果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的政治理论谦。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做过探讨,但这一探讨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将逻辑前提真正作为问题提出,似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不言而喻,无须讨论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大有商榷之余地。文章首先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前提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然后提出这一前提就是人类所具有的“共通感”,并对之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阻碍共通感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及恢复共通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最早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在我党推动下,中国妇女界第一次大联合正式形成.在女界联合中,我党初步阐明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以工农妇女的联合为基础,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统战策略等.这些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思想,奠定了我党关于女界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部分共产党员信仰"法轮功"邪教,说明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并转化为人的信念.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即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念,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其突出的本质特征在于:不是否定发展,而是强调必须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