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维和 《江淮论坛》2023,(3):136-144
当前社区治理出现了“碎片化运行”困境,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推进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满足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结构—功能—关系”为理论维度,可以构建一个区块链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逻辑。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信息技术,对于解决“碎片化运行”困境,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是解决社区治理结构性、功能性和关系性“问题簇”的“契合纽”。基于此,区块链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一是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促进权力均衡配置与多中心协作共治;二是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的整体性效能;三是塑造睦邻互信文化,构建全员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交叠派生出的充沛政策势能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围绕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运行机制、价值意蕴、偏差审视、优化路径等四重逻辑维度展开立体解析。在深描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刻画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维功能,并从“理念迟滞:传统治理思维的滞后性约束”“结构失衡: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性缺失”“技术鸿沟: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下的数字基础孱弱”“制度异化: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力度式微”等四个方面深度审视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文化驱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理念升级;结构重塑,激活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技术适配,推动数字赋能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度契合;制度优化,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治理的多重保障等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升路径,以期促进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转型,元宇宙成为全新的数字空间,它系统地集成了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基于数字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成为可能。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元宇宙通过技术赋能创设了智能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丰富性、精准性和体验感;通过场域赋能创构了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立体化效果和具身性;通过价值赋能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效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客体的共享、共情和共识。但元宇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了一系列现实危机:元宇宙面临着主体迷失、“信息茧房”、张力失度等多重风险,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叙事主导性、削弱了叙事完整性、消解了叙事价值性。基于此,应把握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契机,积极应对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挑战,坚持以澄明关系为前提,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之道;以解蔽主体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叙事理念;以虚实融合为关键,建构多元协同的叙事模式,实现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徐彬 《南方论刊》2022,(4):50-52
高校党建是推动组织育人的动力源,组织育人是高校党建发挥育人功能的增压器,高校党建引领组织育人工作是通过高校党建为学校各级各类组织“赋能”,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协同效能,使之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健康码"治理为分析样本,从结构、功能、价值三个层面揭示技术赋能嵌入重大风险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挑战。结构层面,应急管理体系为技术赋能嵌入重大风险治理破除了制度性障碍,但同时也加深了权责失衡的风险。功能层面,技术赋能在资源整合、模式维持、目标实现、系统适应等方面迎合了重大风险治理的客观需要,但技术工具适用范围有限且不能解决技术相关问题。价值层面,技术赋能的理性追求与风险治理的善治导向具有一致性,然而效益至上的工具理性难以突破理性吊诡的困境。为此,应建立健全技术赋能制度体系,在制度理性规范下更好地发挥技术赋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契机。映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为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沉浸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原理形成元宇宙技术独特的赋能机理,塑造元宇宙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双重沉浸体验的感知场域、具身交互学习的认知途径、境脉学习的学习形态,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上形成了从场域变革到叙事范式、从具身沉浸到情感认同、从人机协作到人机共育转变的三大方向,并具化为理论教学的具象化、实践教学的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协同育人等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长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在“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启发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望取得“范式新解”,从本体论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重构、实践视角切换以及多元学科融合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学科视域的转变;从认识论维度看,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运动与外部环境变迁,全面审视范式困境,有助于强化与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底蕴与生成逻辑;从方法论维度看,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缺陷,以此为突破口精准治理系统缺陷,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优化。借鉴新教育学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谋求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何植民  蔡静 《学术界》2022,(7):134-14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新乡贤作为一种新型治理力量在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中助力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在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嵌入式治理的分析视角,新乡贤通过资本、政治、文化三维嵌入逻辑来重塑乡村治理格局,从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在嵌入式格局中,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掣肘使得新乡贤与乡村治理场域之间存在某些“脱嵌”风险,“悬浮化”状态的新乡贤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陷入行动困境、主体困境和合作困境。基于嵌入式治理逻辑和“脱嵌”现实困境,可以尝试从协同共生单元、维系共生关系、形成共生意识和形塑共生场域四个层面整体性构建“乡村治理共生系统”的新发展图景,实现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从“嵌入”到“融入”的转型。通过新乡贤与乡村治理场域的融合共生,不断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形成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变革与重塑,这对传统的制度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方面的功能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制度更具即时性、精准性、可行性和有序性,可赋能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具体来说,可通过制度的即时性设计赋能源头治理、制度的精准性供给赋能前瞻性治理、制度的协同性运行赋能有效性治理、制度的恰适性创新赋能良善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具体实践路径上,应以制度吸纳力厚植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基础,以制度整合力统筹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资源,以制度执行力实现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0.
马焕 《理论界》2013,(10):148-150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结合网络的传播特点来分析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内在“主导性与自主性”的矛盾.并运用网络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搭建“课堂、实践和网络”相互结合的网上网下合力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城市基层治理主体开始了数字治理的行动探索。数字技术的技术优势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并不必然实现对城市基层治理行动的赋能。通过对S市G区F街道数字治理创新实践的参与式观察,发现必须在城市基层治理行动中形成技术系统与治理系统的互嵌耦合,才能够实现数字技术的赋能效用。目前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行动效能并没有充分呈现数字技术的技术优势和城市基层治理的治理优势,存在着多重行动障碍。基于技术-治理双向互动的分析框架,城市数字治理行动效能障碍的根源,可以归结为数字技术与治理机制的“脱嵌”所造成的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与精准化服务的价值偏差、目标偏向、结构失衡。对此,城市基层数字治理行动应在主体、结构、过程、规范、资源五个方面确立技术-治理互嵌耦合的行动策略,促成技术要素与治理要素的正向耦合,均衡推进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进而实现数字技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赋能,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应用,驱使新闻传播教育发生了实践转向,调整了教育目标,创新了教学方式,并对教学场景进行了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深入,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应改变教育理念,从实用性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向智能化思维引领下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型,培养兼具功能性和可迁移性的新闻智慧人才,并契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性实现新闻传播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的路径包括数据赋能、场景赋能和个体赋能三个方面:通过数据赋能增强数据思维应用能力,通过场景赋能构建“具身化”虚拟教学情景,通过个体赋能定制“千人千面”个性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智能时代,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双重特征的数智技术进步,催生了政府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领域的新发展。本文从数字政府建设的分析视角出发,阐述了其赋能治理的三重内在逻辑,即区块链技术、平台建设及数字管理在促进治理透明化、高效化、精准化中所彰显的技术逻辑;有效整合各项社会制度及增强组织韧性所蕴含的制度逻辑;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治理理念所凸显的价值逻辑。此外,审视当前的治理现状,仍存在技术、组织、主体上的困境,制约着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进程。为此,通过持续发展数智技术,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提高农民接受度,培育数字精英人才五个维度来促进数智赋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保平  李培伟 《学术界》2023,(10):85-100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点是推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逻辑脉络是经济现代化下生产力由数量向质量的更高维度演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协同,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以整体发展观和人本逻辑遵循重构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理论逻辑方面,逻辑框架涵盖“客观必然性—目标导向—发展型式”三个基础维度,即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线的四化协同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的制度均衡。在实践逻辑方面,要以整体发展观开拓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以社会主义现代性替代现代化传统型,同时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生产力质量提升机制、经济结构升级赋能新发展格局机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有效提升机制。在价值逻辑方面,要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判断,同时推动以共同体价值为基本遵循的共同现代化。在制度逻辑方面,推...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已经来袭,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进入“AI+”时代,其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智能化技术支持。文章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沉浸式、读图式、云端式等实际需要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智能化、泛在性、个性化等特征要求,立足“AI+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时代意义,以智慧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提出在AI技术加持下通过完善“生态链”、构建“基础层”、研发“应用层”、加强“数字化”、用好“双刃剑”等应对策略,促进“AI+思政教育”形成全新的智能化发展体系,以满足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6.
豆素勤  王强 《学术探索》2023,(2):149-156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出现了数字化变革,呈现出全面性把握育人对象、多向性推动育人主体互动、精准性分析育人对象、定制性供给育人内容等主要特征,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顺势出场。同时,在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中,面临着数字赋能催生的新旧范式统一问题、数字赋能衍生的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问题、数字赋能带来的资源共享与整合欠缺问题、数字赋能导致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模糊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此,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育人共识、数字化供给大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推动优质数字育人资源的均衡配置、营造虚实融合的数字育人生态等多维度创新路径,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为谁办学育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办学育人”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保证和服务办学育人,构成了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题。该主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与逻辑延展,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的接续传承,抓住了办学的重大与核心问题,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新和体系建设,提供了思想遵循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文化环境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融通、思想相通、内容贯通,对各学段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成要素多样、内部关系复杂、价值诉求多元等现实困境,构建科学有序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统筹多元价值诉求,成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协同治理是流域环境治理公共性扩散的内生语义与实践逻辑,既有研究强调协同治理之于流域生态治理正当性的应然价值,缺乏对协同模式及其内隐机理的系统考察。协同势差是对现有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的一种理论反思,概括了部分地方政府依托优势位阶持续且稳定地获取优质资源进而引致“伪协同”现象的潜在肇因。基于协同势差视角,流域生态治理的“伪协同”乱象遵循着“分锅”避责驱动下的“非强制性”协同逻辑、制度衔接“碎片化”的实践逻辑、多任务多目标考核背景下的“达标式”回应逻辑以及行政资源“漏斗”效应下的分事逻辑。结合长三角水污染联防联控实践可以发现,协同势差可具体演化为“法治结构与治理体系”权衡下的交互难所诱发的利益势差、“府际网络与社群系统”协商下的耦合难所造就的主体势差和“资源归集与智慧赋能”接续下的桥接难所缔造的信息势差。就此而言,破解流域生态治理“伪协同”困境,亟须以国家自主性嵌入为准绳、以基层党建牵引为靶向、以平台型政府搭建为鹄的,构建基于“利益—主体—信息”的协同治理界面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属性对国家治理主体需要的满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价值,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价值的深层次论证与进一步要求。国家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同步增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目标价值、内容价值、主体价值、方法价值、发展价值,引领价值信仰、夯实认同基础、培育时代新人、汇聚治理合力、推进守正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价值充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